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會計金融工具有哪些科目

會計金融工具有哪些科目

發布時間: 2023-07-02 23:56:47

① 會計核算中的金融資產有哪些

一、《企業會計准則第 22 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金融資產應當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下列四類: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指定為以
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2)持有至到期投資;
(3)貸款和應收款項;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二、會計核算中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

② 金融工具有哪些

股票、期貨、黃金、外匯、保單等也叫金融產品、金融資產、有價證券。

③ 金融工具有哪些

金融工具(financialinstruments)是指在金融市場中可交易的金融資產,是用來證明貸者與借者之間融通貨幣餘缺的書面證明,其最基本的要素為支付的金額與支付條件。

金融工具如股票、期貨、黃金、外匯、保單等也叫金融產品、金融資產、有價證券。因為它們是在金融市場可以買賣的產品,故稱金融產品;因為它們有不同的功能,能達到不同的目的,如融資、避險等,故稱金融工具。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第32號准則對金融工具定義如下:「一項金融工具是使一個企業形成金融資產,同時使另一個企業形成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equityinstrument)的任何合約」。

(3)會計金融工具有哪些科目擴展閱讀

金融工具按其流動性來劃分,可分為兩大類:

法定貨幣符號。現代信用貨幣有兩種形式:紙幣和銀行活期存款,可看作銀行的負債,已經在公眾之中取得普遍接受的資格,轉讓是不會發生任何麻煩的。這種完全的流動性可看作金融工具的一個極端。

有價證券。這些金融工具也具備流通、轉讓、被人接受的特性,但附有一定的條件。包括存款憑證、商業票據、股票、債券等。它們被接受程度取決於這種金融工具的性質。

企業成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時,應當確認一項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對於以常規方式購買或出售金融資產的,企業應當在交易日確認將收到的資產和為此將承擔的負債,或者在交易日終止確認已出售的資產,同時確認處置利得或損失以及應向買方收取的應收款項。

④ 新金融工具准則三分類分別對應財務報表上的什麼項目

一、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在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的業務模式下,企業管理金融資產旨在通過在金融資產存續期內收取合同付款來實現現金流量,而不是通過持有並出售金融資產產生整體回報。

例如貸款、應收賬款、債權投資等,這些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的金融資產被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會計科目為「債權投資」。

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1、在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資產為目標的業務模式下,企業的關鍵管理人員認為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資產對於企業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2、例如,企業的目標是管理日常流動性需求同時維持特定的收益率,或將金融資產的存續期與相關負債的存續期進行匹配。會計科目為「其他債權投資」。

3、該金融資產還有種特殊情況,企業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該類型金融資產業務模式並非為本金+利息,而是不關系價格波動,長期持有獲得穩定分紅。

4、該金融資產,自初始確認時到終止確認,除了分得的現金股利計入損益,其他自始至終不得影響損益,全部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終止確認時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利得和損失直接計入留存收益。科目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三、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1、如果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不是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也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資產來實現其目標,該金融資產應當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2、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目的是交易性的或者基於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作出決策並對其進行管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目標是通過出售金融資產以實現現金流量。

3、即使企業在持有金融資產的過程中會收取合同現金流量,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資產來實現其目標,因為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對實現該業務模式目標來說只是附帶性質的活動。該金融資產為兜底分類,會計科目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4)會計金融工具有哪些科目擴展閱讀:

一、「債權投資」科目在財務報表中分三種情況列示:

1、 「債券投資」:根據「債權投資」科目的相關明細科目期末余額,減去「債權投資減值准備」科目中相關減值准備的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分析填列。

2、「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權投資的期末賬面價值。

3、「其他流動資產」:企業購入的以攤余成本計量的一年內到期的債權投資的期末賬面價值。

二、「其他債權投資」科目在財務報表中分三種情況列示:

1、「其他債權投資」:反映資產負債表日企業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長期債權投資的期末賬面價值。

2、「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權投資的期末賬面價值。

3、「其他流動資產」: 企業購入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一年內到期的債權投資的期末賬面價值。

三、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只有「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報表項目列示和會計科目名稱是保持一致的。

⑤ 目前我國會計准則規定衍生金融工具有設哪些會計科目

衍生金融工具有就是一個一級會計科目「衍生工具」科目。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含義及特徵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1999年頒布的第39號國際會計准則《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IAS-NO.39)在第32號准則基礎上對衍生金融工具作了如下定義: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具有如下特徵的金融工具:
①其價值隨特定利率、證券價格、商品價格、外匯利率價格、匯率指數信用等級和信用指數或類似變數的變化而變化;
②相對於與市場條件具有類似反映的其他類型的合約所要求的初始凈投資較少;
③在未來日期結算。按照衍生金融工具自身交易方法及特點可劃分為四類:遠期合約、金融期貨、金融期權、互換。從事衍生金融工具的買賣業務,將使從事主體直接或間接擁有與此相關的資產或負債。這是一種與傳統意義上資產和負債具有不同特徵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總的來說,衍生金融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杠桿性。
金融理論中的杠桿性是指以較少的資金成本可以取得較多的投資,從而提高收益的操作方式。衍生金融工具是以基礎工具的價格為基礎,交易時不必繳清相關資產的全部價值,而只要繳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證金便可對相關資產進行管理和運作。因此,交易者可以利用不同市場價格的差異,從低價市場買入,在高價市場賣出從而獲利。雖然國際金融市場有全球一體化的傾向,各市場間的價格差異不大,但由於衍生金融工具的巨額成交量,故而套利和投機者仍有可觀的利潤。投機者的出現既活躍了衍生金融市場,又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國際金融市場。
2.較強的價值波動性。
傳統意義上的資產,其價值決定於社會必要勞動量的多少,具有相對穩定性,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幅度不會很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的金融資產則完全不同,其具有較強的價值波動性。當某項衍生金融工具能明顯降低某項基礎工具上的風險時,其價值也相應提高;反之,如果某項衍生金融工具已不能降低風險或帶來任何利潤時,它就沒有價值。進一步地講,其不能帶來任何利潤反而可能導致巨額損失時,其價值也就是相應的「負數」,這是傳統意義上的資產和負債所不具備的。
3.極高的風險性。
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直接原因是企業要求「規避風險」,風險與衍生金融工具是不可分割的。衍生金融工具操作得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基礎工具上的風險。反之,衍生金融工具則會最大限度地增大企業的風險。市場的變幻莫測和交易者的過度投機,使許多人獲得巨額利潤,也使許多參與者遭受損失甚至破產。根據巴塞爾銀行委員會的聯合報告,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主要風險有: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結算風險、法律風險。
4.虛擬性。
虛擬性是指證券所具有的獨立於現實資本之外,卻能給證券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特徵。衍生金融工具的虛擬性使其交易大多不構成有關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成為了表外業務。由於絕大多數衍生金融工具在資產負債表內得不到列示,尤其是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占整個金融業務比重日益加大的趨勢下,金融機構通過尋求大量的表外業務來改善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產收益率,從而得以加強銀行的資本基礎,擴大盈利水平。
二、衍生金融工具對現行財務會計理論的沖擊
數年來,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與報告問題一直困擾著會計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及迅速發展更加劇了這一狀況,使得傳統財務會計在其會計處理上面臨著新的挑戰。
1.財務會計基本概念的影響。
現行財務會計對「資產」、「負債」等會計基本概念的定義是針對過去交易或事項的結果進行的,預計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本身無法形成資產或負債。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之一是,合同所體現的交易現在並未發生,而是將在未來發生。若把衍生金融工具列為企業資產,則傳統意義上的「資產」概念必須改變。同樣,若把衍生金融工具列為「負債」,它只是有可能將或有負債轉化為現時負債,或者說這種或有負債永遠也不可能轉化為現時負債,傳統意義上的「負債」難以概括此點。「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來自雙方簽訂的契約,與傳統的資產、負債具有本質上的不同。按照傳統的會計模式,簽訂契約是不能夠形成企業資產或負債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對傳統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提出了質疑。
2.權責發生制和實現原則的影響。
財務會計的確認標準是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之上的,並要求所確認的收入必須是已實現的。按照權責發生制,企業不是在收到或付出現金時記錄經濟業務對企業所產生的影響,而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期間記錄其對企業的影響。實現原則是指企業主體獲取收入的過程已經完成,同時收到貨款或已具備收取貨款的權利,那麼該主體就可以確認此項收入。可見,無論是權責發生制還是收付實現制,兩者都是以過去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基礎,而對於未來發生的交易和事項不予確認。衍生金融工具的發生預示著將來一系列的財務變動,而這些未來的財務變動在傳統的財務報告上無法反映,使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一定的殘缺性甚至虛假性,致使風險無法預知。
3.會計計量原則的影響。
傳統的會計計量是建立在歷史成本原則的基礎之上的。但歷史成本原則只確認交易活動及其發出的數據,很多財務信息得不到反映,這就會使以歷史成本會計計量模式為基礎的資產計價嚴重脫離實際,傳統會計理論的科學性和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由於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不再像傳統交易那樣經歷一個時點即可完成,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一個過程來完成,並且這個過程不像傳統交易那樣可以作為兩項交易分別處理(比如傳統交易中購入固定資產和固定資產最終報廢可以作為兩項交易處理)。衍生金融工具在其持有期間的任何變動,都是內在相連、不可分割的。某項衍生金融工具從有價值到低價值甚至到無價值,沒有一項獨立的交易存在,但結果卻具有相當的客觀性。如果要從反映主體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出發,就應該分階段真實地反映企業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這樣勢必打破原有財務會計的歷史成本原則,取而代之以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出現,使歷史成本原則不可能也不應該再作為財務會計的唯一計量屬性,今後財務會計計量屬性的發展趨勢應當是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長期並存。
4.財務報告的影響。
財務會計確認、記錄、計量的目標就是要向外界提供合理、真實的財務報告。財務報告體系的核心是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這三種通用會計報表成為財務報告的主體。現有或潛在的信息使用者通過財務報告獲取對決策有用的信息。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大多為表外業務,交易本身無法加以體現,人們無法從財務報告上直接了解到企業所從事的金融交易以及所面臨的風險,從而使金融市場和企業自身的風險都變得更加不可捉摸。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
1.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
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有兩方面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在到期日前是否應將衍生金融工具所代表的權利或義務作為表內項目(資產或負債)確認;其次,在財務報告日是否應將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變化確認為損益。衍生金融工具不同於一般的合約,非特定條件下它是不可撤銷的。一旦合約簽訂生效後,債權債務關系即告成立,相應的與風險並存的交易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轉移,而且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種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的交易方式,從合約的訂立到履行過程中,價值變化很大,如果等到合同履約時再確認,會計信息中缺乏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高風險、高收入的信息,整個會計信息相關性會有所下降,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無法達到「決策有用性」這一會計目標。所以筆者認為,在衍生金融工具條件下,應按相關性原則,以「風險與報酬的實質轉移」為會計確認的基礎,在合約訂立、風險和報酬實質轉移時就開始確認,持有過程中價值發生變化,再進行後續確認,將合同訂立、持有、履約的全過程反映出來。
2.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
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是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核心和難點,會計界至今尚未就此問題達成一致見解。問題的關鍵在於衍生金融工具作為一種高風險的避險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對於這種不確定性,應採用何種計量模式進行計量、如何計量,不僅影響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也影響衍生金融工具在會計報表中的信息披露。
IAS-NO.39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初始計量和後續計量分別作出了規定。初始計量的規定是:當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初始確認時,企業應以其成本進行計量,就金融資產而言,成本是指放棄的對價的公允價值;就金融負債而言,成本是指收到的對價的公允價值。後續計量的規定是:初始確認後,金融資產應分為四類,即:
①企業發起但不是為交易而持有的貸款和應收款項;
②持有日至到期日的投資;
③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
④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資產。
其中,第①、②類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後,應運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其他兩類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後,應以公允價值計量,銷售或其他處置時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不予抵扣。此外,被指定為套期保值項目的金融資產,應按有關套期保值會計的規定進行後續計量;在活躍的市場上沒有標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金融資產,應按有關規定估計其公允價值並予以計量。
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後續計量,國際會計准則要求以公允價值作為其基本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的優點在於,可以提供比傳統的歷史成本更相關、更易理解的信息。公允價值的具體估價方法是衍生金融工具計量優劣的關鍵,國際金融市場上千種的衍生金融工具中,只有小部分在市場上廣泛流通,大部分都是為少數客戶專門設計的,適用於特定目的,不具廣泛流通性。對這部分衍生金融工具來說,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是公允價值的最佳途徑,而對有發達市場的衍生金融工具來說,市價為公允價值提供了最好的參考。
3.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
20世紀90年代以前,衍生金融工具雖然已被廣泛作為避險或投機的工具,但未被確認為持有或發行企業的資產或負債,在會計報表中未予列示,僅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加以說明。這種附註說明的披露方式通常是粗糙的,與衍生金融工具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的特點不相適宜。由於IASC在其最新的准則中解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問題,所以其產生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應該在表內進行列報。列報內容包括:
①合約的金額。在合約買賣雙方分別確認為一項金融資產和一項金融負債。
②繳納保證金的金額和支付期權費的金額,確認為企業的一項金融資產。
③上述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在財務報告日的公允價值。衍生金融工具的結構復雜,在表內無法反映出全部的信息,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所面臨的風險,所以同時應加強對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披露內容的規定,表外披露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明細表中未能列出的特殊的合同條款和條件,包括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目的、類別和性質。這是影響衍生金融工具未來現金流量金額、時間和確定性的重要因素。
第二,核算所採用的會計方法和會計政策,包括對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確認、終止確認的時間標准。以此作為計量公允價值屬性的來源,確認和計量衍生金融工具所引起的盈利及虧損的基礎和原因等。
第三,與衍生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流通風險等。
第四,市場價格的預測信息。對財務報告日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應提示其市場價值在未來的可能變化以及對企業造成的影響等。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
股權眾籌有什麼坑 發布:2025-02-02 09:29:08 瀏覽:593
5月3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2 09:24:01 瀏覽:412
炒股軟體如何提升盈利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