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招商銀行理財自營和代銷哪個好

招商銀行理財自營和代銷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3-06-29 03:44:05

1. 銀行代銷理財和自營理財的區別

一般代銷理財代銷人不對產品的品質做保障而自營理財需要品質保障
1.發行的主體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毫無疑問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通常會有一個完整的系列,比如某銀行的理財是某某元共享等等,會有明確的標志,代銷的理財產品是代銷機構所發行的產品,比如某銀行代銷某保險公司產品,那就會說明是代銷某某保險公司產品,某某保險系列產品;
2、風險等級要求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固定預期收益類產品,相對而言,風險低,只要求投資者的風險測評是保守型投資者或以上等級即可,但是如果代銷的是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要求是穩健型投資者或以上才能參與;
3、參與門檻 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相對參與門檻比較低,一般5萬起步,代銷的理財產品門檻就不確定,如果是保險產品,門檻不高,但如果是私募基金理財產品,要求就比較高,一般是要求單筆100萬以上起步;
4、風險承受能力 銀行自營理財產品風險低,一般本金很少會發生虧損,流動性也比較好,但是代銷的理財產品,比如保險,流動性就比較差,如果是公募基金,就很有可能發生本金的虧損。
拓展資料:1.銀行產品代銷是指通過銀行營業網點或網上銀行等渠道,向客戶銷售該行合作機構的相關投資產品。銀行代銷理財產品通常有:基金、信託產品、保險產品、黃金等。其中,基金和保險產品需要代銷資格,沒有取得代銷資格的商業銀行,不能代理銷售基金和保險業務。
2.銀行代銷產品並不是銀行自主品牌的投資理財產品,一般銀行代銷產品需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經過行內規范的審批流程,才能面向銀行客戶銷售。很多商業銀行從客戶利益角度出發,對代銷產品設立嚴格的准入機制,篩選符合標準的產品發行方合作。代銷產品應由總行統一引入、審批和渠道管理,未經總行審批或授權,分行不得自行組織代銷產品。
3.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是銀行代銷的產品,所以銀行不負責代銷產品的管理,需要發行機構自身信用作保障。也就是說如果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那麼責任由發行機構或者投資者承擔。除非代銷銀行及其客戶經理在代理銷售行為中存在違規行為,比如銷售誤導、刻意隱瞞產品風險、未經授權銷售產品、銷售監管都門禁止的產品等(也就是所謂的「飛單」),則銀行及其客戶經理要承擔相應的違規銷售責任,賠償客戶的部分或全部損失。

2. 代銷理財與自營理財有何區別

相信大家對「銀行理財」這個詞並不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有投資理財觀念。由於很多投資者既不懂投資又厭惡風險,因此更喜歡購買銀行理財。因為在很多老百姓的眼裡,銀行是由國家背書的金字招牌,所以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肯定也是安全的。那麼銀行理財真的沒風險嗎?其實銀行理財產品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安全。

首先,銀行理財不等同於銀行存款,因此還是有投資虧損的風險。即使是銀行存款,現在也不是零風險。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約定,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保險機構對存款人的最高賠付額是50萬。簡單來說,如果你在銀行存款低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可以全賠;如果你的存款高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的話,你有可能只能拿回來50萬;

其次,銀行的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方式,兩者區別很大。先來說說自營,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自己經營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個資金募集池,然後銀行會根據自己的業務將資金投向股票、債券、信託等等。比如前些年市場上風風火火的股票結構化產品,很多優先資金都能看到銀行的身影。另外銀行還會用理財資金購買公募債和ABS的優先順序,整體收益大概在5-7%之間。由於是銀行的自營業務,這類理財產品銀行大多都會兜底,因此自營類理財產品相對風險小一點,但是收益也低。

另一種就是代銷產品,銀行作為持牌金融機構,基本都有代銷基金的資質。由於銀行的客群龐大,因此銀行幫其它機構代銷產品的話,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成。對於某些分行來說,代銷產品的利潤要遠高於自營理財產品,銀行有時候為了利潤,合規風控都得靠邊站。

道理很簡單,代銷合同一般都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審過,風險都轉嫁給了客戶。只要客戶簽字購買了,將來遇到問題銀行兩手一攤,常規途徑投資者還真沒啥太好的辦法。對於銀行來說風險可控,所以總行有時候對於這種業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代銷產品的時候就要擦亮眼睛了。

最後再來說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先說結論: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肯定跑不贏通脹,即使私行的產品也不會超過年化8%。原因只有四個字,降低預期。首先每家銀行都有攬儲指標,如果理財產品收益過高會影響儲蓄率;其次銀行的客群一般比較穩定,這時候就不需要靠高收益吸引投資者,而是通過平穩收益來穩定客戶。牛哥之前跟很多家私行部打過交道,銀行的分配方式基本上把高收益這條路給堵死了。比如當時牛哥公司讓銀行代銷的某私募基金A。分配方式如下:(假設實際年化收益率=X)


  • 當X≦5%時,銀行不提取超額業績提成;

  • 當5%

  • 當7%

  • 當10%

  • 單看分配方式是不是有點暈?牛哥直接上數字:

  • 當產品收益是10%的話,投資者能拿到7.6%;

  • 當產品收益達到15%時,投資者收益是7.8%;

  • 當產品收益達到20%時,投資者收益是8.6%;

  • 即使產品收益翻倍的話,投資者收益也只有16.6%。

  • 一般銀行投資的量化私募產品,都是以穩健為主,年化收益水平大概在8%-15%之間,換言之,投資者的收益基本就維持5-8%之間,基本上比普通的理財產品高出2%-3%左右。所以說想要跟銀行計算精明的話,投資者明顯不是對手。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多坑,但是對於C2以下的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仍然是除貨幣基金以外的主要投資理財工具。那麼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1、首先關注銀行理財是自營還是代銷。自營相對好點,如果是代銷的話,需要看資產管理人是誰。一般來說,選擇比較知名老牌的大機構,相對遇坑的概率會小一些;

    2、需要了解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投向哪裡?這一點比產品的風險等級更重要,因為產品的風險測評一般是由銀行內部評定,可參考性不高。但是了解了底層資產實際投向哪裡,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風險點,然後再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是否繼續購買。

    3、關注產品的封閉期限和清算周期,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一般來說封閉期越長收益越高,具體對標產品可以參考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做判斷。關於清算周期,

    4、注意產品的費率情況和收益分配。一般來說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託管費,有些還有銷售服務費,除此之外如果有其它費用的話需要問清楚。不然實際到手的收益會縮水很多。

    本文由@金曉牛原創,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財經知識!

3.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和代銷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很多年輕的投資者或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的感覺。原因非常簡單,銀行的理財產品非常的多,而且還分為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以及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很多人對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是根本不清楚的,下面就給大傢具體的分析一下。

團隊和投資方向是不一樣的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的團隊在組成,一般都是一些富有經驗的投資方面的人才,而且他們的投資方向大都是證券債券或者是風險比較低的基金,所以購買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還是那句話風險性比較小,因為本身投資的領域風險就比較小。

而銀行所代銷的理財產品,他們的投資方向和他們的團隊幾乎和銀行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所以在這一方面也是銀行自營產品和代銷產品最大的一個區別,另外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要自己先去了解各個產品的特性以及類型,然後再去決定是不是該進行投資。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
股權眾籌有什麼坑 發布:2025-02-02 09:29:08 瀏覽:593
5月3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2 09:24:01 瀏覽:412
炒股軟體如何提升盈利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