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公司破產經歷了哪些金融風險
㈠ 雷曼兄弟破產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雷曼兄弟的倒閉的原因如下:
1、重要的原因是CDO暴跌,造成雷曼兄弟最終產生150億美元的漏洞。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合成CDO(擔保債務憑證)和CDS(信用違約掉期合約)市場的深度參與,很可能是雷曼倒塌的直接原因之一。
2、政府和其他大企業沒有人施以援手。2008年9月15日,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次貸危機)危機加劇的形勢下,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最終丟盔棄甲,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想了解這部分細節的,可以看看紀錄片《摧毀世界的銀行》和《大而不倒》。以及BBC電視劇《雷曼兄弟最後的日子》。
(1)雷曼公司破產經歷了哪些金融風險擴展閱讀:
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救雷曼兄弟?
雷曼公司是私營企業。美國政府動用納稅人的錢對股市、對貝爾斯登公司實施救助,對「兩房」托底等,已經引發了國會中不少議員的強烈不滿,更是招致民眾的普遍抨擊。
另外,從實際情況來看,雷曼兄弟絕不是最後一家需要救助的金融機構。如果再出手,很有可能把美國政府財政也「拉」下水。如果要防止金融危機進一步擴大,挽救已經陷入困境的金融企業,政府就不能不考慮市場化之路。
參考資料:
雷曼時間——網路
百家號相關資料
㈡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真實原因
200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
年,對於全球金融市場來說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後的這一周,成為了
華爾街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周。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根
據破產法第11款條例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意味著這傢具有158年歷史的投資銀行走
進了歷史。雷曼兄弟成長史是美國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縮影,其破產是世界金融史
上一個極具指標意義的事件。
雷曼兄弟興衰史
成立於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投資銀行,總部設在紐約。雷曼兄
弟公司成立迄今,歷經了美國內戰、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9‧11」襲
擊和一次收購,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紐約大學金融教授羅伊‧史密斯形容為「有
19條命的貓」。
1994 年,雷曼兄弟通過IPO在紐約交易所掛牌,正式成為一家公眾公司。2000年正
值雷曼兄弟成立150周年之際,其股價首次突破100美元,並進入標普 100指數成份
股。2005年,雷曼兄弟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1750億美元,標准普爾將其債權評級由
A提升為A+;同年,雷曼兄弟被Euromoney評為年度的最佳投資銀行。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上獨占鰲頭,但最後也恰恰敗在了這個業
務引發的次貸危機上。2008年9月9 日,雷曼公司股票開始狂跌不止,一周內股
價暴跌77%,公司市值從112億美元大幅縮水至25億美元;直至最後倒閉
破產。雷曼的破產,使美林老總也嚇破了膽,趕緊以440億美元的價格將美林賣
給了美國銀行。
高精度圖片
出事的為什麼總是投資銀行?
在美國的五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倒閉,美林被收購,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購的貝
爾斯登,在半年時間內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了。
投資銀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氣,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勢頭,投行人的收入
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傳統意義上的投行是主要從事證券
發行、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
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近年來,投行成為了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發源地
。從最初兩個世紀前的為貿易融資、為基礎設施融資,到後來強力介入企業重組
、證券期貨市場等。
實際上,當金融創新愈演愈烈後,投行的性質就開始越來越像一個高級賭場了。
投行們設計出了一個個美妙的金融奇思並將其實施,催生出一個個市場奇跡。也
許正因為此,投行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促成一個10億元的兼並,估計它
得拿走1個億,但它付出的就是幾個所謂高智力的策劃和評估,最多拿點錢買點
股份撬動撬動。在創新的招牌下,在巨額高利的引誘下,投行當然滿懷激情,不
遺餘力,甚至鋌而走險了。
次貸危機爆發前,國際金融機構大肆盲目利用「證券化」、「衍生工具」等高杠
桿率結構性產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個金融業都沉浸在高杠桿率帶來的財富盛宴
的歡欣之中,而忘卻了金融創新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市場泡沫終會破滅。次
貸危機實際上就是過度擴張信用的產物。各種信貸大肆擴張,置實際承受能力於
不顧。它在營造出一種虛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時,也在刺激著貪婪與投機的慾望。
經濟金融的產生本是為了給人們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無休止的利益
、消費追逐中,人們忘記了生產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標就是更
多、更好、更強,至於有沒有如此的必要,則沒有人去認真的思考了。一個三口
、四口之家,住在1000呎的房子里已經很好了,為什麼一定要追逐2000呎?大家
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顧追求最大的利益,而喪失了價值評判的標准。當一切
的一切都以利益、享樂為標準的時候,滅亡和災難就很難完全避免了。
高精度圖片
不顧風險的雷曼公司最後毀了自己。(Getty Images)
虛擬金融和現實經濟生活的嚴重脫節
金融創新出現後,金融投資開始過度依賴數量化模型,理論假設與市場現實嚴重
脫節,對未來的資本收益變化的預測也嚴重失真。雷曼過多的涉足復雜的衍生工
具市場,問題出現後有一個傳導過程,很難馬上浮現出來,所以仍然沉醉於昔日
輝煌,錯失多次救亡機會,最終因為美國政府拒絕包底而崩盤。
近年來,有著嚴格假設條件和繁雜理論結構的數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資銀行、對沖
基金、評級機構的追捧,成為度量金融風險的主要工具。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數
學博士和計算機博士進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這次次貸危機中,盡管金融機構對次貸衍生產品建立了精巧繁雜的定價
和評級模型,但面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突然逆轉的實際情況,模型的前提假設
和市場現實風險嚴重偏離,導致風險定價功能失效,引發投資者的恐慌,並通過
「羊群效應」傳導放大風險,最後釀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機。
現實經濟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數理模型不論多麼精巧龐大,也難以涵蓋所有的情
況和風險特徵,如果過度崇拜數理模型,以若干參數來完全描述市場風險的變化
,替代理性的市場投資決策,必將導致危機的發生。
近30 年來,金融創新的結果是買賣的鏈條越拉越長,分散的范圍越來越廣,交
易完成後,最終的投資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間已經相隔萬水千山,彼此毫不了解
。例如,引發本輪危機的房屋次貸產品,從最初的房屋抵押貸款到最後的CDO等
衍生產品,中間經過借貸、打包、信用增持、評級、銷售等繁雜階段,整個過程
設計有數十個不同機構參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非常突出。投行的獎金激勵方式
也極大地助長了高管層的道德風險—為追求高額獎金和紅利,無視審慎性要求,
盲目創新業務。
其實現在的次貸危機仍未度過危險期,更沒有到頭,次級貸款的期限大多為30年
,而現在距離次級債的發放才剛剛過去5年。美國整個次級債及衍生產品的規模
在 12萬億美元,現在僅僅沖銷了5000億美元,還不到1/20。不管是次級債規模
還是時間跨度上來說,都有可能出現危機的進一步延續。
雷曼栽到了自己的豪賭上
雷曼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次貸危機導致其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成為壞賬,是因為
它在次貸產品上賭得太多了。除了賭次貸產品,雷曼還賭信貸違約掉期。「信貸
違約掉期」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是一種轉移定息產品
信貸風險的掉期安排,雷曼在CDS上涉及的金額高達8000億美元。
資本市場本就是豪賭,雷曼更是豪賭。資本市場是所謂杠桿融資,也就是有少量
自有資金然後成倍借錢。華爾街的平均「杠桿」比例 是14.5倍。
瑞士信貸結構性金融產品交易部主任Jay Guo表示,「美林銀行及雷曼兄弟等大
型投資銀行之所以紛紛在瞬間倒下,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投資了大量的與次級債有
關的證券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投資原則一般都有大比例的投資杠桿,即這些產
品的投資收益與虧損都是被大比例放大的——賺就會賺得更大,虧也會虧得更多
。這個時候已沒有什麼大銀行與小銀行的實力區別。現在哪家銀行能在這場金融
危機中生存下來,取決於他們與次級債有關的金融產品的距離。」
雷曼兄弟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持有大量的次級債金融產品(包括MBS和CDO),以
及其他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由於次級抵押貸款
違約率上升,造成次級債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直線下降。隨著信用風
險從次級抵押貸款繼續向外擴展,則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的信用評
級和市場價值也開始大幅下滑。持有的產品都出現了問題,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
,政府想救也難了。
高精度圖片
得知雷曼破產後,遠在歐洲的人們都傷心不已。(Getty Images)
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救援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規模比貝爾斯登更大,為什麼美國政府在先後救援了貝爾斯登以及兩
房之後,卻拒絕為擬收購雷曼兄弟的美洲銀行以及巴克萊提供信貸支持,從而導
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呢?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是否有厚此薄彼之嫌?
其實,美國政府在救援了貝爾斯登之後,美聯儲受到了大量的批評。最具有代表
性的意見是,為什麼政府要用納稅人的錢去為私人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失誤買單
?政府救援私人金融機構會不會滋生新的道德風險,即鼓勵金融機構去承擔更大
的風險,反正最後有政府兜底?因此,當雷曼兄弟出事之後,美國政府就不得不
更加慎重了。
一方面,次貸危機已經爆發一年有餘,市場投資者對於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可
能出現的虧損都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美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也開始發
揮作用,在這一前提下,一家投資銀行的倒閉不會引發金融市場上更大的恐慌;
另一方面,在對政府救市的如潮批評下,美國政府也需要來澄清自己的立場,即
除非引發系統性風險,美國政府不會輕易利用納稅人的錢去救援私人機構。私人
機構應該為自己的決策承擔責任,這不僅包括管理層,也包括股東。這也是為什
麼美國政府在接管兩房時表示只保護債權人利益,而撤換了管理層以及嚴重稀釋
了兩房股東的股權價值。投資失敗就得承擔責任,這是自由市場的核心原則之一
。
至少有7家中國金融機構是雷曼的債權人
雷曼破產後,9月17日,招商銀行率先發布公告稱,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
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 1000萬
美元。9月18日,中行公告稱,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發
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同日,興業銀行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日,與美國雷曼兄弟
公司相關的投資與交易產生的風險敞口總計摺合約3360萬美元。
工商銀行透露,目前該行(包括境外機構)持有雷曼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
債券的余額總計為1.518億美元。中信銀行和建設銀行也承認持有雷曼的債券,
但額度到底有多大,目前正在核對中。有關人士透露,兩家銀行持有的雷曼債券
都超過招行的總金額。交行相關人士則表示,和雷曼公司有業務往來,但影響有
限,風險可控。
但現有的統計只是對已經明確的交易統計,還有很多主要的交易因為涉及法律上
的認定,這部份損失還沒有明確。而且與雷曼發生業務的機構,交割失敗也會給
銀行帶來資金量的問題,尤其是背對背的交割(先買後賣,但現在無法購買)。現
在這類產品已經出現了賬戶透支的問題,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危機恐怕就不止一
點點了。
另外,由於雷曼公司擁有大量的房貸、商業地產相關資產以及次貸和CDO風險敞
口,這些資產在清算狀態下出售可能會拉低市場對於類似資產的估值,從而給其
他機構帶來更多的額外減計損失。
高精度圖片
華爾街迎來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Getty Images)
這場金融風暴中,中國的外匯儲備損失了多少?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9月21日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
告指出,「受美元貶值的匯率、投資收益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價格
明顯縮水,凈虧損已達360億美元。」
報告指出,受次貸危機影響,金融市場投機行為導致大宗產品價格急劇上漲,並
通過價格損耗渠道大幅度降低了中國外匯儲備實際購買力的價值。並且,受美元
貶值的匯率、投資收益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通過資產的估值效應使
得計價的外匯儲備資產價格明顯縮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王晉斌指出,由於中國國際資產管理水平和人民
幣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弱勢地位,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價格
仍然會縮水,中國還要遭受更大損失。
心得/評論:
經營會失敗的道理簡單,但就是被暴利蒙蔽了雙眼和理性
㈢ 雷曼破產的影響
這個寫的還行,你可以綜合查一下,許多人寫過專題評論的
大兵雷曼的死亡效應
來源:中國青年雜志 文/楊振宇
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雷曼兄弟公司總部門口,警察用隔離欄圍住大門,電視台的衛星轉播車就停在附近,記者們手裡的長槍短跑不停閃爍,記錄著美國第四大投行,具有158年歷史的金融戰士——雷曼兄弟公司最後的時光。
9月 15日雷曼兄弟訴請破產保護,美國銀行則宣布並購第三大投行美林銀行。前後僅半年時間,華爾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資銀行竟垮掉了三家。巨大的恐慌籠罩著華爾街。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任職於媒體的旭強和千百萬股民一樣也經歷著恐慌,A股已經跌破2000點,總市值則由去年底的32.71萬億元縮水至目前的12.99萬億元,在八個半月的時間里蒸發近20萬億。
「嗨,格林斯潘都說了,美國這次金融危機百年一遇。完了,沒戲了。」旭強的同事嘮叨著。旭強不知道誰「沒戲了」,但他清楚地記得,年初時各界還認為今年困難雖多,但前景光明,沒想到才過了8個月就哀鴻遍野了。雷曼兄弟的破產會給世界怎樣的震撼呢?
雷曼兄弟雷倒了誰?
「百年一遇呀,想想教科書上關於1933年大危機的描述吧。」同事饒有興趣地討論著。
9月14日美聯儲備前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所見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可能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並繼續影響美國房地產價格。格林斯潘認為,這場危機將持續成為一股「腐蝕性」力量,直至美國房地產價格穩定下來;危機還將誘發全球一系列經濟動盪。他預測,將有更多大型金融機構在這場危機中倒下。
「情況真的如想像般糟糕嗎?」旭強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美國並未出現大量失業、商品短缺、經濟下滑等衰退的跡象。相反,二季度的增長高達3.3%,最新的短期數據同樣令人歡欣,9月的經濟樂觀程度指數從8月的42.8上升至45.8,密執安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從63上漲至73.1。
「雷曼的倒閉實際是金融市場調整的繼續,是對美國虛擬經濟泡沫的擠壓,如果調整到位,有利於未來美國實體經濟的增長。」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斌在電話里回答了旭強的疑問,「目前的危機只會局限在金融領域,而不會蔓延到實體經濟,否則美國政府也不可能坐視雷曼破產。」張斌做出這個判斷的理由是,美國的經濟出現問題是由於其過度消費,而勞動生產率仍維持在相當高位,經濟仍有增長潛力。「其實,雷曼雷倒的只是金融市場的信心。」 張斌進一步指出,「讓投資人緊張的是,如果雷曼破產,很多金融企業也會蒙受損失,雷曼的股票會變得一錢不值,更讓人擔心的是不知道華爾街還會有多少家公司倒掉。」
隨後,各國政府紛紛採取的旨在恢復投資者信心的救市措施,也印證了張斌的判斷。,美聯儲在14日晚即宣布出台一系列擴大流動性的新措施,包括擴大金融機構從美聯儲貸款的抵押品范圍,以及將部分貸款拍賣的頻率從每兩周一次提高到每周一次。此外,10家美國及外資銀行已開始商討籌建一個700億美元的資金池,以救助陷入危機的金融機構,並確保雷曼公司破產不會危及全球金融體系。
15日歐洲主要央行也追隨美聯儲的救市步伐。歐洲中央銀行向隔夜拆借市場緊急注資300億歐元(約430億美元)。英國央行15日也宣布向金融市場拍賣50億英鎊(約90億美元)貸款,期限為三天。瑞士央行宣布,將以1.9%的隔夜利率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澳大利亞央行也通過回購操作向市場注資21億澳元(約17億美元)。日本央行16日表示,將向市場提供充足的資金,並將通過貨幣市場操作確保金融市場穩定。
中國觸了顆什麼雷?
就在雷曼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後的幾個小時,中國央行表示,將從9月16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27個基點,並將從9月25日起下調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
饒是如此,以雷曼公司申請破產為標志的美國「金融風暴」對滬深股市的影響威力絲毫未減,17日兩市再次雙雙大幅下跌,創出近22個月新低。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因持有大量雷曼公司債券繼續大幅跳水,並帶動金融股集體走低。
「持有那麼多的雷曼債券,銀行股不大跌才怪,看來我們的經濟也『觸雷』了。」旭強感嘆著。9月16日前後,國內各銀行相繼披露了持有雷曼公司債券的情況:中國工商銀行(包括境外機構)持有雷曼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債券余額共1.518億美元;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招商銀行目前持有雷曼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交通銀行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002萬美元。
「損失的絕對量很大,但相對量很小。」旭強的同事提出了質疑,以招行為例,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 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即使作最壞打算,對這7000萬美元進行全額壞賬計提,其受到的影響也不過0.0325元/股。這一數字與招行今年中期每股收益0.9元相比,所佔比重顯然是相當之小的。再如交行持有的7002萬美元雷曼債券,只佔其總資產的0.02%,凈資產的0.35%。「所以,雷曼破產充其量是滬深股市暴跌的導火索,而不是什麼雷。」
「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形勢持續惡化,悲觀情緒蔓延,造成人民幣兌美元和歐元同步升值,中國出口繼續減速。今年以來國內消費雖有較大增長,但不足以彌補凈出口和投資增速下降所造成的缺口。國內投資在資金緊張和外部需求下降的雙重擠壓下繼續萎縮,使防止經濟急劇減速、保持經濟穩定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張斌在接受旭強的采訪時指出了中國真正觸到的「雷」。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在國際需求萎縮的背景下,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更需要通過完善國內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財富再分配製度大力啟動國內市場,擴大國內需求,才是根本的應對之道。
金融創新惹的禍?
9月19日受重大利好提振,滬深兩市出現暴漲行情。早盤,A股便已確立「准漲停」之勢,所有個股全線報漲停。「雷曼兄弟破產,美林440億美元出售,國際集團(AIG)求救,現在最好的銀行全在中國大陸了,可見金融創新不是那麼好玩的。」面對全面漲停的大盤,旭強發出了感嘆。
他還記得教科書中對金融創新的憧憬,而歐美銀行一直是新興金融市場學習的楷模。如今,這些觀念在旭強的心目中被顛覆了。「我們今後該如何把握金融開放的步伐和節奏呢?」旭強感覺到雷曼的破產效應已經波及到制度層面。
金融創新一直是美國的長項。「次級貸款打包」、「次級債券」等都是美國的發明。在美國政府主權信用的擔保下,全世界投資者都被 「忽悠」進了美國通過金融創新設立的次級債市場,為美國房市提供了繁榮的動力。次貸危機最終爆發,美國把風險分攤給世界,各國因此蒸發掉數十萬億美元的財富,而美國自己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保護。難怪巴菲特說,金融衍生品是國際金融界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石建勛教授認為遭到次貸危機重創的世界各國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世界迫切需要構建不依賴於美國的多元化貨幣金融體系和公平公正的金融秩序。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9月17 日亦指出,中國應該在美國的監管問題上吸取教訓,加強信貸基礎產品監管。但在金融衍生品監管問題上也不必謹慎過度,不應該關掉我國進一步發展衍生品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到,不是說不能夠金融創新,而是說我們的監管應該放在基礎產品的質量上。」她進一步表示。
「在本國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體系比較脆弱的條件下,如何把握好金融創新和金融開放的速度與節奏,如何進行有效的金融市場監管和防範金融風險,如何才能保護好本國利益和金融市場的主導權,如何謹慎地實施國際金融投資?」石建勛認為,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來說,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思考。
㈣ 簡要分析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1、由於決策的失誤。
2、政府袖手旁觀。
3、次貸危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