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體制有哪些特點
A. 國際上金融監管體制模式主要有哪些及優缺點
主要有三種類型:統一監管模式、分業監管模式以及雙峰監管模式。採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國家主要就有我國和法國;而同樣是在分業經營的同時採取統一監管的有韓國;美國採用的則是綜合經營分業監管;著名的金融帝國—英國採用的是統一監管的體制,採用同等模式的還有諸如日本、新加坡等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各種監管體制的融合趨勢日益增強。x0dx0a統一監管模式指由一個機構統一負責至少對銀行、證券、保險三大主要金融領域的審慎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統一監管主要是為了適應金融業務綜合化的發展趨勢而產生,也是全球金融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其利在於利於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系數進行把握和控制,有利於規模效益,同時能夠降低監管時不統一所產生的摩擦成本,減少了監管真空和重疊,對於在混業經營日益明顯的當今,能夠對整個金融集團進行風險評估,並作出有效的監管。不足之處則在於如果沒有對監管目標進行清晰的界亮仔大定,其監管效果反而會比分業監管更加低下,不能達到與其的一致性和監管效率;與此同時,集權統一的監管機制容易造成官僚主義,並進而產生道德風險。x0dx0a分業監管模式指在機構監管的基礎上,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金融領域分別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負責對領域內金融活動進行全面監管。其利在於有明確的監管分工,能夠避免單一金融領域的風險而產生連鎖的金融危機;各監管機構能夠集中部門經歷對領域內的市場活動進行監控,專業性強。但是,隨著金融業的迅猛發展,其不足之處也日益凸顯,監管交叉重疊;金融法律不統一,沖突嚴重,影響權威;監管效率由於協調機制的不完善而日益低下;監管的分散容易產生「真空」地帶,金融高危性增加;主要是在混業經營趨勢的當今,難以對金融集團的集體風險進行把握。我國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代表國家。有些國家在回歸綜合經營後,依然實行分業監管。x0dx0a雙峰監管模式,指在功能監管的基礎上,根據金融監管的兩大主要職能,即審慎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進行監管,由此而產生兩類監管機構,分別進行負責,這種監管模式的典型國家為澳大利亞。此種監管模式的利處在於能夠較好的分別對金融機構的兩個階段的行為進行有效監控,能夠保證在各自的監管領域內敬豎的監管目標一致,同時也避免了不同機構的存在同領域監管但是因為部門因素、體系因素而產生的監管交叉、真空。降低了監管機構之間的摩擦成本與協調難度;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制衡機制,避免道德風險的產生。但是同樣也存在其天生不足的弊端,就是容易在兩塊監管領域之間產生「灰色區域」,沒有能夠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戚正尊重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特色而進行監控。
B. 美國和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有哪些異同點
美國政府管不了銀行,我們國家的是國有的,美國的銀行可以凌駕於政府之上,中國的銀行要受到政府的節制,這個金融監管體制就是這樣,相同的都是管錢和管理管錢的
拓展資料:
一、基本定義
金融監管體制是金融監管的職責劃分和權力分配的方式和組織制度。國際上主要的金融監管體制可分為雙線多頭監管體制、一線多頭監管體制和單一監管體制。金融監管體制是各國歷史和國情的產物。
確立監管體制模式的基本原則是,既要提高監管的效率,避免過分的職責交叉和相互掣肘,又要注意權力的相互制約,避免權力過度集中。在監管權力相對集中於一個監管主體的情況下,必須實行科學合理的內部權力劃分和職責分工,以保證監管權力的正確行使。
二、 基本類型
金融監管體制按照不同的依據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按照監管機構的組織體系劃分金融監管體制可以分為統一監管體制、分業監管體制、不完全集中監管體制。
統一監管體制:只設一個統一的金融監管機構,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業務進行全面的監管。代表國家有英國、日本、韓國等。
分業監管體制:由多個金融監管機構共同承擔監管責任,一般銀行業由中央銀行負責監管;證券業由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保險業由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各監管機構既分工負責,又協調配合,共同組成一個國家的金融監管組織體制。
不完全監管體制:不完全集中統一的監管體制可以分為「牽頭式」和「雙峰式」兩類監管體制。
「牽頭式」監管體制:在分業監管機構之上設置一個牽頭監管機構,負責不同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工作。巴西是典型的「牽頭式"監管體制。
「雙峰式」監管體制:依據金融監管目標設置兩頭監管機構。一類機構專門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進行審慎監管,以控制金融業的系統風險。另一類機構專門對金融機構進行合規性管理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管理。
C. 簡述金融監管的不同模式
1、雙元多頭金融監管體制。即中央和地方都對金融有監管權,同時每一級又有若干機構共同行使監管職能。
2、單元多頭金融監管體制。是指全國所有金融機構的監管權集中在中央,地方沒有獨笑大租立的權利,在中央一級有兩家或兩家以上機構共同負責的監管模式。
3、集中單一金融監管體制碰兆。是指有一家金融機構集中進行監管。這一機構通常是各國的中央銀行。
D. 我國金融體制有哪些特點
我國的金融體制,從開始發展就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雖然經過了市場經濟建設的洗禮,也由原來的分業經營慢慢走向混業經營的道路,日益與國際金融接軌,但是現行條件下的不足還是會在金融開放這個問題帶來一些困擾。那麼我國的金融體制到底存在有什麼樣的不足呢?問題的多方面,多層次的。總體而言,「我國的金融機構以中央銀行為核心,以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分業經營,互相協作的格局。」(來自曹龍騏主編的《貨幣銀行學》第221頁)但細致劃分起來,又有以下幾個特點:
1).我國金融機構的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如很多銀行開辟了一些具有人性化和人文關懷的服務,在強調混業經營的今天,風險意識加強,但是,我國的銀行憂患意識還應該更加強烈,隨著加入WTO保護期的尾期將至,外資銀行的激烈沖擊也將來臨。以專業的服務和專業的精神,去調整內部的運作機制是需要認真對待的,這在其他金融行業也是應該注意的。
2).我國金融的創新機制和監督機制需要加強。無論從保險業還是資本市場來說,維護創新機能的正常運轉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我國當前的銀行業,證券交易都遠沒有走向成熟,在這樣的條件下,就會出現所謂的「暗箱操作」和「行業潛規則」,這就會造成國有資本的嚴重流失,除了需要完善立法和改革當前機制漏洞外,真正要做的是引入市場機制
3).我國金融的結構逐步走向合理,各種資本交易手段日益完善,這是好的一方面,也是國家進行外資引進的良好配合。隨著像黃金等各種邊緣市場的逐步解禁,我國的金融市場將會更加繁榮。這裡面存在的問題就是,在一系列開放中,我們的立法能不能及時跟上。
E. 金融監管體制的類型有哪些,各自的有缺點是什麼
監管都是自上而下的。最上面也就是國家的一些法律規定,接下來是行業的一些自律性規定,再下來就是公司的一些規章制度。金融方面國家層次的就是國務院下轄的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機構;中間的是個行業協會,如證券業協會、保險業協會、銀行業協會制定一些行業政策和制度;下面就是金融機構本身的一些制度,如風險管理制度等等。
各自的缺點:優缺點要從體制本身說起。
國家只能管大方面,對於細節東西不了解,亂監管只會出問題;
行業有時會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
企業自身監管也會出現尋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