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郵政金融業務面臨危機是什麼

郵政金融業務面臨危機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6-14 14:48:12

A. 郵政銀行——困惑背後的本質

近年來,隨著支付寶對銀行市場的攪動、微信藉助其廣大的用戶群體介入支付領域,國家利率市場化的政策導向以及大小地方性商業銀行的開放和崛起,加上市場上金融脫媒與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深入,傳統銀行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郵政銀行就是其中一個突出的典型代表。

主要表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儲蓄余額增量不增收,員工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但收效甚微,金融業務利潤不斷收窄。

這些現象,企業的管理層及職工都能看見一二,但是鮮有人認真地去分析本質原因。郵儲銀行雖然不久前被國家認定為第六大國有商業銀行,但是,它與其他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仍有較大的區別。與其他銀行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郵政銀行一套門面兩套體制。簡單地說,就是郵政銀行自營網點+郵政公司代理金融網點。細致的客戶會發現,有些郵政銀行網點可以辦理收寄業務,而有些郵政銀行網點卻不能。原因就在於,盡管它們外表長得多像哪怕完全一樣,它們仍然是分屬不同的公司。

郵政代理金融網點卻數倍多於郵政銀行的自營網點。特別是在鄉鎮農村地區,郵政銀行的網點基本都是郵政公司的代理金融網點,而不是自營網點。有人會問,這有什麼區別呢?一個最大的區別,代理金融網點只存不貸。郵政公司的代理金融業務相當於給郵政銀行打工,吸收存款過來,轉給郵政銀行,收取固定的業務費用而已。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郵政代理金融業務獲取利潤的本質就是吸取存款的業務費。曾經,郵政銀行被喻為農村金融的「抽水機」,也是由此而來。

但是存款的主體,客戶因為支付寶的攪局、利率市場化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隨著存款利率的大幅下降,客戶對於資產的保值增值需求不斷上升,所以客戶會不斷尋找資金保值增值的渠道,而互聯網金融恰恰給了客戶豐富的、便捷的選擇渠道。

所以說,郵政銀行利潤收窄、收入下降的本質原因,是因為曾經郵政銀行市場上的客戶與銀行的信息不對稱性的持續減少,造成的客戶流失。或者說郵儲銀行傳統金融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資金保值增值的需求。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然而直到現在,省公司金融業務發展的要求,仍然是以存款為中心,並且大力推行一年定期,而這完全是與客戶、與市場的需求相背離的,這種一廂情願的決策無疑會加速企業脫離市場的發展方向,最終落後於行業。互聯網深化普及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信息不對稱性的不斷降低,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所以郵政公司將主要利潤的來源建立在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性上,就註定了利潤的持續下降。

從一個現象可以看得出,近年來,一些鄉鎮農村的中高端客戶,他們的資產開始向當地沒有的商業銀行轉移。這是怎麼回事呢?鄉鎮農村,並沒有這些商業銀行的網點,他們開戶方便嗎?存取款方便嗎?資金怎麼會向這些銀行轉移呢?怎麼會舍近而求遠呢?

只不過是遠方的銀行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資金保值增會值的需求而已,並且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支撐。

筆者工作一年多時,曾向單位負責人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建立客戶信息管理系統,二是打造鄉鎮支付閉環生態圈。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後面是全市最早建立的,但是隨著省、市公司也建立了相關的系統,縣里的就棄之不用了。仍然時至今日,這個系統實現的功能仍然極其有限,連簡單的客戶關系管理都還不完善。

打造支付閉環,大概是2013年間的事情,那時候,筆者想的是利用POS機+郵政銀行卡,通過前期的補貼引導,使商家和客戶都形成固定的支付習慣。事實上,支付寶最開始推行的移動支付,與這個是一樣的本質,一樣的想法。這種支付閉環益處甚大,客戶形成習慣後,無論電子現金流怎麼流通,它都在企業產生利潤。事實上就像再造了貨幣流通一樣。

工作多年,對於各類業務,大大小小也寫過無數想法、建議,也上過中國郵政報,但都沒有起到絲毫作用。集團還經常要求職工寫金點子,有點子用不上,叫什麼金點子呢。

制約郵政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以行政化的模式管理企業。什麼業務都是上級一級一級任務下達,層層加碼出來的。上級的計劃是怎麼來的呢?不是市場調研來的,有的是以一定的同比增幅按往年規模推出來的,也有不少就是憑領導的認為得出來的。

這樣的任務有好處,就是產生的壓力大,促進職工前進,開拓市場。但更多的是壞處,壞處是在企業顯然地走上了下坡路,任務計劃仍然一意孤行,最後只能出現分道揚鑣的結局。為了完成上級任務,不惜倒貼企業利潤,把收入盤子做大,這種行為真是飲鴆止渴。

就像代理保險業務,明知道保險公司也需要客戶資金,為了業務費,就把客戶以及客戶資金介紹到保險公司去了。客戶介紹過去了,又說為了保證資金的留存率,必須做好到期保險的資金留存。說到底是要客戶做保險,還是不做保險?

為了彌補收入的欠產,加大代理保險業務的發展,筆者也曾寫過長文,這種為競爭對手辦業務的做法,著實是難得一見的。期繳保險的收入是高,但代價是今後幾年的資金固定流失以及客戶流失的風險,無非寅吃卯糧的做法而已,短期看有助於收入提升,長期看將使企業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然而,也許並不是管理者不知,只不過上級要求和一些利益輸送的問題而已。

除了業務上,在用人上也是一樣。條線斗爭厲害,關系戶平步青雲,草根淪落於基層。

金融業務發展的關鍵已經不在網點,如果不給客戶一個來網點的理由,網點就是成本,還是不小的成本。一個網點,如果是五個員工,年薪各各十萬,一年就是50萬,租金10萬,就是60萬,還有水電氣等成本開支。

最關鍵的,是競爭的戰爭已經從線下網點轉移至客戶的手機上,目前這是過程當中。如果過程當中沒把握好,最終就是結局的慘敗。如果郵政銀行不加大手機銀行的人性化設計力度,不實現網路遠程開戶和網路APP自營銷或產品營銷,郵政銀行,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
股權眾籌有什麼坑 發布:2025-02-02 09:29:08 瀏覽:593
5月3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2 09:24:01 瀏覽:412
炒股軟體如何提升盈利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