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金融風暴全球損失多少錢
⑴ 2008世界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
2008世界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如下:
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處於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直接也最嚴重。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消費支出佔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國國內消費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消費者支出約為1萬億美元。
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其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
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上半年中國繼續延續出口增長減速的趨勢。從出口金額看,上半年同比增長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降低近6個百分點;從出口數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
除了出口數量減少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企業的違約率也開始上升,出口企業的外部信用環境進一步惡化。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統計,前5個月收到的報損案件金額高達3034萬美元,同比增長80%;
已支付賠款895萬美元,同比增長525.6%。其中,2008年理賠量比2007年同期增長525.6%,本地企業的海外壞賬率增長約為268%。
具體到行業,保險業近年來總體處於上升狀態,除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保費增速降低,但仍超過10%。紡織行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嚴重。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08年9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較8月份減少近6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僅小幅增加約3億美元,9月份出口延續了8月份微幅增長的趨勢。
隨著美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以美元計價的紡織出口接近零增長,以人民幣匯率計價的出口額持續負增長,20%的紡織企業出現虧損;汽車行業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總體表現低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今年1~8月,乘用車產銷463.24萬輛和455.03萬輛,同比增長13.67%和13.15%,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個百分點和10.94個百分點。從8月份的汽車銷量來看,歐洲同比銳減16%,北美降幅達15.5%,日本汽車銷量下降14.9%。
而中國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5.4%,環比下降了6.0%;船舶行業也深受其害。由於金融危機,世界船舶融資的形勢也日益嚴峻,歐洲許多銀行都暫停了船舶融資業務,預訂船舶但未獲融資的比例明顯上升。
一些船東被迫取消船舶訂單,如香港金輝船務取消了在大連船舶重工訂購2艘VLCC的訂單,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億美元散貨船訂單,韓國、印度中小船東也相繼出現了取消訂單的情況。就地區而言,東部地區由於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所受損失相對較嚴重。
廣東有2萬至3萬家大大小小的工廠倒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玩具加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
就出口國家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較為明顯,對歐盟和大洋洲的出口並未受到明顯影響,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則出現了強勁增長態勢,上半年中國對拉美、非洲出口金額增長都在40%以上,遠遠高於對歐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額增長速度。
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發展與擴散,中國對歐洲國家,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對中國整體出口增長構成嚴峻挑戰。
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次級債券衍生合約的市場規模被放大至近40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7倍之高。日本媒體報道這次危機將導致全球金融資產縮水27萬億美元。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們回首今日,可能會把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評為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現已顯現,世界經濟下滑幾成定局。中國是這次危機中受損最小的發展中國家,直接損失較小,但是間接影響也不可小視。
出口將減少,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作用開始消弱;投資者的信心有所動搖,投資積極性不高;銀行「惜貸」,國內流動性不足。目前,擴大內需,尤其是刺激消費已成為政府和學界統一的經濟調整口徑,但僅依靠個體經濟行為(個人與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促進經濟發展顯然有些「牽強附會」。
實踐表明,當經濟處於衰退、或預期衰退時,(我國仍處於良性軌道上,但經濟下滑)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有效。應該說,從不久前的「反通脹」到今天的「保增長」政策突變,正在考驗著政府宏觀經濟駕馭和調控的能力。
經濟領域的劇變帶來了人心理上的改變,他們越來越失去安全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次排山倒海般到來的金融危機不啻於美國經濟領域的「9·11」。美國人開始質疑美國政府的決策能力,美國數家新聞媒體23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8%的接受調查的人認為,當前美國國家路線不對。
民心的這種微妙變化,無疑將在即將白熱化的美國大選中發揮「威力」,因此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都在不遺餘力地批評現政府的決策之餘,還熱情洋溢地發布解決經濟困境的「妙招」,為的就是爭取這部分選民。
金融危機也直接沖擊到個人的生活。通貨膨脹、企業倒閉、經濟困境降低了人們的支付能力,這不僅使得還不起房貸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許多人的生活質量。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普通美國人抱怨,連日常開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縮減。
(1)08年金融風暴全球損失多少錢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的應對策略
一是股權重組,增資擴股;
二是壞賬打包,切割剝離;
三是注入資金,解決流動性。
首先,政府對陷入危機的金融機構進行重組,增資擴股。比如美國把「兩房」國有化,把私有企業變成了國有控股的企業。
其次,把銀行的壞賬剝離,打包放在一邊,銀行復甦後贖回資金,如果銀行倒閉了,由政府埋單,將壞賬清零。
第三,當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老百姓擠兌時,注入資金,增加現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擔保,增強社會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擔保,讓其他銀行拆借。
⑵ 描述2008年金融危機
關於08年的金融危機
假設,一套房子100萬,自己掏了30萬,向銀行貸款70萬,銀行把錢借給他的時候,對他的收入水平等等的核查不是很嚴格(銀行想貸款給更多的買房者,以賺更多的錢)。一些買房者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每月應還銀行的錢,導致銀行大量地賠錢。
美國的很多大銀行和世界范圍內的銀行是有諸多交易的,美國銀行一倒閉關門(美國銀行是私有的),世界范圍內都受之影響。中國建設銀行就損失了1300億。
很多房地產向銀行貸了很多的錢,銀行一旦出現重大問題,房地產就吃不消了,為了避免更大損失,只能大降價。100萬買的房子,降價超過30%之後,即使把房子賣了,也還不起銀行錢。也就是說100萬的房子只能賣60多萬時,買房的人就是負資產了,這時候,銀行是必虧無疑!房地產也是在劫難逃!!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美國人的購買能力受到重挫,歐洲人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裡去。
其實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
但是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終於露出來了,他不想自己承擔這樣的惡果,想找墊背的,於是,目標直指中國,通過種種壓力使得人民幣升值!而美元,表面現象是貶值了,老美真的那麼傻么?
人民幣升值之後,國外再買我們的東西貴了。原來100美元就能買到,但是美元相對人民幣貶值了,所以再買同樣的東西就得120多美元了。(美元是國際交易貨幣)
出口對於我國的經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出口受到重大打擊,連續數十月出口量下降。這些原本是中國人民賣給老美的商品,現在轉變為老美自己生產自己消費,這樣一來,帶動了老美自己的製造業的發展!
出口少了,生產就相應減少,導致我國的製造產業受到影響。
企業的那些應該投資的錢沒有投資到生產上,去了哪裡了呢?----樓市!這也就是為什麼人民的收入幾乎沒有增長,而樓市卻一年上漲50%,甚至更多!
我們的中央政府是好的,但是下面那幫沒水平的經濟學家,竟然出主意搞什麼中央4萬億基礎建設,外加18萬億地方政府投資建設,很多是用來修公路鐵路,那幫人想過沒有,這些東西修完之後能創造多大的價值。中國高速公路一年的收入也就1000多億,這1、2萬億砸下去,何時才能收回啊,更何況現在的經濟不景氣,生產少了,產品少了,運輸就少了,使用高速的頻率肯定是會下降的!
為什麼政府允許房地產的發展,允許房價的飆升呢?因為房地產的飆升會大大地帶動我國GDP的增長,在經濟不景氣的年景,只有這一個辦法拉伸GDP,保8的任務是完成了,但是後果不堪設想。
國家在09年大量印製鈔票,大量印製鈔票的後果是什麼?通貨膨脹!
.................................
12月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在政策上懸崖勒馬,具體實施如何,還需觀望!
結合以上幾位的意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⑶ 2008年金融危機全過程
金融危機從2007年就開始了,直到2008年,中國的影響才明顯開來: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
⑷ 2008年以來,全球主要貨幣各自貶值了多少(含人民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主要國家的央行,都先後開啟了瘋狂印鈔大放水的時代。
於是,大家不免就想知道,自那以後,全球的主要貨幣,都分別貶值了多少呢?
在這里,我將從三種思路出發,來估算全球五大貨幣(IMF所宣布的SDR籃子貨幣: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自2008年以來的真實貶值程度。
(一)
第一種思路,當然就是利用各國政府所公布的通貨膨脹 (CPI)數據 來估算貨幣貶值程度,畢竟,這是各個國家官方權威部門想告訴大家的數據。
根據各經濟體的CPI數據(歐元區用德國CPI數據代替)計算,2008年以來,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分別貶值20%、15%、28%、5%和24%。
換句話說,根據政府告訴我們的通貨膨脹數據,與2008年的價值相比,現在1美元相當於2008年的0.8美元,人民幣是0.72,歐元0.85,日元0.95,而英鎊則是0.76。
從CPI數據來看,人民幣貶值最多,其次是英鎊,然後是美元和歐元,而日元的貶值最少,12年算下來,日元僅貶值了5%。
不知道,這是不是日元一直被國際 社會 視作避險貨幣的原因。
(二)
如果只根據官方思路計算各貨幣的貶值程度,似乎有點太「迷信權威」了。
所以,我這里提出第二種思路: 廣義貨幣增幅減去名義GDP增速 來計算真實通脹率。
採用這種方式估算各國貨幣貶值,是結合名義GDP和廣義貨幣的概念來考慮的。
名義GDP代表著一年內該經濟體所創造的商品和服務價值總和,這個價值是用當前的貨幣來衡量的,而廣義貨幣,則代表了這個經濟體內所有可以用來交易和計價這些商品和服務的信用總量,兩者的增速差,基本就代表了超發的貨幣,反過來,就意味著貨幣的貶值程度。
具體數據見下表。
說明:
1)各國廣義貨幣和名義GDP均採用各自經濟體的本幣計算;
2)廣義貨幣數據中,中國和美國採用M2數據,歐元區、日本和英國均採用M3數據;
3)為了突出最新印鈔影響,我納入了2020年7月的廣義貨幣數據,但,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一二季度各國GDP增速遽降,因此我採用了2019年底以來的廣義貨幣增速減2019年名義GDP增速的計算方式。
採用廣義貨幣增幅減去名義GDP增速來估算主要貨幣的貶值情況,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的貶值幅度分別為40%、20%、28%、28%和-5.5%。
美元勇奪主要貨幣貶值第一名,1美元相比其2008年的價值喪失了40%,而歐元則貶值了20%,日元和人民幣貶值幅度都在28%——最讓人驚訝的是英鎊,按照這種演算法,過去的12年間,英鎊不僅沒有貶值,甚至還升值了5.5%。
2008年以來,英格蘭銀行跟隨美聯儲實施了N輪QE印鈔,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從不足1000億英鎊擴張至目前的近8000億英鎊,英鎊的真實價值當然不可能上升,為什麼英鎊在本次估算中升值,主要是由於英鎊廣義貨幣M3增速太低,甚至低於英國名義GDP增速所致,並不能反映英鎊真實的貶值情況。
(三)
第三種計算貨幣貶值的思路比較激進,就是只考慮 廣義貨幣增速 ,不考慮其他因素。
為什麼會提出這種激進的思路?
主要是從資產計價與 社會 總信用佔比的角度考慮的。
10年前如果 社會 總信用(用廣義貨幣表示)是1千億元,那麼你擁有1億元資產,相當於 社會 總信用的0.1%;現在, 社會 總信用擴張為1萬億元,你還是擁有1億元資產,那麼就相當於 社會 總信用的0.01%,意味著貨幣價值的相對喪失。
一個典型案例,是1980年代初期中國富裕人群代表「萬元戶」,今天在中國只能劃入最貧困人口之列,這就是 社會 總信用擴張所致。另外,如中國持有美元或美國國債作為外匯儲備,美元廣義貨幣增速有多少,反過來就意味著我們的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貶值了多少。
各貨幣的具體數據見下表。
說明:
1)廣義貨幣數據,中國和美國採用M2數據,歐元區、日本和英國均採用M3數據;
2)2020年7月的增速數據不是與2019年7月對比,而是與2019年12月對比,表現新增。
用最激進的思路考慮貨幣貶值,自2008年迄今,人民幣當然是貶值最嚴重的,失去了其8成的價值,其次就是美元,失去其6成的價值,相對而言,歐元、日元和英鎊,反而都算是價值損失較少的貨幣,但也都失去了其3成左右的價值。
雖然這個估算方式比較激進,但並非不靠譜——占據中國人財富最大頭的大城市房產,2008年底迄今的漲幅,恰好就在5倍左右,這說明相對於大類資產而言,人民幣貶值8成恰恰是非常合理的估計。
更有趣的是,如果用千年貨幣——黃金,來衡量美元自2008年以來的貶值,我那種看似最激進的思路,反而是非常合適的:
2008年12月份,黃金的平均價格為816美元/盎司,1000美元價值1.23盎司黃金,而剛剛過去的8月份,黃金的平均價格是1911美元/盎司,1000美元只能買到0.52盎司黃金,算下來,美元失去了其58%的價值。
大部分時間,我們在媒體上討論某種貨幣所謂的「升值」或「貶值」,基本都是在圍繞著匯率來做文章,但實際上,在一個大家一起印鈔一起放水的年代,除非是那些流氓貨幣(如伊朗或委內瑞拉貨幣),絕大部分時間,匯率變動只是貨幣貶值中最小的那一部分而已.
⑸ 08年金融危機哪個國家損失最大
美國了啦~~~
1.美國的金融危機的原點是什麼??
由於房地產的突然下跌,貸款購房者以房屋上漲所帶來差價還款方式的斷裂,從而造成大量的房貸壞賬,而這些房貸又由像雷曼兄弟這樣的金融公司打包,以證券化的方式銷售給全世界的投資者,這就是所謂的「次級債」風波。只要購買了「次級債」的投資者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這樣的投資者遍布全世界。
2.基本的發展過程
首先是房地產壞賬造成雷曼兄弟的倒閉,緊接著傳導至投資銀行與對沖基金,各種的投資風險被迅速放大,銀行間的拆借利率大幅提高,對實體經濟融資造成了巨大影響,各國央行不得不大幅度的向本國市場注資。但人們對次級債的損失誰拿錢來填補,怎麼填補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並沒有及時給出答案,股票市場最終喪失人心,開始暴跌,從而造成整個社會資產的快速縮水,現在是一發不可收拾。
3.對中國的影響
應該說基本都是負面的,出口受打擊,外匯儲備的安全也受到極大的威脅,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匯率沒有放開,外資的金融投資還較低,基本不會出現韓國那種外資大量逃離,本國貨幣快速貶值最終造成經濟崩潰的情況。
⑹ 08年那場金融危機有多嚴重,能通俗易懂的說明一下嗎
1、08年金融危機主要原因是:美國銀行、金融機構長期以來對只有次級資信評級(還款能版力較差、收入不穩定)的個權人和機構發放大量貸款,加之美國經濟逐漸下滑,這些個人和機構收入水平逐漸下降導致還款能力逐漸下降,日積月累引發不能按期還款的現象大量發生,造成銀行收不到應該收的錢而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因此由次貸危機引發變成金融危機。所以,大量銀行和金融投資機構倒閉,連鎖反應影響到世界相關國家的經濟下滑和金融機構出現擠兌風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機。
2、金融危機事件過程:
2007年4月4日,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商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7日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2007年7月16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關閉了手下的兩家對沖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來的首次虧損。2008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促使摩根大通銀行收購了貝爾斯登。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15日晚些時候,美國銀行發表聲明,它願意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
2008年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短期緊急貸款。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接二連三地倒下後,美聯儲宣布:把現在只剩下最後兩家投資銀行,即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資銀行,全部改為商業銀行。這樣可以靠吸收存款來渡過難關了。
至此,歷史在2008年9月21日這一天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上的投資銀行畫上了一個驚人的句號,「華爾街投資銀行」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消失了。
2008年10月3日布希政府簽署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等實體經濟受到很大的沖擊,實體產業危在旦夕。
美國金融海嘯也涉及全球,影響到了全世界。
2009年1月20日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宣誓就職。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⑺ 通俗易懂講一講2008年金融危機
從金融層面上講,金融風暴對中國的沖擊可能不會太大。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還沒有與世界接軌,貨幣還沒實現可自由兌換,中國的決策者對於購買外國資產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第二個層面,是實體經濟層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日發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金融危機正使世界經濟進入「嚴重低迷」時期。歐美發達國家增長大幅放緩,有些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這種形勢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會大幅度萎縮,這對於對外貿依存度很高的中國來說,貿易順差增幅放緩甚至負增長,對中國GDP的增長會產生影響。
第三個層面,是信心的問題。目前中國政府和企業家們對中國未來經濟的穩定還是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不過,在國際經濟的低迷情勢下,信心受到影響他們還會增加投資嗎?這是一個問題。
戴科認為,不管如何,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經是事實。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已經比去年下降了兩個百分點,明年經濟增長可能會更緩慢。不過,中國的經濟仍在增長,通脹仍在可控制的范圍內,中國經濟遠沒有「滯脹」的風險。戴科說,中國人經常說風險和機遇是並存的,他很贊同這句話。在這場經濟危機中以及在未來世界金融秩序中,中國正在扮演並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這是肯定的。
按照購買力計算,中國對全球GDP的貢獻已經超過10%,歐盟和美國的貢獻超過20%。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投資者之一,中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權利和責任不可避免地也加大了,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的參與者,也將成為新秩序的制訂者。
⑻ 08年的金融危機造成多大幾經濟損失
金融危機已導致全球經濟大衰退,樂觀估計,至少要在2至3年後才可能恢復。我剛從美國回來,美國許多企業由於業務萎縮而凍結招聘,波音公司要進一步裁員。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美國實體經濟疲軟,直接造成我國的出口企業面臨嚴峻形勢,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是金融、證券投資、國際貿易、房地產、汽車等行業。此時正值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時期,金融危機會給大學生就業造成多大的影響,還難以預測,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斷,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擴散,首先是跨國公司和外包公司業務萎縮,會減少用人數量及其凍結招聘;其次國內為國外產業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製造業、出口型企業也會受到影響;當然會影響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業影響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會刺激建築業的需求,從而帶動原材料和能源工業的恢復,但是見效果有一個滯後時間,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還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的高達600多萬,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受影響較大的是財經類專業,因為企業業務萎縮,首先減少的是財經類管理人員的需 求,其次是技術人員的需求。其次是建築、能源、機械、 IT類專業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