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保險是所有理財的基礎
❶ 保險在家庭理財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之所以買保險是因為我們會擔心風險的發生會給我們帶來經濟損失。比如我們發生了疾病或者意外你可能要支付巨額的醫療費用和一些隱形損失。你希望把這個風險規避掉,就像案例里的主人公,因為你可能,不能也不想承擔這筆損失。
其實買保險就是希望通過保險產品來對沖掉風險帶來的損失。所以保險就是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可以讓你的總體風險損失攤平為0.當然這個方案也是有成本的,他的成本每年付出的保費。比如你買車險你每年需要付出幾千元換來第三者責任險、車損險等保障,這樣你就不用擔心風險發生損失自己的財富。人身保險同樣也是每年花幾千元換來疾病,醫療等保障。
當疾病意外來臨我們不會用自己的緊急變現資產去抵禦風險。所以我們對於保險的要求和其他金融理財產品不一樣,其他的金融理財產品要求的是收益,但是保險是一種避險性5金融工具。避險性越強資金規劃屬性就越弱。所以一款保險產品他的避險性越強,我們要求的資金規劃收益就可以越弱,甚至虧本都可以。如果你特別在意本金和收益,大概率下你很難買到合適自己的保險產品。不論是年金還是健康保險。這一點你必須要清楚的。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你買股票要求有高收益你就要承擔股市帶來的風險,股票是資金規劃工具,資金規劃屬性越強避險性就越弱。
好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探討一下保險對於家庭理財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說理財我們必須要明確我們理財的目標是什麼,很多人說理財就是為了掙錢,這是對理財比較片面的理解,其實從金融理財的角度來說,理財本身是為了實現我們一生的收支平衡。我們把人生劃分為三個階段。0到25歲,25歲到60歲和60歲以後。在第一個階段我們的收入是小於支出的,甚至沒有收入。這個階段是成長期,這是一個花錢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在25歲到60歲我們的收入可能大於支出。這個階段是我們可以工作的階段,第三個階段也就是60歲以後我們的收入再次小於支出。這也是一個花錢的階段因為要面對養老。面對醫療問題。
理財的目標是在人生的第二階段也就是能掙錢的階段,通過我們努力來實現我們平衡一生收支的目標。補齊其他兩個階段收入小於支出狀況。我們需要准備子女在0到25歲的撫養費用,維持25-60歲期間的生活費用,准備60歲以後的養老和醫療支出。所以在人生的第二階段我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我們風險損失支出,這部分是不可控的,一般發生了就會對家庭財富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所以財富的積累需要建立在一個大前提下,就是沒有任何風險的發生。根據衛計委的數據顯示:全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占總貧困戶數的42%,也就是有近一半的人是因為疾病風險導致的貧困或者返回貧困的狀態。
那麼結論就出來了,無保險不理財。沒有保險別說你會理財。在收入端來說我們能掙多少錢其實是不確定的,因為金融市場比較復雜,這需要根據每個人的能力來。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做到就是通過避險性金融工具來對沖我們的損失,減少甚至攤平損失,保證家庭生活不被改變。所以說保險的規劃也是家庭理財中最基礎的一個環節,他並不是光花我們的錢而沒有任何作用,一定意義上保險是幫我們省錢的,而且是省大錢。如果你認識不到這一點我們很難保證我們的財富安全,你的理財行為可能短期成功,但長期一定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