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交易 » 二級市場股票交易員

二級市場股票交易員

發布時間: 2023-01-14 17:26:34

⑴ 什麼就是市場中買賣雙方對有價商品

交易,又稱貿易、交換,是買賣雙方對有價物品及服務進行互通有無的行為。它可以是以貨幣為交易媒介的一種過程,也可以是以物易物。《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交易員是一門通過買賣獲得價差利潤為職業的人。交易的英文是trade,交易員的英文是trader或dealer。

投資,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投資者是指投入現金購買某種資產以期望獲取利益或利潤的自然人和法人,包括公司股東、債權人和利益相關者。投資的英文是investment,投資者的英文是investor。

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一點從其定義上不難看出。正如商人與企業家的區別一樣,今天賣服裝、開餐館,明天賣電腦、做民宿,哪裡有利可圖,哪裡就會有商人,而企業家不是這樣,他們選擇一個行業,長期做,創新產品,有堅持、有追求、有原則。這是兩類人!交易者與投資者也是兩類人,但是,非常可悲的是,交易者經常認為自己是投資者,正如很多商人尤其成功的商人,經常認為自己是企業家一樣。其實,商人永遠成不了企業家,交易者也永遠成不了投資者。正如季羨林說的,壞人是不會變成好人的!

先聲明一點,浩峰兄弟絕不是說交易者、商人就是壞人哦。

壞人從都不會承認自己是壞人,而且還經常標榜自己是好人,通常我們稱這種人為偽君子,其實他們不是偽君子,是真正的壞人。而大部分人既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是個中性的普通人,99%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中性人。0.5%的是好人,他們助人為樂、樂善好施,0.5%的是壞人,他們坑蒙拐騙、無惡不作。

浩峰兄弟要鄭重的說,交易者、商人他們存在的價值很大,萬物互通、買賣便利,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發展,他們功不可沒!

還是回到老本行,資本市場吧。

全球的資本市場名字叫什麼,紐約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都是交易所,而不是投資所!所以,資本市場是用來的交易的,而不是用來投資的!投資大部分在資本市場之外,或者叫一級市場。如果非要在二級市場投資,那麼必須按照一級市場的原則來,比如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二級市場股票大部分時間不是公司,股票就是籌碼,而且只是籌碼。研究基本面,深度研究基本面,這是大部分自認為投資者的交易者經常乾的事。買入一隻股票,最起碼要了解一下這個公司吧,難道這錯了嗎?有問題嗎?錯了!有問題!而且大錯特錯,問題很嚴重!為什麼?因為,你違反了在二級市場里根本性的原則!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不要再研究公司基本面了,因為你根本研究不透,即使你是這個行業的專家,研究透了,離你通過買賣這個公司的股票掙到利潤還有十萬八千里!

所以,請記住,你是在交易,不是在投資!

⑵ 關於交易員這個職位,這篇文章說透了

導讀

交易員,或者交易本身,是否在給 社會 創造價值?交易員賺到的錢跟他們的貢獻是不是成正比的?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媒體圈、金融圈和知識分子界都對此展開了各種討論。



有的人認為: 「如果漲和跌都能持續地幫客戶賺錢,那這個交易員就應該賺很多的錢。」 對許多交易員來說,交易給他們帶來的更大的成就感來自這個過程,而不是金錢本身。 在這個行業,你一定要有本事。如果你很棒的話,你可以一直很棒。交易是完全不存在性別歧視的一個行業。賺多少錢,虧多少錢,都明明白白地放在那兒。

對交易員價值持正面觀點的一派認為,交易促成了股票的價值發現,並且增加了流動性,也就是說為別人買賣提供了好的進入點,讓投資人能夠廉價高效地參與到二級市場。部分期貨交易從業者認為,沒有投機交易,就沒法套保。必須要有活躍的參與者,你才能成交。他們讓市場有流動性。如果沒有這些投機者,套保的成本就很高。

不過部分基金經理認為: 交易員並未真正創造 社會 價值。買賣股票作為投資行為,不應該是一個短期行為。交易員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效益在交易,並且給股價造成了很 大波動。關於交易員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服務這個問題,他們認為首先股票價值是由長期的基本面決定的,不是由短期交易決定的,其次所謂提供流動性,其實只有追求短期利益的人才需要這些流動性,就好像我買房子,我做了調研,買了就住很多年,也不需要這么多流動性。

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一個話題,交易者與投資者的區別。

交易員vs投資者

交易員與投資者有什麼不同?有很多人做著交易員的事,卻將自己稱為投資者,二者的界限因此而模糊了。

投資者花錢買下東西,然後耐心等待,相信某一天這些東西會升值。注意,他們買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等的是實實在在的時間。比如巴菲特,一個典型的投資者,他買公司,不買股票。股票代表了公司,但是股票是「虛」的,他要買「實」的——這個公司本身,這個公司的管理團隊、所有產品、市場形象。他並不在意股票市場是否凸顯這個公司的「正確」價值。實際上,他就靠這個來賺錢。同一個公司,股市上有市場的股價,巴菲特有自己的估價,當估價大於股價,巴菲特拍板買進;當股價大於估價,巴菲特甩手賣出。他總是比市場更「正確」,他賺了數不完的錢。

交易員呢,不會買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不買公司,不買糧食、原油或者金子。他們買股票、期貨或者期權。他們不關心管理團隊的能力,也不在意石油消費的趨勢,更不去管咖啡的世界產量。他們只在乎價格。因此他們工作的本質,是倒賣風險。

市場的發展史,就是風險控制的發展史。金融市場就是為風險而生的,它今天依然發揮著控制風險的作用。

在現代市場中,一個公司常與國外供貨商簽訂期貨合約或者遠期合約,以抵抗匯率波動對生意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會跟上游企業簽訂類似合同,以防原油、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

原材料價格波動,或者匯率波動,都是商業運行的巨大風險。期貨合同就是用來抵禦這種風險的。簽訂這些合同的行為,叫做套期保值(hedging)。聰明的套期保值,可以給企業省下大筆的成本,使之不懼怕油價飛漲或者原材料市場波動。

以航空業為例,他們對燃油價格極為敏感,受原油市場影響頗大。當油價上漲時,除非提高機票價格,否則利潤就隨之下跌。而機票漲價會減少乘客,利潤還是會下跌。這時候怎麼辦?就得在原油市場買進期貨,進行套保。西南航空公司已經套保了很多年,當油價從25美元漲到60美元時,它的成本幾乎沒有變動。事實上,它做得太好了,以致油價猛漲多年之後,它85%的用油依然能以26美元的價格拿到。

這么多年裡,西南航空公司的豐厚利潤並非偶然。它的總經理早就意識到,航空公司的主業是載客航空,而非整天擔心油價上漲。它們很好地利用了金融市場,在自己的公司門外,建了一堵原油市場防火牆。真是聰明!

那麼,是誰把期貨合同賣給了西南航空呢,是誰讓西南航空有了這堵防火牆呢?答案是交易員。

流動性風險vs價格風險

交易員,交易的是風險。世界上有很多種風險,每種風險,都對應著一類交易員。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姑且把那麼多種風險都歸入兩大類:流動性風險與價格風險。

1、流動性風險——短線操盤手

大部分交易員都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他們是短線操盤手。流動性風險是什麼?當你想賣的時候,沒人買;當你想買的時候,沒人賣。就像「流動資產」中那個「流動」一樣,只有隨時能兌現的資產,才是流動資產——現金,可以;股票,差不多;土地,就不行。這種隨時脫手、隨時兌現的流動性,與流動性風險內涵一樣。如果我們很好地規避了流動性風險,那想買就能買到,想賣就賣出。

比如,你想買XYZ的股票,這支股票的最後交易價格是30塊錢。你去查XYZ的報價,會發現兩個價格:一個想買的人出的價,叫買價(bid),一個是想賣的人要的價,叫賣價(ask)。以XYZ為例,假設它的買家出價是30塊錢,賣家要價是35塊錢。這時候,如果你想買XYZ,你至少要拿出來35元;如果你想賣XYZ,你只能賺到30元。這兩個價格的差別,5塊錢,叫做「差價」(spread)。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的交易員,就靠這個差價賺錢。他們常常被稱為「黃牛黨」,或者「做市商」。

案例:電影院阿黃的故事

這也很好理解,比如 XYZ就是「今晚的電影票」——電影票標價30元,八點開始演,小忙先生突然不想看了,七點半跑到電影院門口嚷嚷,說有沒有人要啊?阿黃溜達過來了,說給我吧,最多30,不能再多了,萬一我賣不出去呢。小忙先生說行,票出手了。阿黃這時候是買家,買家出價30。再過一會兒,七點四十五了,小閑妹妹路過電影院,特別想去看,就嚷嚷,有沒有人轉票啊?阿黃就又溜達過來了,說給你吧,不過得賣35,這時候來買票,你還想買到原價的?小閑妹妹想了想,乖乖掏錢了。阿黃這時候是賣家,賣家要價35。

電影院門口就是個市場,市場裡面全是阿黃,他們說著同樣的話——想讓我買,最多給你30,買價(bid)是30;想讓我賣,得給我35,賣價(ask)是35。小忙先生和小閑妹妹總是很難相遇,他們只能遇到常年站崗的阿黃,然後小忙先生接受30的買價(bid),小閑妹妹接受35的賣價(ask),阿黃賺取5塊錢的差價(spread)。但是,小忙和小閑都很感激阿黃的存在,不是阿黃,小忙的票就浪費了,小閑的電影就看不成了。阿黃們解決了「流動性風險」,他們就是現實版的短線交易員。

也有人把這種交易叫做「套利」。套利交易是用一個市場的流動性,換取另一個市場的流動性。套利者可能在倫敦買入大量原油,然後到紐約賣出;或者買入一籃子股票,然後做成股指期貨賣出。就像在電影院門口搶完所有的票,然後跑到大學咖啡館兜售一樣。

2、價格風險——長線交易員

回到正題,再說另一種風險——價格風險。價格可能大漲大跌,不少人受不了這種風險。一個農民可能受不了原油大漲,因為化肥可能跟著漲,拖拉機的柴油也可能跟著漲,然後他就用不起化肥和拖拉機了。這個農民也害怕農產品大跌,小麥啊、玉米啊、大豆啊,如果跌到賠本,就沒錢養家了。航空公司也是這樣,擔心油價漲,擔心票價降。

西南航空的那個成本「套保者」,或者說「對沖者」(hedger),就很想避免價格漲跌的風險。農民也是這樣。此時,如果他們夠聰明,就都會去找交易員,把風險轉嫁。這種交易員,叫做「長線交易員」,俗稱「投機商」。他們先買入,等價格漲了,再賣出——也就是「做多」;或者先賣出,等價格跌了,再買回來——也就是「做空」。

案例:普洱茶王小三的故事

以王老漢為例,他家在雲南,有個茶園,種普洱茶;他有個弟弟叫王二爺,家在北京,開普洱茶葉店。2008年的時候,趁著奧運的東風,喝茶又成 時尚 ,更多人買茶,更多人種茶。王老漢比較膽小,他看到自己的懶漢鄰居都開始種茶了,心裡直打鼓,他賣得比我便宜怎麼辦,普洱價錢跌了怎麼辦?王二爺也膽小,這么多人要喝茶,普洱進貨價漲了怎麼辦,老哥哥跟我多要錢怎麼辦?

王老漢和王老二都擔心的時候,遠房親戚王小三殺出來了。他覺得八月份會漲到頂,接下來價格就要跌。四月份,他先找王老漢,說把茶賣給我吧,我按去年的價格給你,50塊一斤,保證你不賠本,萬一跌了,我擔著。王老漢喜上眉梢,趕緊賣出。八月份,普洱價格大漲,王小三把茶倒手賣出,一斤100塊,賺了一筆。

這時候,王小三去找王二爺,說你看茶價都漲成這樣了,以後肯定還得漲,我去給你找點便宜貨吧,就按現在的價格,100一斤,過半年給你送到門口,萬一漲了,我擔著。王二爺喜上眉梢,趕緊簽合同,從此再也不怕漲價了,當天把錢付了。過了半年,普洱價格跌回60一斤,王小三買了一百斤送給二爺,又賺了一筆。

這裡面,王小三就是長線交易員,就是「投機商」,扛著「價格風險」賺錢。在電影院的故事中,阿黃就是短線交易員,就是「黃牛黨」,扛著「流動性風險」賺錢。他們都是交易員,他們倒賣的,不是票,不是茶,是風險。

真實的市場:不同交易者的 游戲

幾群想交易的人湊到一起,一會兒買,一會兒賣,就有了市場。其中一群人是短線交易員,像前面的黃牛黨阿黃一樣,他們只賺取買賣之中的那一點「差價」(spread),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操作,賺點錢不容易。另外一群人是長線交易員,像前面那個投機者王小三一樣,他們賺「價差」(price change),承擔著相當的風險,大賠大賺。除了這兩群人,還有一群人代表著企業,他們想對沖風險,套期保值,就像前面那個西南航空,只要對沖得好,就不再怕油漲價。每群人中,都不乏業務純熟的傢伙,也不缺剛剛出道的新手。讓我們看一套完整的交易,好明白這幾群人、這些老傢伙和新手,是怎麼互動的。

案例:戴老闆、戴舒舒、山姆大叔、鹹菜十郎的故事

很久以前,美國就有條華人街,戴老闆是偷渡過去的移民,開飯館,順便賣手工油紙傘。他的老家在蘇州鄉村,整個村子的人都會做油紙傘,削傘骨、做傘架、裝傘鍵、裱皮紙、繪傘面……戴老闆每年回一趟村裡祭祖,順便收購100把傘,每把100塊人民幣,原來匯率1:8,合12.5美元,帶回華人街賣給美國佬,每把要價20美元。

後來,人民幣要升值了,而且升值趨勢越來越猛,原來8塊錢兌1美元,眼著看就要變成6兌1了。戴老闆急了,想當年,一把傘賣20美元,成本價才12.5美元,差不多凈賺8美元呢,給兒子當零花,小孩高興得不行。現在呢?一把傘還是賣20美元,就因為人民幣升值,成本價從12.5美元,一下子變成17美元,就賺3美元,我兒子肯定不高興啊!

不過,戴老闆有個好兒子,叫戴舒舒,越大越會算賬。他說爹你別怕,咱們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買進人民幣期貨合同,你每年收購100把傘嘛,也就是1萬塊人民幣,咱們就買這么多的期貨,就按現在1:8這個匯率來買,等到明年1:6了咱們再賣,你說能賺多少,今年花1250美元就能買到1萬塊人民幣,明年把這些人民幣一出手,能有1667美元,凈賺了四五百美元呢。等明年再去買傘的時候,你原來要花12.5美元,現在要花17美元,乘上100把,多花了四五百美元。兩筆一對沖,咱們跟以前一樣。當然,實際操作的時候,交易所的人民幣可能貴點,1美元買不到8個人民幣,買7個差不多,沒關系,咱們多買點唄,明年賣掉還是能賺,一個道理。

戴老闆很高興,派戴舒舒去芝加哥鼓搗這筆買賣。戴舒舒就是那個搞對沖的,他做的事就叫套期保值。戴舒舒在芝加哥找到山姆大叔,山姆大叔是個短線交易員,也就是黃牛。戴舒舒想買,山姆大叔就賣。

在這里插幾一句,期貨合約是有固定格式的,標准化的,它規定了具體的數量、類型、甚至產品質量。期貨合約都是整個的,你不能要1.5個合約,只能買賣整個合約,個數必須是整數。合約還規定了最小的變動價位。不過無所謂了,這些細節不深究了。

山姆大叔坐在交易所里,長著一張黃牛臉,他面前擺著個牌子:同時收購並銷售人民幣,收購價為1:8,我的1美元要換到你8個人民幣;銷售價1:7,你的1美元能換走我7個人民幣——大叔我也不容易,才賺1個人民幣啊。戴舒舒跑過來了,說給你美元,賣給我點人民幣,就按1:7來吧,雙方擊掌成交。

山姆大叔賣出去的人民幣,要從哪買的呢?是一個日本人那裡,叫鹹菜十郎,鹹菜十郎喜歡中國的鹹菜文化,長期待在中國,自以為了解中國國情。上個星期,鹹菜十郎連續三天吃到了蟲子,他有種強烈的預感,那就是中國食品質量太不靠譜了,這個國家太不靠譜了,人民幣要貶值,他要賣掉人民幣,換成大量的美元,等人民幣貶值夠了,再用原來這些美元買回來更多人民幣,發一筆財。

鹹菜十郎會一直持有這些美元,等著人民幣貶值,也許等十天,也許等十年。如果他判斷錯了,也許要等一輩子。

所以,迄今為止,這里有三類人了:

第一類:對沖風險的套期保值者——戴舒舒。他是戴老闆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他要對抗匯率波動的風險。

第二類:短線交易的黃牛黨——山姆大叔。他幫助戴舒舒轉移流動性風險,讓戴舒舒一到芝加哥,半天就能辦成事,晚上就回去,不用住賓館。山姆大叔天天坐班,想賺差價。

第三類:長線交易的投機者——鹹菜十郎。他知道華人街正在擔心人民幣升值,但是他打賭,升值的事只是一場夢,人民幣一時半會升不起來,甚至可能在金融危機中貶值。於是,抱著貶值的預期,他拋掉手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等人民幣貶值了,再用這些美元買回來一大堆人民幣,賺一筆。他有閑錢,有耐心,等得起。

故事如果這么順利,就不是故事了。要知道,期貨合約往往不需要實物交割,山姆大叔把期貨合約賣給戴鼠舒,不一定要給他人民幣現金,只用給他一個承諾而已——現在用1:7賣,明年如果掉到什麼價格,就用什麼價格買,只要芝加哥交易所不倒,承諾就有效。

所以,在山姆大叔把承諾賣給戴舒舒之後,在山姆大叔從鹹菜十郎那裡買到真貨之前,是有時間來出點亂子的。山姆大叔能不能賺到差價,可真不一定。

於是,泡菜九郎殺出來了。跟鹹菜十郎不一樣,泡菜九郎從來沒吃到過蟲子,他覺得中國特別靠譜,他覺得華人街是對的,人民幣要升值,而不是貶值。鹹菜十郎賣人民幣,而泡菜九郎要買人民幣。不過,與十郎一樣,九郎也很有錢,要說玩期貨,九郎十郎是高段位的,山姆大叔是低段位的。

九郎叼著泡菜殺進來了,裝成山姆大叔的樣子,到處找人買人民幣,買不到了就提高價格。九郎喝著清酒,慢悠悠地一遍又一遍地說:別人收人民幣,是按1:8收,你們給他8塊錢,才能撈到1美元;我可不一樣,我是1:7.6啊,不用給夠我8塊,我就給你1美元,都賣給我吧親!等1:7.6這個價位收完了,九郎說,現在我漲到1:7.3,手裡還有人民幣的,都給我吐出來吧!等1:7.3收完一批,九郎又要說話了,現在1:6吧,有多少收多少……這下子,山姆大叔要哭了,九郎這樣一哄抬價位,山姆掏出來1美元,才能收6個人民幣,剛才卻讓戴舒舒用1美元買走了7個人民幣——漲成這樣,山姆大叔要倒貼1塊錢啊!

所以,從九郎一開口,山姆大叔們就慌了,他們到處亂問,泡菜九郎到底要買多少啊?他要把買價抬到多少啊?這個高富帥,干什麼跑出來跟屌絲搶生意啊?如果你也是剛剛賣給袋鼠舒的山姆,你也要慌的,從哪能賺差價呢?差價馬上要沒有了。

市場就是這樣,瞬息萬變。也許昨天的九郎還跟十郎想的一樣,今天的九郎或者醍醐灌頂,或者閑著沒事,或者得到了內幕消息,總之一下子就變臉了,他的預期改變了,他對人民幣的估值改變了。這種事情,在市場上太常見了,誰都說不清。

而且,如果九郎很有人格魅力,八郎、七郎、甚至原來的十郎,可能都跟著改變想法,都跟風去買人民幣,市場的人民幣買價會節節攀升。山姆大叔從哪裡再去買便宜的人民幣,來填補剛才那個合同?

不過,山姆大叔也有兩類,一類是真的大叔,一類是小山姆。真的大叔馬上意識到,該跑了,市場風向要變了,九郎都出手了,人民幣馬上會漲價,我別管現在漲到哪裡了,趕緊先屯一點人民幣吧,一會兒漲得更高了,再賣出去,還有錢賺。

於是,老山姆也去買人民幣了,不計代價地買,能買到多少就收多少。這時候,小山姆還在左顧右盼地問呢,九郎是誰啊,他要買多少啊,買價是不是還會漲啊?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知道漲價無盡頭,該去買人民幣了,老山姆已經帶著一盆人民幣回來了。老的語重心長地對小的說,孩子,外面已經沒有人民幣賣了,我賣給你吧,你看現在漲到1:5了,我這個是1:7買的,就按1:6賣給你吧,比外頭便宜點,不過也得讓我有的賺啊。

小山姆流著眼淚買下這些人民幣。老山姆捋著胡須點頭,薑是老的辣,我在戴舒舒那虧損的單子,在小山姆這賺回來了。

這個故事裡,以老山姆為例,他賣給戴舒舒之後、買到人民幣之前,是空頭(short position);他買到人民幣之後,賣給小山姆之前,是多頭(longposition)。在空頭時,老山姆先賣後買,靠貶值賺錢;在多頭時,老山姆先買後賣,靠升值賺錢。老山姆有經驗,能迅速識別升值和貶值的趨勢,馬上變化自己空頭、多頭的位置,總有錢賺。

總結一下這場交易:

1.整場交易的起點,在於戴老闆和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一個預期升值,想買,一個預期貶值,想賣。

2.他倆都很忙,很難約好見面。於是山姆大叔來坐班,當個聯絡員,賺一點差價。

3.可是,山姆大叔不一定是先買後賣,穩穩賺到差價;也可能是先賣後買,有可能賺到差價,但也承擔著風險。

4.果真,泡菜九郎殺出來了,他與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認為人民幣不會貶值會升值。十郎不看好人民幣,要賣;九郎看好人民幣,要買。他有著雄厚的財力,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而改變買賣差價。

5.差價受到威脅時,山姆們就慌了。老山姆反應快,既然市場不穩定了,就別管剛才的差價了,迅速改變買賣策略,跟風賺錢。九郎買,老山姆也買,然後坐等價格繼續漲。現在看,老山姆在賠錢,但過不了一會兒,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嗷嗷叫著要人民幣,老山姆轉身一倒賣,就把賠的都賺回來了。

總的來說,有兩種人可以把交易做得很好,一種人從下至上,比別人看得細,這種人可能常年就看一個領域;另一種人從上而下,比別人看得廣。兩種思路都可以賺錢,但也可以虧錢。好的交易員都是非常謙虛、對市場充滿敬畏的人。一來就吹噓自己多厲害,或者罵罵咧咧的交易員,通常並不會賺多少錢。被市場扇了無數次耳光,最後還能留下來的,這才是真愛。

⑶ 證交所紅馬甲是干什麼的

  1. 紅馬甲指證券交易所內的證券交易員,因穿紅色背心而得名。

  2. 紅馬甲又稱「出市代表」,早期沒有遠程自助交易,所有的客戶交易指令都是通過電話報給交易員,由交易員敲進交易所的交易主機內撮合成交的。

  3. 在證券交易所里,一線櫃台員工穿的是黑色馬甲,交易所交易員穿的是紅色馬甲,交易所管理人員穿的是黃色馬甲。

  4. 紅馬甲是券商的交易員,黃馬甲是交易所的工作人員,當年這么設計並不符合國際慣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紅黃馬甲制度。其實,紅黃馬甲的產生是一種誤會和巧合,當時因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廳的色彩為冷色調,如果交易人員穿紅色,那麼整個市場的色彩比較鮮艷,氣氛就顯得比較有活力。結果負責服裝的同志去買布做馬甲的時候,看黃顏色比紅顏色好,就自己擅自決定買了黃布。 但是黃布並不符合要求,只好重新買紅布去做。到交易所開業的時候,因為已經做了幾件黃馬甲,因此臨時決定交易所人員穿黃馬甲。一次錯誤的購買後為了節省原料,才產生了後來的紅黃馬甲。所以全世界的證券交易所里,只有中國有紅黃馬甲之分。

⑷ 關於交易員這個職位,這篇文章說透了

交易員,或者交易本身,是否在給社會創造價值?交易員賺到的錢跟他們的貢獻是不是成正比的?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媒體圈、金融圈和知識分子界都對此展開了各種討論。

有的人認為:「如果漲和跌都能持續地幫客戶掙錢,那這個交易員就應該賺很多的錢。」 對許多交易員來說,交易給他們帶來的更大的成就感來自這個過程,而不是金錢本身。在這個行業,你一定要有本事。如果你很棒的話,你可以一直很棒。交易是完全不存在性別歧視的一個行業。賺多少錢,虧多少錢,都明明白白地放在那兒。

對交易員價值持正面觀點的一派認為,交易促成了股票的價值發現,並且增加了流動性,也就是說為別人買賣供應了好的進入點,讓投資人能夠廉價高效地參與到二級市場。部分期貨交易從業者認為,沒有投機交易,就沒法套保。必須要有活躍的參與者,你才能成交。他們讓市場有流動性。如果沒有這些投機者,套保的成本就很高。

不過部分基金經理認為:交易員並未真正創造社會價值。買賣股票作為投資行為,不應該是一個短期行為。交易員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效益在交易,並且給股價造成了很大波動。關於交易員為市場供應流動性服務這個問題,他們認為首先股票價值是由長期的基本面決定的,不是由短期交易決定的,其次所謂供應流動性,其實只有追求短期利益的人才需要這些流動性,就好像我買房子,我做了調研,買了就住很多年,也不需要這么多流動性。

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一個話題,交易者與投資者的區別。

交易員vs投資者

交易員與投資者有什麼不同?有很多人做著交易員的事,卻將自己稱為投資者,二者的界限因此而模糊了。

投資者花錢買下東西,然後耐心等待,相信某一天這些東西會升值。注意,他們買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等的是實實在在的時間。比如巴菲特,一個典型的投資者,他買公司,不買股票。股票代表了公司,但是股票是「虛」的,他要買「實」的——這個公司本身,這個公司的管理團隊、所有產品、市場形象。他並不在意股票市場是否凸顯這個公司的「正確」價值。實際上,他就靠這個來掙錢。同一個公司,股市上有市場的股價,巴菲特有自己的估價,當估價大於股價,巴菲特拍板買進;當股價大於估價,巴菲特甩手賣出。他總是比市場更「正確」,他賺了數不完的錢。

交易員呢,不會買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不買公司,不買糧食、原油或者金子。他們買股票、期貨或者期權。他們不關心管理團隊的能力,也不在意石油消費的趨勢,更不去管咖啡的世界產量。他們只在乎價格。因此他們工作的本質,是倒賣風險。

市場的發展史,就是風險控制的發展史。金融市場就是為風險而生的,它今天依然發揮著控制風險的作用。

在現代市場中,一個公司常與國外供貨商簽訂期貨合約或者遠期合約,以抵抗匯率波動對生意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會跟上游企業簽訂類似合同,以防原油、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

原材料價格波動,或者匯率波動,都是商業運行的巨大風險。期貨合同就是用來抵禦這種風險的。簽訂這些合同的行為,叫做套期保值(hedging)。聰明的套期保值,可以給企業省下大筆的成本,使之不懼怕油價飛漲或者原材料市場波動。

以航空業為例,它們對燃油價格極為敏感,受原油市場影響頗大。當油價上漲時,除非提高機票價格,否則利潤就隨之下跌。而機票漲價會減少乘客,利潤還是會下跌。這時候怎麼辦?就得在原油市場買進期貨,運行套保。西南航空公司已經套保了很多年,當油價從25美元漲到60美元時,它的成本幾乎沒有變動。事實上,它做得太好了,以致油價猛漲多年之後,它85%的用油依然能以26美元的價格拿到。

這么多年裡,西南航空公司的豐厚利潤並非偶然。它的總經理早就意識到,航空公司的主業是載客航空,而非整天擔心油價上漲。它們很好地利用了金融市場,在自己的公司門外,建了一堵原油市場防火牆。真是聰明!

那麼,是誰把期貨合同賣給了西南航空呢,是誰讓西南航空有了這堵防火牆呢?答案是交易員。

流動性風險vs價格風險

交易員,交易的是風險。世界上有很多種風險,每種風險,都對應著一類交易員。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姑且把那麼多種風險都歸入兩大類:流動性風險與價格風險。

1、流動性風險——短線操盤手

大部分交易員都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他們是短線操盤手。流動性風險是什麼?當你想賣的時候,沒人買;當你想買的時候,沒人賣。就像「流動資產」中那個「流動」一樣,只有隨時能兌現的資產,才是流動資產——現金,可以;股票,差不多;土地,就不行。這種隨時脫手、隨時兌現的流動性,與流動性風險內涵一樣。如果我們很好地規避了流動性風險,那想買就能買到,想賣就賣出。

比如,你想買XYZ的股票,這支股票的最後交易價格是30塊錢。你去查XYZ的報價,會發現兩個價格:一個想買的人出的價,叫買價(bid),一個是想賣的人要的價,叫賣價(ask)。以XYZ為例,假設它的買家出價是30塊錢,賣家要價是35塊錢。這時候,如果你想買XYZ,你至少要拿出來35元;如果你想賣XYZ,你只能賺到30元。這兩個價格的差別,5塊錢,叫做「差價」(spread)。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的交易員,就靠這個差價掙錢。他們常常被稱為「黃牛黨」,或者「做市商」。

案例:電影院阿黃的故事

這也很好理解,比如 XYZ就是「今晚的電影票」——電影票標價30元,八點開始演,小忙先生突然不想看了,七點半跑到電影院門口嚷嚷,說有沒有人要啊?阿黃溜達過來了,說給我吧,最多30,不能再多了,萬一我賣不出去呢。小忙先生說行,票出手了。阿黃這時候是買家,買家出價30。再過一會兒,七點四十五了,小閑妹妹路過電影院,特別想去看,就嚷嚷,有沒有人轉票啊?阿黃就又溜達過來了,說給你吧,不過得賣35,這時候來買票,你還想買到原價的?小閑妹妹想了想,乖乖掏錢了。阿黃這時候是賣家,賣家要價35。

電影院門口就是個市場,市場裡面全是阿黃,他們說著同樣的話——想讓我買,最多給你30,買價(bid)是30;想讓我賣,得給我35,賣價(ask)是35。小忙先生和小閑妹妹總是很難相遇,他們只能遇到常年站崗的阿黃,然後小忙先生接受30的買價(bid),小閑妹妹接受35的賣價(ask),阿黃賺取5塊錢的差價(spread)。但是,小忙和小閑都很感激阿黃的存在,不是阿黃,小忙的票就浪費了,小閑的電影就看不成了。阿黃們解決了「流動性風險」,他們就是現實版的短線交易員。

也有人把這種交易叫做「套利」。套利交易是用一個市場的流動性,換取另一個市場的流動性。套利者可能在倫敦買入大量原油,然後到紐約賣出;或者買入一攬子股票,然後做成股指期貨賣出。就像在電影院門口搶完所有的票,然後跑到大學咖啡館兜售一樣。

2、價格風險——長線交易員

回到正題,再說另一種風險——價格風險。價格可能大漲大跌,不少人受不了這種風險。一個農民可能受不了原油大漲,因為化肥可能跟著漲,拖拉機的柴油也可能跟著漲,然後他就用不起化肥和拖拉機了。這個農民也害怕農產品大跌,小麥啊、玉米啊、大豆啊,如果跌到賠本,就沒錢養家了。航空公司也是這樣,擔心油價漲,擔心票價降。

西南航空的那個成本「套保者」,或者說「對沖者」(hedger),就很想避免價格漲跌的風險。農民也是這樣。此時,如果他們夠聰明,就都會去找交易員,把風險轉嫁。這種交易員,叫做「長線交易員」,俗稱「投機商」。他們先買入,等價格漲了,再賣出——也就是「做多」;或者先賣出,等價格跌了,再買回來——也就是「做空」。

案例:普洱茶王小三的故事

以王老漢為例,他家在雲南,有個茶園,種普洱茶;他有個弟弟叫王二爺,家在北京,開普洱茶葉店。2008年的時候,趁著奧運的東風,喝茶又成時尚,更多人買茶,更多人種茶。王老漢比較膽小,他看到自己的懶漢鄰居都開始種茶了,心裡直打鼓,他賣得比我便宜怎麼辦,普洱價錢跌了怎麼辦?王二爺也膽小,這么多人要喝茶,普洱進貨價漲了怎麼辦,老哥哥跟我多要錢怎麼辦?

王老漢和王老二都擔心的時候,遠房親戚王小三殺出來了。他覺得八月份會漲到頂,接下來價格就要跌。四月份,他先找王老漢,說把茶賣給我吧,我按去年的價格給你,50塊一斤,保證你不賠本,萬一跌了,我擔著。王老漢喜上眉梢,趕緊賣出。八月份,普洱價格大漲,王小三把茶倒手賣出,一斤100塊,賺了一筆。

這時候,王小三去找王二爺,說你看茶價都漲成這樣了,以後肯定還得漲,我去給你找點便宜貨吧,就按現在的價格,100一斤,過半年給你送到門口,萬一漲了,我擔著。王二爺喜上眉梢,趕緊簽合同,從此再也不怕漲價了,當天把錢付了。過了半年,普洱價格跌回60一斤,王小三買了一百斤送給二爺,又賺了一筆。

這裡面,王小三就是長線交易員,就是「投機商」,扛著「價格風險」掙錢。在電影院的故事中,阿黃就是短線交易員,就是「黃牛黨」,扛著「流動性風險」掙錢。他們都是交易員,他們倒賣的,不是票,不是茶,是風險。

真實的市場:不同交易者的游戲

幾群想交易的人湊到一起,一會兒買,一會兒賣,就有了市場。其中一群人是短線交易員,像前面的黃牛黨阿黃一樣,他們只賺取買賣之中的那一點「差價」(spread),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操作,賺點錢不容易。另外一群人是長線交易員,像前面那個投機者王小三一樣,他們賺「價差」(price  change),承擔著相當的風險,大賠大賺。除了這兩群人,還有一群人代表著企業,他們想對沖風險,套期保值,就像前面那個西南航空,只要對沖得好,就不再怕油漲價。每群人中,都不乏業務純熟的傢伙,也不缺剛剛出道的新手。讓我們看一套完整的交易,好明白這幾群人、這些老傢伙和新手,是怎麼互動的。

案例:戴老闆、戴舒舒、山姆大叔、鹹菜十郎的故事

很久以前,美國就有條華人街,戴老闆是偷渡過去的移民,開飯館,順便賣手工油紙傘。他的老家在蘇州鄉村,整個村子的人都會做油紙傘,削傘骨、做傘架、裝傘鍵、裱皮紙、繪傘面……戴老闆每年回一趟村裡祭祖,順便收購100把傘,每把100塊人民幣,原來匯率1:8,合12.5美元,帶回華人街賣給美國佬,每把要價20美元。

後來,人民幣要升值了,而且升值趨勢越來越猛,原來8塊錢兌1美元,眼著看就要變成6兌1了。戴老闆急了,想當年,一把傘賣20美元,成本價才12.5美元,差不多凈賺8美元呢,給兒子當零花,小孩高興得不行。現在呢?一把傘還是賣20美元,就因為人民幣升值,成本價從12.5美元,一下子變成17美元,就賺3美元,我兒子肯定不高興啊!

不過,戴老闆有個好兒子,叫戴舒舒,越大越會算賬。他說爹你別怕,咱們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買進人民幣期貨合同,你每年收購100把傘嘛,也就是1萬塊人民幣,咱們就買這么多的期貨,就按現在1:8這個匯率來買,等到明年1:6了咱們再賣,你說能賺多少,今年花1250美元就能買到1萬塊人民幣,明年把這些人民幣一出手,能有1667美元,凈賺了四五百美元呢。等明年再去買傘的時候,你原來要花12.5美元,現在要花17美元,乘上100把,多花了四五百美元。兩筆一對沖,咱們跟以前一樣。當然,實際操作的時候,交易所的人民幣可能貴點,1美元買不到8個人民幣,買7個差不多,沒關系,咱們多買點唄,明年賣掉還是能賺,一個道理。

戴老闆很高興,派戴舒舒去芝加哥鼓搗這筆買賣。戴舒舒就是那個搞對沖的,他做的事就叫套期保值。戴舒舒在芝加哥找到山姆大叔,山姆大叔是個短線交易員,也就是黃牛。戴舒舒想買,山姆大叔就賣。

在這里插幾一句,期貨合約是有固定格式的,標准化的,它規定了具體的數量、類型、甚至產品質量。期貨合約都是整個的,你不能要1.5個合約,只能買賣整個合約,個數必須是整數。合約還規定了最小的變動價位。不過無所謂了,這些細節不深究了。

山姆大叔坐在交易所里,長著一張黃牛臉,他面前擺著個牌子:同時收購並銷售人民幣,收購價為1:8,我的1美元要換到你8個人民幣;銷售價1:7,你的1美元能換走我7個人民幣——大叔我也不容易,才賺1個人民幣啊。戴舒舒跑過來了,說給你美元,賣給我點人民幣,就按1:7來吧,雙方擊掌成交。

山姆大叔賣出去的人民幣,要從哪買的呢?是一個日本人那裡,叫鹹菜十郎,鹹菜十郎喜愛中國的鹹菜文化,長期待在中國,自以為了解中國國情。上個星期,鹹菜十郎連續三天吃到了蟲子,他有種強烈的預感,那就是中國食品質量太不靠譜了,這個國家太不靠譜了,人民幣要貶值,他要賣掉人民幣,換成大量的美元,等人民幣貶值夠了,再用原來這些美元買回來更多人民幣,發一筆財。

鹹菜十郎會一直持有這些美元,等著人民幣貶值,也許等十天,也許等十年。如果他判斷錯了,也許要等一輩子。

所以,迄今為止,這里有三類人了:

第一類:對沖風險的套期保值者——戴舒舒。他是戴老闆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他要對抗匯率波動的風險。

第二類:短線交易的黃牛黨——山姆大叔。他幫助戴舒舒轉移流動性風險,讓戴舒舒一到芝加哥,半天就能辦成事,晚上就回去,不用住賓館。山姆大叔天天坐班,想賺差價。

第三類:長線交易的投機者——鹹菜十郎。他知道華人街正在擔心人民幣升值,但是他打賭,升值的事只是一場夢,人民幣一時半會升不起來,甚至可能在金融危機中貶值。於是,抱著貶值的預期,他拋掉手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等人民幣貶值了,再用這些美元買回來一大堆人民幣,賺一筆。他有閑錢,有耐心,等得起。

故事如果這么順利,就不是故事了。要知道,期貨合約往往不需要實物交割,山姆大叔把期貨合約賣給戴舒舒,不一定要給他人民幣現金,只用給他一個承諾而已——現在用1:7賣,明年如果掉到什麼價格,就用什麼價格買,只要芝加哥交易所不倒,承諾就有效。

所以,在山姆大叔把承諾賣給戴舒舒之後,在山姆大叔從鹹菜十郎那裡買到真貨之前,是有時間來出點亂子的。山姆大叔能不能賺到差價,可真不一定。

於是,泡菜九郎殺出來了。跟鹹菜十郎不一樣,泡菜九郎從來沒吃到過蟲子,他覺得中國特別靠譜,他覺得華人街是對的,人民幣要升值,而不是貶值。鹹菜十郎賣人民幣,而泡菜九郎要買人民幣。不過,與十郎一樣,九郎也很有錢,要說玩期貨,九郎十郎是高段位的,山姆大叔是低段位的。

九郎叼著泡菜殺進來了,裝成山姆大叔的樣子,到處找人買人民幣,買不到了就提高價格。九郎喝著清酒,慢悠悠地一遍又一遍地說:別人收人民幣,是按1:8收,你們給他8塊錢,才能撈到1美元;我可不一樣,我是1:7.6啊,不用給夠我8塊,我就給你1美元,都賣給我吧親!等1:7.6這個價位收完了,九郎說,現在我漲到1:7.3,手裡還有人民幣的,都給我吐出來吧!等1:7.3收完一批,九郎又要說話了,現在1:6吧,有多少收多少……這下子,山姆大叔要哭了,九郎這樣一哄抬價位,山姆掏出來1美元,才能收6個人民幣,剛才卻讓戴舒舒用1美元買走了7個人民幣——漲成這樣,山姆大叔要倒貼1塊錢啊!

所以,從九郎一開口,山姆大叔們就慌了,他們到處亂問,泡菜九郎到底要買多少啊?他要把買價抬到多少啊?這個高富帥,干什麼跑出來跟屌絲搶生意啊?如果你也是剛剛賣給戴舒舒的山姆,你也要慌的,從哪能賺差價呢?差價馬上要沒有了。

市場就是這樣,瞬息萬變。也許昨天的九郎還跟十郎想的一樣,今天的九郎或者醍醐灌頂,或者閑著沒事,或者得到了內幕消息,總之一下子就變臉了,他的預期改變了,他對人民幣的估值改變了。這種事情,在市場上太常見了,誰都說不清。

而且,如果九郎很有人格魅力,八郎、七郎、甚至原來的十郎,可能都跟著改變想法,都跟風去買人民幣,市場的人民幣買價會節節攀升。山姆大叔從哪裡再去買便宜的人民幣,來填補剛才那個合同?

不過,山姆大叔也有兩類,一類是真的大叔,一類是小山姆。真的大叔馬上意識到,該跑了,市場風向要變了,九郎都出手了,人民幣馬上會漲價,我別管現在漲到哪裡了,趕緊先屯一點人民幣吧,一會兒漲得更高了,再賣出去,還有錢賺。

於是,老山姆也去買人民幣了,不計代價地買,能買到多少就收多少。這時候,小山姆還在左顧右盼地問呢,九郎是誰啊,他要買多少啊,買價是不是還會漲啊?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知道漲價無盡頭,該去買人民幣了,老山姆已經帶著一盆人民幣回來了。老的語重心長地對小的說,孩子,外面已經沒有人民幣賣了,我賣給你吧,你看現在漲到1:5了,我這個是1:7買的,就按1:6賣給你吧,比外頭便宜點,不過也得讓我有的賺啊。

小山姆流著眼淚買下這些人民幣。老山姆捋著胡須點頭,薑是老的辣,我在戴舒舒那虧損的單子,在小山姆這賺回來了。

這個故事裡,以老山姆為例,他賣給戴舒舒之後、買到人民幣之前,是空頭(short position);他買到人民幣之後,賣給小山姆之前,是多頭(long position)。在空頭時,老山姆先賣後買,靠貶值掙錢;在多頭時,老山姆先買後賣,靠升值掙錢。老山姆有經驗,能迅速識別升值和貶值的趨勢,馬上變化自己空頭、多頭的位置,總有錢賺。

總結一下一下這場交易:

1.整場交易的起點,在於戴老闆和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一個預期升值,想買,一個預期貶值,想賣。

2.他倆都很忙,很難約好見面。於是山姆大叔來坐班,當個聯絡員,賺一點差價。

3.可是,山姆大叔不一定是先買後賣,穩穩賺到差價;也可能是先賣後買,有可能賺到差價,但也承擔著風險。

4.果真,泡菜九郎殺出來了,他與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認為人民幣不會貶值會升值。十郎不看好人民幣,要賣;九郎看好人民幣,要買。他有著雄厚的財力,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而改變買賣差價。

5.差價受到威脅時,山姆們就慌了。老山姆反應快,既然市場不穩定了,就別管剛才的差價了,迅速改變買賣策略,跟風掙錢。九郎買,老山姆也買,然後坐等價格繼續漲。現在看,老山姆在虧錢,但過不了一會兒,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嗷嗷叫著要人民幣,老山姆轉身一倒賣,就把賠的都賺回來了。

總的來說,有兩種人可以把交易做得很好,一種人從下至上,比別人看得細,這種人可能常年就看一個領域;另一種人從上而下,比別人看得廣。兩種思路都可以掙錢,但也可以虧錢。好的交易員都是非常謙虛、對市場充滿敬畏的人。一來就吹噓自己多厲害,或者罵罵咧咧的交易員,通常並不會賺多少錢。被市場扇了無數次耳光,最後還能留下來的,這才是真愛。

⑸ 有人推薦我去做私募基金交易員(女生)好嗎

你要是有那個能力,完全可以啊,做得好的話,年薪5萬不算高的,基金經理們的收入是很可觀的!面試准備就是:需要注意,看是不是真的私募基金公司,小心上當受騙!

⑹ 具體什麼叫操盤手

摘錄一篇文章給你,共同學習。
證券史上的「中科創業」案(一)

◆吳曉波

2007年,中國的證券市場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火爆的牛市,此時,回顧中國證券史上的某些特殊時刻,

十分必要。在剛剛出版的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著的《大敗局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版)中記錄了

關於「中科創業」的案例,以新的角度回顧了那個莊家亂舞的年代。

朱大戶與K先生的親密接觸

1998年入秋的一天,朱大戶從深圳坐飛機上北京,去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那個人。

朱大戶名叫朱煥良,是南方出名的股市大戶。他沒有多少文化,早年是在建築工地上開大裝卸車的,

20世紀90年代前後,靠認購股權證發了點財,之後就一直在股市裡混。他選股票的眼光很毒,漸漸地竟賺

了很多錢,成了上海和深圳股市上最早的億萬富翁之一。1996年前後,股票操縱之風漸起,有人靠吃股建

倉、操縱股價發了大財,朱大戶便也動了這樣的念頭。他看中了深圳一隻叫康達爾(股票代號0048)的股

票。它原本是深圳寶安區的養雞公司,香港的活雞市場大半是靠它供應的,業務穩定而效益尚可,1994年

上市後不溫不火。朱大戶跟寶安區相熟,自以為有坐莊的可能,便在二級市場上悄悄購進康達爾的股票,

小半年下來居然囤積了數千萬股,佔到康達爾流通股的90%。朱大戶為此花了2個億,其中一大半是他全部

的家當,還有一小半是高息拆借來的。正當朱大戶想捲起袖子大炒康達爾的時候,1997年,香港突遭「禽

流感」襲擊,全島殺雞禁雞,康達爾業務全線癱瘓,它的股價自然也坐上了滑滑梯,從最高時的15.40元

一股猛地跌到7元多,跌幅超過50%。朱大戶的2億元全部深陷在裡面動彈不得,他沮喪地跟人說:「在

1997年,除了那些被殺的雞,我大概是全深圳最不幸的了。」

朱大戶上北京是作最後的一次掙扎,他要去見的那個人是K先生。K先生的名字叫呂梁,他常用這個古

怪的名字在證券類媒體上寫些股評文章。其實,他的真名叫呂建新,早年寫小說、玩繪畫,還有作品發表

在《收獲》上。1992年,呂梁跑到深圳去闖世界,一到那裡就碰上8月份的認購證風波,上百萬股民擠爆

深圳,卻因為舞弊事件而發生集體騷亂。在這起風波中,朱大戶與人內外勾結,搶到上萬張認購抽簽表,

硬是挖到了第一桶金。呂梁還是一個好奇的旁觀者,那些天他興奮地從一個認購點跑到另外一個認購點,

采訪了一大堆股民,寫出長篇紀實報道《百萬股民「炒」深圳》。這是當時國內對深圳事件最生動的描述

,國內數十家報紙採用了這篇稿子。呂梁成了深圳證券交易所里的常客,但是他卻沒有賺到多少錢。不久

後他又回到了北京。他的賺錢運氣似乎不太好,一開始攢了上百萬元,轉去做期貨,結果全都砸進去了,

兩年玩下來,竟欠下了上千萬元的債務。從1996年起,他索性搞起了一個K先生工作室,一邊高頻率地以K

先生為筆名寫股評,一邊還指導他人炒作股票。至於為什麼要起這么一個怪名字,他的解釋有兩個:其一

,股票的行情圖又稱K線圖;其二,K是KING的第一個字母,暗示他是「股評之王」。

當朱大戶北上找到K先生的時候,他正在專門研究全球第二富豪沃倫·巴菲特的股票「聖經」。巴菲

特是當世「股神」。他創辦了一家名叫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私募基金公司,從數萬美元起家,發展成擁有

230億美元的金融帝國。他的股票在30年間上漲了2000倍。K先生對朱大戶說:「我要學巴菲特,要在中國

做第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朱大戶說:「我和你一起干,就從康達爾開始吧。」

在K先生看來,康達爾雖然是一隻「瘟雞股票」,但是它有自己的好處:一是流通盤小,收購成本低

,翻炒起來很容易;二是倒了霉的朱大戶基本上把盤子都控起來了。

K先生跟朱大戶簽了一個協議,他將組織資金接下朱大戶手中50%的康達爾流通股,而朱大戶配合長期

鎖倉,還必須幫忙安排購入康達爾部分國有股,最終實現對公司的控制和重組。朱大戶承諾日後無論股價

怎麼上漲,他都將以13元的協議價向呂梁轉讓手中的股票。這一戰略投資的合作目標是5年。

身陷死地的朱大戶是死雞當活雞治,沒有改動協議一個字。就這樣,在一個乾冷的冬天,套牢了2億

元的朱大戶和欠債1000萬元的K先生走到了一起。誰也不會料到,就是這兩個看上去都很晦氣和潦倒的人

居然將在中國股市上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腥風血雨。

神奇的小丁

K先生和朱大戶要在股市上成大事,還缺一個辦實務、懂專業的超級操盤手,這個人就是小丁。

丁福根是K研究室里僅有的兩名員工之一。1965年出生。他的智商超高,記憶力極好,精於計算,對

數字幾乎過目不忘,更重要的是他對證券有異於常人的狂熱,好像是專門為股市生下來的。他原本是北京

一家證券部的交易員,而K先生則是他的客戶,幾年交道打下來,他深深地為K先生的理念和股票天賦所折

服。因此,他毅然辭去收入很豐厚的交易員職務,跟隨K先生辦小小的工作室。

1998年11月26日,小丁突然接到一份傳真,中煤信託深圳證券營業部將227.9萬股康達爾股票以轉托

管的方式打到了中興信託北京亞運村證券營業部。直覺告訴他,一場大戲就要開演了。很快,K先生將一

份洋洋灑灑的項目建議書交給了他。在建議書的首頁上,開頭的8個字是「長期投資、長線持倉」。呂梁

用他剛剛學來的巴菲特股票價值理論,詳盡地闡述了自己的高效投資邏輯,提出「甘做善庄,與中小股民

共贏,引入美國做市商理念」。最具誘惑力的是,他給出了15%的融資中介費。K先生告訴小丁,有了這份

項目建議書和朱大戶送來的227.9萬股股票,工作室必須在3個月內融資4個億。

小丁找到的第一個人叫董沛霖。此人是上海一家實業發展公司的總經理,下海前曾在國家計委任職,

在金融和實業圈內有很深的人脈,K先生的千萬元債務絕大部分都是向他欠下的。有趣的是,老董對K先生

的股市理論竟也十分痴迷。當小丁把康達爾項目一描述,他立刻大為動心,慨然說:「今年我不幹別的了

,專為老呂找錢。」一周後,他就拿來了1000萬元的融資。有了董沛霖這些人的協助,小丁馬不停蹄地飛

上海、下深圳,與各地相熟或不相熟的證券營業部洽談委託理財業務。他的融資協議基本上是三方約定,

即K先生工作室、出資方和證券營業部,K先生以手中的股票做質押,營業部為其提供擔保,資金方由營業

部介紹,條件之一就是只能在該營業部進行運作,從而為其創造交易量。

在高額中介費的誘惑下,事情出奇地順利。小丁融到一筆錢後,K先生就用它去收購朱大戶手中的股

票,然後再把買進的股票拿給小丁用於抵押融資。如此循環往復,到下一年的3月前後,小丁通過投資理

財、合作協議、抵押貸款等各種形式,與各色人等共簽下100多份協議,融進3.98億元的資金。K先生用這

些錢,先後從朱大戶手中買下1300萬股,並轉託管了1700萬股,完成了控盤3000萬股即50%的既定建倉目

標。根據法律規定,任何人持股超過5%就必須舉牌公告。為了規避這一條款,小丁先後動用了1500個個人

賬戶,即把股票分藏在各個戶頭中,這些賬戶八成以上是由各地證券營業部以每張股東卡190元的價格賣

給他的。

證券史上的「中科創業」案(二)(附照片)

作者:吳曉波 日期:2007.06.26 版次:B-8

證券史上的「中科創業」案(二)
◆吳曉波

K先生的跨世紀對話與「5·19行情」
就在K先生從朱大戶手中逐漸轉買股票的時候,他已經指令小丁坐莊操作康達爾股票。當時,K先生和

朱大戶手中已經控制了康達爾的5843萬流通股,外面散戶的流通股僅有1000多萬股,他們要拉抬股價就好

比屠夫想吃豬蹄那樣輕而易舉。從1998年的12月起,康達爾股價震盪上升,小丁是江湖上一等一的操盤高

手,他每天遙控各地營業部的操盤手,有人拋盤,有人接盤,把一張K線圖做得形態良好,每日震盪小漲

而不會引起監管當局的注意。
一位名叫龐博的操盤手日後在法庭上承認:「呂梁和丁福根的指令下達得很細:從早晨的開盤價到多

少錢中盤倒倉,在哪幾家營業部倒倉多少。為了操作隱蔽,倒倉不能太快,也不能慢,拉升時要注意日漲

幅不超過7%—8%。」他還細致地描述了當年對倒建倉的情景:「比如,確定好價位是30元,操盤手就給兩

個持有中科創業股票和資金的營業部打電話,數量一樣,價格一樣,一個營業部買,一個營業部賣。我和

丁福根一手拿一個電話,同時對兩邊說,如果5萬股,一方拋,一方買,我就說30元錢5萬股,雙方營業部

立即就知道了,因為接電話的一方有股票,另一方有資金。開始是我和丁福根一人手裡一部電話,我按丁

福根說的再與我手裡的電話說一遍,後來就是一個人對著兩部電話下指令。」
到第二年的春節後,康達爾的股價已經穩穩地站在了17元左右的價位上。
從3月起,K先生開始展現他超級股評家的風采。在發行量頗大的《證券市場周刊》上,他連續發表了

4篇《關於世紀末中國資本市場的對話》文章。這是一組高屋建瓴、很有理論深度的股市分析文章,在絕

大多數經濟人士普遍不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氛圍中,K先生用他充滿了思辨氣質的語言為股市唱漲。
在這組隔雙周發表一篇的對話中,K先生為他的個股炒作建立了理論上的依據,並明確地描繪了莊家

炒作的題材手法。在充滿了迷茫氣息的股市上,他用直接而煽情的方式,指出了一個充滿風險卻非常刺激

的股市行情發展方向。這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5月19日,也就是在K先生的第四篇對話文章發表後的11天,滬深兩市在毫無預兆的情形下發生井噴。
「5·19行情」,讓K先生「中國第一股評家」的聲譽達到了頂峰。在一切都那麼羸弱和灰色的資本市

場上,人們太需要一個讓多方取勝的預言家,並樂於相信這樣的預言家。有了飆升行情的大勢作為掩護,

K先生拉抬康達爾股價的行動變得肆無忌憚,股價一路上揚,從20元漲到36元,到7月份的時候,已經躍至

40元。8月,他在《中國證券報》上組織了一個整版的文章,全面介紹「重獲新生的康達爾」。文章宣稱

,康達爾已完成了重大重組,將涉足優質農業、生物醫葯、網路信息設備、網路電信服務、高技術產業投

資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通過項目投資、股權投資等多種投資方式以及其他資本運營手段,逐漸發展成為

一傢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投資控股公司。康達爾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有望發展成為中國的伯克希爾-

哈撒韋。
「5·19行情」的意外到來,將他的炒作效應放大了無數倍。到1999年底,康達爾在深市漲幅最大的

前20名股票中名列第17位,全年累積漲幅111%,全然是一個高科技大牛股的形象。12月,經深圳市工商局

批准,康達爾更名為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創業。

構築「中科系」
中科創業是K先生於1999年7月在北京創辦的,注冊資金3000萬元,這都是他在康達爾的炒作中賺來的

。長期在北京廝混的K先生很迷信「中」字頭的企業名號,它聽上去很有點國家級企業的味道。之所以叫

「中科」,是因為他聘用的董事長,是一位時任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的高科技研究發展中心的副主任。有

了這層關系,他便常常吹噓說中科創業「有科技部的背景」。在康達爾一戰中大獲全勝的K先生此刻雄心

萬丈,他決意打造出一個由多家上市公司組成的「中科系」。民國時期的軍閥好用「系」來稱呼,如奉系

、皖系、滇系,代表一個互有利害關聯、生死與共的利益集團。通曉歷史的K先生將之創造性地用於股市

,自帶著一股雄霸一方的氣勢。
2000年3月和7月,他分兩次受讓了浦東星火開發區聯合公司所持有的中西葯業的法人股,成為了該公

司的第一大股東。6月,他購買了君安證券公司所持有的勝利股份900萬股轉配股,成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

東;同月,他又收購了歲寶熱電的一部分流通股,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僅僅在4個月左右的時間里,K先生頻頻出手,赫然完成了構築「中科系」的工程。這些公司都有跟康

達爾類似的特點:流通盤小,是股市上的小盤股,經營業績多年不佳,國有資產管理當局對之喪失興趣,

產業特徵明晰,有題材炒作的想像空間。
K先生收購這些公司及從事股價操縱自然需要大筆的資金,這時候的他和中科創業在證券圈內已是威

名赫赫,頗似一個能夠點石成金的傳奇大師。此時,小丁為他找資金已經一點也不費力,中科創業可謂門

庭若市。小丁日後在法庭上也承認:「送錢的人排成長隊,以致100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被拒之門外。」他

先後與國內20多個省市的120家證券營業部建立了融資關系,後者為了搶奪讓人眼饞的交易量和中介代理

費用,為中科創業四處找錢,融資額超過了驚人的54億元。就這樣,圍繞著「中科系」形成了一條充滿罪

惡氣質的、非常罕見的龐大利益鏈。K先生的這種融資方式,非常類似於國際上的私募基金,可是這種行

為在中國是觸犯有關法律的,連K先生自己都承認,「那些融資協議如果拿出來,連見證並簽了字的律師

都是要蹲監獄的」。可是,幾乎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決意鋌而走險,視法律為無物。這些人都學識淵博,

精通法律條文,個個都是這個商業社會中的頂級精英人士,可是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所有人都突破了自

己的職業道德底線。在這個意義上,「中科系」的成形與K先生之得逞,可以說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恥辱


當股權到手、資金到位、共犯結構形成之後,K先生和小丁開始了他們的莊家運作。其手法與康達爾

時期幾乎如出一轍:不斷發布資產重組的利好消息,大規模地對倒推高股價。而其重組方式之一,便是他

控制的系內公司之間的排列組合。
2000年7月,在他剛剛得手中西葯業之後,便急匆匆地宣布:中科創業與中西葯業等公司成立全資公

司,著手先進癌症治療儀器——中子後裝治療機(簡稱中子刀)的生產與銷售,其後又宣布兩家公司將共

建「中國電子商務聯合網」,組成18家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大聯合,創建一個跨區域、跨國界的大型網路平

台,修建一座「極具創新意識的超級電子商務大廈」。此外,他還宣稱中科創業將與一家名叫海南中網的

公司——它自然也是K先生自己注冊成立的系內公司,組建「中國飼料業電子商務投資有限公司」;將在

西北地區投入巨額資金用於具有防止流沙和葯物開發雙重效益的苜蓿項目的開發。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上

述言之鑿鑿的閃著金光的重大工程,除了苜蓿項目曾投入100萬元之外,其餘均是空中樓閣,無一曾經被

實施過。

證券史上的「中科創業」案(三)

◆吳曉波

因內訌而造成的崩盤

讓人感慨的是,這個驚天大騙局的崩塌,不是因為事情真相敗露或操作失誤,而是由於系內人馬的內

訌。

發動內訌的第一人,就是本次炒作中獲益最多的朱大戶。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朱大戶其實並沒有參

與很多具體的操縱業務,他的本職工作是死死抱住自己名下的股票,無論漲跌,咬牙不拋。根據他與K先

生的約定,他必須一抱5年。兩年以來,他的股票市值從虧損2億元翻身陡增到了獲利10多億元,簡直如做

了一場甜蜜的大夢一般。可是,要他每天抱著這么一大筆賬面財富不得動彈,簡直是一種煎熬。他幾乎天

天被一些很現實的疑竇和誘惑所困擾,萬一證監會發現了中科創業是一場騙局怎麼辦?萬一K先生暗地裡

拋股把他甩了怎麼辦?一個更讓他膽戰心驚的消息是,北京的證監會已放出風聲要加大監管力度,難道他

們真的看不懂「中科系」這些幾近小兒科的重組游戲嗎?在這種巨大而莫名的忐忑不安之中,朱大戶決定

不玩了。

2000年5月,正當新婚不久的K先生鏖戰股市、雄心勃勃地構築「中科系」的時候,日日盯盤的小丁突

然告訴他,市場上出現了一個不明的巨手拋家,在不斷地拋出股票套現,有好幾次,每天都在1500萬元左

右。根據他的判斷,除了朱大戶,沒有人手上有這么多的股票。

K先生找到朱大戶,後者倒也坦然,毫不慚愧地坦言:「我不玩了。」朱大戶賴皮毀約,把K先生逼到

了無比危險的境地。8月的一天凌晨,正在睡夢中的K先生被人叫醒。一家跟他有深度合作、在港澳地區黑

白兩道通吃的「北京公司」,告訴他,朱大戶租用了幾條小快艇把數十箱現金偷運出了國境,其數目應該

在11億元人民幣左右。K先生當即找到朱大戶。K先生威脅道,那些跟中科創業合作的機構大佬們都已經非

常憤怒了,他們傳話說,如有背信棄義的行為發生,絕不容忍。可是,朱大戶已經死不回頭了,他對K先

生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股票總要賣出才能賺錢吧」。談判結束後,K先生給他的律師打電話,問他如果

朱煥良完全失控,該怎麼辦?律師大吃一驚,半天才想出一句話:「你有沒有把事情的嚴重性跟他講清楚

?」K先生苦笑著說:「跟農民講嚴重性,有用嗎?」

如果說朱大戶的中途脫逃讓K先生如腰間中刀,那麼,發生在「中科系」內部的「老鼠倉」則好像是

一群小鬼在撕咬他的四肢。

中科創業的股票20多個月天天上漲,自然讓公司內部的人手癢不已,於是私下裡建倉炒買股票,已是

一個公開的秘密。很多高層甚至利用自己與營業部的相熟關系,拿著公司的股票去做質押。K先生對這種

情況並非毫不知情,以前只是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到朱大戶開始大量拋盤的時候,他生怕稍知內情

的公司內部人也隨之出逃,於是,在與朱大戶談判破裂後的9月份,他下令清查「老鼠倉」,要求所有公

司資金於年底以前結清。他當初打的算盤是,通過清理「老鼠倉」,把公司所有的資金全部聚攏,然後在

元旦之後逐漸拋盤,全面退出中科創業。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老鼠倉」的規模竟會有那麼大。公司內部最大的「老鼠倉」居然是最受他信任

、與小丁並稱「左臂右膀」的申姓總裁。她私自將公司的股票拿出去質押,建倉規模達數千萬元。在K先

生的嚴令之下,以申總裁為首的「老鼠倉」們紛紛平倉出貨,普通股民本來就對高位的股價頗為敏感,稍

有風吹草動立即就會誘發大規模的出逃,於是,建在一片謊言之上的中科神話轟然倒塌。

中科創業的股價崩盤是從12月25日開始的,在度過了一個吉祥無比的平安夜之後,高傲了將近兩年的

股價在聖誕節這天突然高空栽蔥,一頭摔在了跌停板上,更可怕的是,這一跌停就一連9個,股價從33.59

元一路下跌到11.71元,50億元市值煙消雲散。中科創業的崩塌迅速波及「中科系」的其他成員,中西葯

業、歲寶熱電等均上演跳水慘劇,股價數日之內腰斬一半。

這個時候的K先生如決戰完敗後的主將,面對兵敗如山倒的局面,早已無能為力。在中科創業股價跌

停到第5天的時候,他託人傳話給《財經時報》總編輯楊浪,表示願意透露有關坐莊中科創業的內幕情況

。楊浪是他的老相識,原來是《中國青年報》的知名編輯,8年前那篇改變了呂梁一生命運的《百萬股民

「炒」深圳》一文便是發表在楊浪負責的版面上。如今,斗轉星移,人事俱非,K先生大概想讓他的故事

有一個完整的見證人。

兩天後的2001年1月1日,中科創業股價還在跌停風暴中,K先生在北京北辰花園別墅的家中與楊浪相

對而坐,煮茶一壺,侃談中科往事。他認為,自己的今日下場是「上當受騙」的結果,是「性格中剛愎自

用的一面和文人性情的弱點令我貽誤了戰機,沒能把握好轉折機遇」。他透露說,在坐莊的過程中,與他

有染的機構多達400多家,其中不少都非常知名。他聲稱自己正在寫作莊家自述,並已寫了6萬字,日後將

把真相全部大白於天下。

正當K先生在別墅中侃侃而談的時候,「中科系」內部已是亂成一團,當日哭喊著把錢捧來的債主們

包圍了位於國貿大廈33層的中科創業總部,有的人還往北辰別墅沖來。中科高層紛紛辭職,董事長和總裁

相繼面見媒體,聲稱「我們就像是光緒皇帝,被呂梁架空」;「我們並不知道內情,是最大的受害者」。

1月5日,深圳中科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徹底與呂梁決裂」。

「中科創業」大慘劇

被拋棄的K先生在後來的日子裡,一直在家中坐困愁城。他一邊整理有關文件、協議,一邊宣稱在等

司法部門或證監會來傳訊他。很多人對他主動現身暴露內幕非常不解。《中華工商時報》評論員水皮在《

呂梁為什麼跳出來》一文中說:「他此時覺得待在大牢里比待在外面被人追殺更安全。」

K先生最終還是沒有「如願以償」地被關進大牢。2001年2月3日上午,北京警方到北辰花園別墅將他

抓獲。9日,被公安機關監視居住的K先生突然神秘失蹤。據稱,「那天他披著軍大衣潛離,消失在初春亞

運村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據分析,最終,他的結局可能有三種:至今潛藏在國內的某個地方;出逃到國

外的某個地方;被人謀殺在地球的某個地方。無論死活,那個文學青年呂新建、股評家呂梁和莊家K先生

都不會——或者沒有機會說出所有的秘密了。

神奇小丁的結局是這樣的:他和妻子躲在一個親戚的家裡,幻想K先生會死裡逃生給他打電話,然後

再重整旗鼓。他在北京的岳母家接到了恐嚇電話,來電威脅說,若他踏進北京城半步,就會剁了他的腳。

公安機關於2001年4月將他抓捕歸案,在拘留所里,他一夜愁白了半邊頭。第二年的4月,他以「操縱證券

交易價格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並處罰金50萬元。他在法庭上說:「面對那些受損失的投資者,我感到

非常慚愧。」

那個股價曾經上天入地的康達爾的結局是這樣的:2001年5月,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

股東議案,宣布公司名稱變更為深圳康達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月29日起,公司股票簡稱由「中科

創業」變更為「ST康達爾」。日後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股民,比較1999年底的康達爾與2001年底的康達爾,

會發現公司頭上無非多了一頂「ST」的虧損帽子,而不會想到其間竟還隱藏著一段如此血腥而壯觀的「中

科創業」大慘劇。

(選自《大敗局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版)

⑺ 一名優秀的操盤手每天是怎麼工作的

操盤手(或者叫交易員),只是投資團隊的一份子,一個具體執行者,工作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是淘汰率非常高,難的地方在於不折不扣地執行交易規則和靈活處理突發情況,易的地方在於不用想太多宏觀的事情。

拿我們自己設計的體系來講,投資最頂層的是投委會,投委會決定大類資產配置或者行業賽道。

接著是投資經理,這個崗位負責制定交易策略和選股模型。

往下才是操盤手,交易員分高、中、初級三檔,高級交易員(波段)一般可由投資經理兼任,中級(日內)是專職,初級是實習生。

具體分工上,高級交易員負責大周期交易(日線、周線),中級交易員負責日內交易。高級交易員決定底倉頭寸的規模,中級交易員做日內交易,每日收盤前得平掉所有本日開的所有倉位,使得總頭寸規模不變。

反正交易員的崗位非常枯燥,也沒外人想的那麼刺激,幾十億資金進進出出都是騙人的,更多地是兩三個人專門只做一支票(洗盤),大概就為了賺個兩毛錢的價差(視股票波動性而定),運氣好,可能十來分鍾完成今天的交易量,運氣不好,一天都是顆粒無收。

舉個例子,某個高級交易員A在某股票上建底倉10000股,那麼中級交易員B每天的交易量就是10000股,每次交易2000股,每天交易5次,每次至少賺兩毛錢,最多虧兩毛錢,大概一天能發出兩三次交易信號就不錯了,大約180到260個交易日可以把成本洗到0。

而日常的生活就是,投委會大多數時候神龍見首不見尾;投資經理也就定期開個會,其他時間神隱;交易員一般不打卡(不上線就會有人電話催),在家上班也可以。九點鍾坐到電腦前,泡杯茶喝著提提神,十點鍾開始點外賣,收盤吃個飯,中午小睡一會,下午一點鍾起來繼續看盤;晚上六點前提交本日交易總結,結束一天的工作。

良好的投資運轉機制,並不需要多牛的多有天賦的交易員,我們只需要少犯錯誤的交易員,穩如狗,苟到底,不犯錯,才是做二級市場的核心秘訣。

不要懷疑,操盤手每天的生活和你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很多人認為操盤手就是每天盯盤,時刻在交易,收盤後還要不斷的復盤,還需要尋找交易的股票,發現牛股等等。

其實,真正的操盤手壓根沒有那麼累。

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真正的操盤手,再來看看操盤手每天都干什麼。

很多人以為操盤手就是交易員,或者就是莊家,主力資金,或者游資什麼的。

其實不能這樣理解。

操盤手的工作,是完成交易任務,通過短期的交易,增加總體的操作收益。

怎麼理解操盤手的工作。

如果一隻股票,價格從5塊漲到10塊,盈利是5塊,那麼和操盤手其實沒太大關系,和投資經理有關,因為投資經理選對了股票。

如果股價從5塊漲到10塊,因為股價上下波動,最終盈利是8塊,那麼多出來的3塊錢,就是操盤手的功勞了,屬於超額利潤。

所以操盤手本身,是通過股票操盤交易,為資金放大利潤的交易人員。

絕大多數的操盤手,是不主動挑選股票的,一些民間操盤手除外。

操盤手本身是交易人員,不是股票研究人員,大部分交易團隊,都會有研究人員進行選股,投資經理進行確認,操盤手負責執行。

只有當需要操盤的股票,因為每日交易量過低,導致操作困難的情況下,操盤手才會與研究員和投資經理商議,是否一定要挑選這只股票進行交易。

其他絕大多數情況下,操盤手只負責股票交易策略的釐定,並不負責選股。

投資經理主要負責選股和選擇行業,研究員負責提供相關行業和個股的數據報告。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做短線不需要研究行業和企業數據,其實大錯特錯,即便是做短線,對於企業的情況,尤其是題材熱點情況,整個操盤團隊都會了解的清清楚楚。

而操盤手就負責最後的執行。

至於執行過程中,加倉減倉調倉控盤等等,那就都是操盤手的事情了。

絕大多數操盤手只操盤一隻股票,做波段的或者長線的操盤手,可能會操盤兩到三隻,不會再多了。

操盤手可以在盤內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做決策,但是如果調倉比例超過50%,或者是滿倉、清倉等,必須要向投資經理請示報備,確認後才可操作,以免出現重大的投資決策失誤。

如果說一個操盤團隊,投資經理是主腦,研究人員就是心臟,而操盤手就是讓一切股票交易順利完成的手和腳。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操盤手,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一條龍都包辦的民間代客操盤。

民間代客操盤的操盤手,真正做的好的很少,成績優秀的最終都去做私募基金了,等於是加入團隊作戰了,而不是代客操盤。

首先,確實和大家想像的一樣,操盤手一般至少要面對三個電腦屏幕,有一些甚至要面對5-6個屏幕。

這些屏幕上最主要的是操盤個股的走勢,一般包含分時,5分鍾,30分鍾和日K。

其次,是個股的交易明細,用來捕捉大資金的異動情況,還有所在板塊的整體異動情況。

另外,會有一個主屏幕上是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以及中心創指數等指數情況。

最後,一般還會有一個漲幅榜、跌幅榜、振幅榜的綜合榜單作為當天市場強弱程度的參考。

所以,操盤手要關注的市場熱點、市場動態,其實還是很多的。

一般來說,除非有突發情況,不然的話每天的交易策略是前一天晚上制定的,盤前不會再做討論。

除非外圍市場出現比較大的波動,研究員會在8點左右發起一個簡短的市場情況分析說明,然後一切照常。

而操盤手一般都會美美的吃個早餐,九點左右到電腦面前上崗即可。

早盤可以說是操盤手最忙的時間,因為9點半-10點半是交易最頻繁的時間,大部分操作都在早盤完成。

不過在股票已經建倉後,操盤手會自己判斷有沒有盤內操作的必要,並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操盤手每天都要交易,實際的交易頻率可能比普通散戶都低。

大部分時候,操盤手主要會看大盤,根據大盤的走勢決定當天是否要做一些盤內交易,如果一切符合前一日的預期,那麼看盤時間主要關注的就是操盤個股的資金異動。

大部分操盤手都有完善的資金流向的統計軟體來做輔助,沒有出現大單交易的情況下,都是任由散戶自行交易的。

當然在建倉過程中,低吸高拋多少是會有的。

掌握資金量比較大的操盤手一般會劃定個股當日的潛在交易區間,到區間上方就減持,下方就做一些增持,價格也會設置警報提示。

過了十點半一直到下午2點半,除非出現較大異動,比如大幅度跳水或者大幅度拉升,這段時間操盤手基本上都是休息的。

交易員的午餐一般都是極度簡單的,中午的時候一般會和投資經理一起聊聊整體市場的情況。

然後,大部分交易員會繼續休息,有一部分甚至會選擇午睡。

放棄午盤交易,是很多操盤手的原則和鐵律,至於其中原因,大家可以自己琢磨。

臨近尾盤,操盤手和投資經理會根據當天的情況,決定要不要在尾盤適當的增持一些,因為尾盤增持買入,對於次日的交易靈活度是非常高的。

而且尾盤買入價格風險也比較小,所以是常見的操盤方式之一。

盤後是3點,一般不會在這個時候復盤,所以三點半就各自回家了。

晚上8-10點,一般都是投資經理牽頭,會開一個當天的復盤會,研究員報告消息面的動向,操盤手報告盤內情況和操作情況,然後制定次日的決策。

這個會短的時候30分鍾就開完了,長的話,可能要持續1-2小時。

10點左右,操盤手休息,一天結束。

絕大多數操盤手的睡眠時間都是要得到保證的,因為白天盯盤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大部分操盤手,一周內的交易次數一般是2-3次,游資類型的除外。

所以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麼辛苦,可以說是一個比較「輕松」的職業,基本都是拿結果說話的。

大部分最終沒有取得超額收益,甚至收益低於股票漲幅的操盤手,都會很快下崗。

留下來的那一部分,其實都是交易老手了,不會頻繁出手,但每次出手的成功率都非常高。

抓准波段,抓准t+0,一周兩周做一次,超額利潤就出來了,操盤手的價值也就體現了。

另外,操盤手的段位,主要還跟資金的級別有關,一般操盤手控制的資金在1000-3000萬以內居多。

頂級的操盤手可以控制1個億左右的資金,不會再多了,再多的就不是操盤手能控制的了。

畢竟操盤幾只股票,太大的資金操作起來會比較麻煩,操盤手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莊家,要完全操縱股價,而只是尋求交易利潤而已。

當然,也有一些民間的操盤高手,會操盤一些客戶資金,那種操作方式,選股方式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會更接近於游資的操盤模式。

正常的操盤手,基礎的年薪在50-100萬,另外超額收益部分,根據約定,可以分到5-20%不等的獎金。

所以如果真的是一名優秀的職業操盤手,年收入是非常高的。

還有就是操盤手一般會簽署相關保密協議,杜絕老鼠倉的情況,也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會主動去操控任何股票的漲跌,不然可能會面臨牢獄之災。

作為一個曾經的職業操盤手,能給大家分享的就是這些,有興趣了解的可以持續關注。

我的回答可能讓大家失望。 可能因為我不是優秀的操盤手,所以每天的生活並沒有多麼高大上,也沒有多麼緊張和高強度。只是比正常的上班時間安排稍微有些區別。

現在是周六傍晚。昨天夜裡有點小宿醉,頭疼一上午,下午喝了一些蜂蜜水才好。

工作日:

七點看盤。交易系統是固定的。分為幾步:1:確認趨勢。2:等待回調。3:回調結束等待進場形態。4:出現形態掛單進場。5:止損止盈設置。一共10個交易品種,每個品種當下處於這5步中的那一步,清晰明了。觀察結束和同事通話確認。一個人盯盤,其他人正常開始早上的生活。

九點半到辦公室。重新梳理行情走勢,看有沒有變化,設置好報警。一天工作就開始也結束了。因為一天到晚就是等報警音。如果不報警基本不需要在去看盤。下午梳理一下行情,其他照舊。會在辦公室做簡單的運動,也會讀書,喝茶聊天。

晚上留人值班到11點,11點之後沒有成交的掛單刪除。持倉的訂單因為掛有止損單和止盈單,讓它自由奔跑,它想去哪裡全不由我。

這就全部的交易生活。基本不看基本面的消息。本周的美聯儲利率決議是外匯交易中除去非農最大的事件。我們依然讓行情自己奔跑。

我們的交易思想:行情不可知,走勢不可知;行情怎麼走都合理。其實合理不合理交易者都要接受不是嗎?

本周四我還去青島出差,好友請吃大餐。

我的交易員的工作就是不斷重復簡單的交易行為。僅此而已。
把交易計劃的細節都執行到位的就是優秀的交易者。
我的交易模型是固定的,只能捕捉到走勢中符合我的交易系統的走勢。不符合模型的隨機漫步我都不去參與,那怕是再好的單邊行情我都不可惜。我不怕錯過。

有一位朋友最近經常問我:今天黃金怎麼看?這種情況屬於交易的一個初級階段,就是每天都要給某一個品種一個方向。方向是你給的,不是真的有那個方向。這樣交易就很累。跟在行情後面走。生怕錯過行情。

外匯期貨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歡迎留言交流。

⑻ 證券交易員跟證券經紀人有什麼不同

交易員,是券商中做自營或者資產管理這塊業務的。
經紀人,是券商中做經濟業務的。
交易員是接到指令,根據指令在二級市場買入、賣出。
經紀人類似於保險代理人。

⑼ 金融行業都有哪些工作崗位

金融行業是一個太廣泛的行業類別,其中涉及到的崗位大大小小也有幾十個,他們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所帶來的生活狀態以及相關的薪資待遇都相差甚遠。那麼,金融行業都有哪些工作崗位呢?下面我來告訴大家吧!

(一)券商篇

券商,海外也稱為投資銀行,是金融市場中的中介結構,主要職能是撮合交易,提供交易通道,代銷金融產品等。最主要的三大功能是投行、經紀和投資,具體的部門和職位有如下一些:

(1)投資銀行部

也是大家最熟悉的部門,員工俗稱banker,入行的頭幾年主要工作是做PPT,隨叫隨到,加班熬夜出差是家常便飯,最好會計基礎好,對三張表熟悉,建模不在話下。熟悉了資本運作的一套,未來跳槽PE大有可為,歡迎吃苦耐勞的小朋友踴躍加入。

(2)研究部

和投行一樣,是招聘應屆生最多的兩個部門之一,主要工作是給買方推薦股票。員工俗稱analyst,入行的頭幾年主要工作是寫研究報告、整理數據和調研紀要。同樣需要一定的財務基礎和行業sense,需要多多鍛煉身體維持高強度工作。

(3)股票銷售交易部

經紀業務,類似營業部的通道業務,和研究部一起,服務市場上的買方機構。主要招聘的崗位是銷售和交易員,都是邊做邊學的崗位。銷售最好活潑愛講話,親和力強,熱愛二級市場;交易員主要執行客戶的下單指令。這兩個崗位都不需要大面積加班。

(4)固定收益部

簡單來說,就是做債,賣債和交易債。主要的產品是各類債券,主要的招聘崗位是銷售和交易員(一級市場的'債券承銷一般在投行部),要求見上一個部門。

(5)資產管理部

投資部門,簡單的講是代客理財部門。內部也有銷售部門,賣自己發行和管理的產品。主要招聘的是投資和銷售的崗位,投資需要了解市場,有sense,類似買方;其他市場類的崗位就比較看綜合能力了。

(6)直接投資部

簡單來說,就是拿公司自己的錢做投資。包括一級市場的PE和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招收應屆生比較少,一般需要在前兩個部門熬幾年,才能過上買方的舒服日子。

(7)清算、風控、法律部

後台部門大集合。主要是為前台的交易做支持工作。常年辦公室,需要加班和出差較少。清算和風控一般招收數理基礎較好的學生,需要做一些建模和數據分析的工作。

券商分為內資和外資,內資類似中信證券、中金、海通、招商、申萬、國泰君安等;外資有大名鼎鼎額摩根斯坦利、美林、摩根大通、UBS、巴克萊等等。崗位多,流動率高,所以每年招收的人數也不少,是很好的職業方向

券商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市場上的賣方,現在我們來談談買方。

這里補充一下兩者的區別,

賣方 = 發行證券的金融中介 = 投資銀行/券商= 給別人幹活賺錢的

買方 = 購買已發行證券的機構投資者 = 各類基金和保險公司= 拿公司自己的錢賺錢的

買方可以簡單的分成兩大類:

1. 一級市場的買方= PE/VC,主要投資對象是非上市公司,折騰上市了賺錢;區別是PE更偏後期,VC偏早期。

代表機構:

外資PE:黑石、凱雷、KKR、紅杉(美國是VC,國內跟接近PE)、淡馬錫等,

中資PE:知名的有鼎暉、弘毅、達晨等,中科招商、九鼎這些另類也做出了令人感嘆的業績

外資VC:高瓴資本旗下的清流、IDG等

中資VC:達晨創投、深創投、經緯中國、北極光等

2. 二級市場的買方=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資管、QFII、財務公司等,主要投資對象是已上市公司,簡單說就是,炒股票的。

2.1 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就是透明、公開的基金,替廣大人民群眾炒股票的基金。內部分為投研部門(負責買股票)、市場部(負責賣產品),和運營清算等後台部門。

代表機構: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工銀瑞信等

2.2 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也就是不透明不公開的基金。因為相對公募來說機制的靈活,監管的寬松以及對人才的激勵,普遍投資效益好於公募。許多公募的明星基金經理紛紛轉私,深圳前海、上海民生路都有私募一條街,很多領軍人物都是證券市場上的大拿。

代表機構:重陽、澤熙、景林等

這兩類公司最重要的崗位是:研究員(外資公司叫analyst),也就是分析宏觀、行業和公司情況,形成內部報告,向老闆推薦買不買或者賣不賣這家公司。說人話就是,花錢的人。(與之對應的是募資的人,也就是找錢的人,一般由老闆本人兼任。)

平時的生活狀態就是:出差調研,回家寫報告;上班看盤,下班勾兌股票。

根據一項向1800多名高校金融學子發出線上的投票鏈接,題目為「你最想從事的第一份金融職業是什麼「,答案如下:

具體金融行業細分崗位排名TOP 10:

(二)資管篇

資管,全稱資產管理,總體來說做得是融資的事情。有簡單的借通道,復雜的主動管理類項目的,把需要融資的企業、項目做成產品,募得資金,再投向這些企業或項目,自己賺取管理費。

信託公司原先一家獨大,由銀監會管理。規模突破11萬億之後,整個資管行業迎來了大開放,證監會、保監會也來分一杯羹,券商資管、基金資管、保險資管等都進行了一定得放開,與信託公司共同逐鹿大資管。

券商資管與基金子公司及信託公司在完全同等條件競爭,而保險資管一直享受著保監會各種給力的政策,不但保險資金運用范圍拓寬,也獲准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以資產計劃、債權計劃形式參與資管市場。目前也在開展MOM、FOF等新興創新模式的產品。

資管內部的崗位,簡單的來說,就是有人負責市場開發,有人負責投資。主要招聘的崗位是跑機構(包括銀行、企業等)的銷售,和研究市場的投研人員(包括股票、債券等多種金融產品)。應屆生的面試流程比較general,關於產品和投研能力,主要也靠日後的培訓。應屆生一般也不會直接定崗,而是內部學習一段時間後,確定具體方向是銷售,還是產品設計,還是投資。所以招聘時主要是考察申請人的綜合素質。

代表機構:

信託公司:中信、上國投、平安、興業、中誠、中融等;

券商資管:中信、國泰君安、海通、東方、華泰、齊魯等;

基金子公司:民生加銀、招商財富、萬家共贏、平安大華等。

(三)銀行篇

銀行分為國有股份制銀行(5家,中農工建交)、政策性銀行(3家,國開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商業股份制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地方性商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匯豐、花旗、渣打、星展、)。政策性銀行是政策的執行者,蒙著面紗的銀行人。國有股份制銀行網點多,規模大,收費多。商業股份制銀行業務多創新,輕便靈活,收費多優惠。外資銀行起點高,業務窄。農村商業銀行各自為政,面向廣大農民。地方性商業銀行當地政府有傾斜。

銀行里的分工很是復雜,但是無論什麼銀行,無論怎樣劃分職位,大的前提是不會變的。主要分幾大塊:

前台(營業,對客業務,資金市場交易)

中台(風險控制部門)

後台(業務操作部門)

基盤業務部門(行政,人事,總務,it等等)

從總行到分行,再到支行大概有這樣幾大業務板塊:

支行:網點行長、理財經理 、櫃員、大堂經理、個貸客戶經理

總行/分行:

公司業務部:主要負責對公業務,審核等,是銀行最核心的部門

個人業務部:主要負責個人業務,居民儲蓄,審核,主要在各個零售網點

私人銀行部:負責開發和維護高凈值客戶

國際業務部:主要負責國際打包放款,國際電匯,外匯結算等

信貸審批部:負責各類貸款審批等

資金營運部/風險管理部/合規部/計劃財務部/會計結算部等

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外資銀行,在招聘的時候一般都以「管培生計劃」開始,國有銀行一般會在支行做一年的櫃員,然後根據總行需求進行調配,進入不同部門;外資銀行招聘人數較少,比如匯豐、DBS、DB每年都會有固定的招聘。DB主要針對風控等後台,匯豐有為公司培養管理層的管培生計劃,未來發展較為誘人。招聘時,對技術性問題要求不高,主要看學生的綜合背景和素質,大部分會面試筆試同時進行。

總體而言,對公業務是大家都想去的,私人銀行比較少有應屆生,也需要帶客戶,其他業務部門偏中後台,待遇和發展都不如對公。四大行的對公業務對象主要是大的國企,股份制銀行在民營企業中分一杯羹。銀行的工作穩定,強度不大,因此也是不少同學們的首選。

熱點內容
上海智能化金融雲有哪些 發布:2025-01-13 02:58:48 瀏覽:345
哪個股票軟體大數據結構 發布:2025-01-13 02:58:41 瀏覽:895
期貨瀘銀指數是什麼 發布:2025-01-13 02:58:03 瀏覽:919
全網發行股票漲停板多 發布:2025-01-13 02:51:39 瀏覽:263
哪個app可以即時看基金漲跌 發布:2025-01-13 02:45:20 瀏覽:671
外匯基金開戶需要什麼條件 發布:2025-01-13 02:28:27 瀏覽:436
徐工集團股票歷史 發布:2025-01-13 02:11:24 瀏覽:120
亞太科技股票分紅記錄 發布:2025-01-13 02:03:56 瀏覽:393
股票軟體可用怎麼到可取 發布:2025-01-13 01:41:23 瀏覽:832
幫做期貨操盤要什麼條件 發布:2025-01-13 01:34:01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