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股票交易市場
㈠ 什麼是反應倫敦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重要尺度
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
這一指數覆蓋倫敦證券交易所大約80%市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反映倫敦證券市場股票行情變化的重要尺度。
創立於1984年1月3日,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最大的一百家公司的股票指數。它由倫敦金融時報編制。該指數是英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歐洲最重要的股票指數之一。
相關的股票指數包括富時250指數(除了100家最大的公司以外接下去的250家最大的公司的股票指數)和富時350指數(富時100和富時250指數的結合)。
簡介:
富時100指數的成份每季度決定一次。截止2005年12月31日,指數成分中六家最大的公司分別為:英國石油公司(BP)、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匯豐集團、沃達豐、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和葛蘭素史克股份有限公司。
FTSE 100指數由世界級的指數計算金融機構FTSE(富時指數有限公司)所編制,自1984年起,特別挑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交易的100種股票,其成分股涵蓋歐陸9個主要國家,以英國企業為主,其他國家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芬蘭、瑞士、瑞典、荷蘭及西班牙。
為世界投資人歡迎的金融商品之一,和法國的CAC-40指數,德國的法蘭克福指數並稱為歐洲三大股票指數,是當前全球投資人觀察歐股動向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㈡ 英國股市那年開始的
1551年,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資者是
喜歡探險的倫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證券交易所最早卻產生於1611年的荷蘭
㈢ 英國王室靠什麼獲得收入的
英國王室的收入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方面,它由英國君主提供資金,更重要的是,來自飛地和英國王室成員的私人收入。雖然你是皇室的一員,但英國的王子、公主和妾也需要工作,納稅,並要求所有的人。因為根據英國的規定,除了女王的直系繼承人查爾斯王子的後代之外,女王的其他子女和她的子女無權獲得國王的錢。
在本財政年度,這些人從他的口袋裡拿走了380萬英鎊。查爾斯在各種官方和慈善活動上花費了610萬英鎊,其中50.7萬英鎊用於招待會,3.5萬英鎊用於捐贈和禮物,72000英鎊用於水、電和天然氣。
㈣ 哪裡有有個英國人利用股票下跌賺錢新聞
世事輪回。
16年前,匈牙利裔美國人喬治·索羅斯帶領量子基金做空英鎊,在1992年9月15日輕輕鬆鬆的放倒了英格蘭銀行,從英國賺走了10億美元後,還讓後者不得不退出了歐洲貨幣計劃——否則今天的歐元會更強大。
今天,一個跟美國財長同姓的人也在做空英國,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和他的對沖基金公司保爾森公司(Paulson &Co.)砸下了超過10億英鎊做空英國的金融股票。在華爾街諸多對沖基金經理還在為如何處理掉手頭重倉持有的雷曼股份而焦頭爛額時,約翰輕松且愉快。
8月份,約翰·保爾森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78位。
做大的做空者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英國金管局近日的一份監管文件顯示,約翰·保爾森是英國銀行類股最大賣空者之一,英國五大銀行中有四家均為他的押注對象。他持有的倉位包括對巴克萊銀行(Barclays)股價做空3.5億英鎊,對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股價做空2.92億英鎊以及對勞埃德(Llyods TSB)銀行股價做空2.6億英鎊的押注。
鑒於近期以來的華爾街「金融海嘯」,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於9月18日起發表聲明,臨時禁止投資者建立新的做空金融類股的頭寸,並要求持股超過0.25%的空頭自23日起每日進行披露。該禁令的有效期持續至明年1月16日。本周FSA又一次強調將嚴厲打擊賣空禁令頒布後膽敢以身試法的做空者。
FSA公布了34家禁止做空的金融股名單,包括哈利法克斯(HBOS)、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勞埃德TSB銀行、匯豐控股等大型商業銀行以及標准人壽、聯合信貸等金融公司。而約翰·保爾森押注的這些銀行均位列其中。
盡管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近日來對賣空者實行了越來越嚴厲的禁令,但對於做空金融類股習以為常的對沖基金顯然並不甘心。反對者們表示,市場目前跌幅過大,是資金流動性匱乏造成的。賣空行為並不是金融類股暴跌的罪魁禍首。
而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約翰·保爾森已經在准備華麗轉身。據稱,保爾森一直極度看跌金融業,但當價格跌至他的目標價位時,他將買進各種抵押貸款證券以及銀行和金融機構股票。他在9月中旬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由於英美金融股一直萎靡不振,該公司基金正在考慮幫助困境中的金融機構進行資本調整。
據聞,約翰保爾森將於10月1日發行「恢復」基金。有投資者聲稱,這將招募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有理由相信,做多隻是約翰試圖埋藏起他那熊市中令人驚訝的殺傷力。
約翰·保爾森的對沖基金成立於1994年,專注於合並套利。2005年以前,正當大部分基金經理還在為投資者樂觀的重復著「房地產神話」時,做多者通殺的年代裡,他的基金並不顯山露水。
但是他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房地產市場里悄悄浮現的泡沫。
2006年7月,保爾森以1.5億美元資金開始為其第一隻做空次債的基金建倉。時至2007年1月,保爾森共籌集了10億美元專項資金。他的投資策略是買入信貸違約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貸款債務。信貸違約掉期,就是讓AIG集團陷入絕境的金融產品。
由於次債的影響並沒有在短期內浮現,2006年的房地產市場依然一片欣欣向榮,保爾森購入的信貸違約掉期(CDS)也因此賠錢不斷。巨大的壓力並沒有令保爾森懷疑自己的判斷,他堅持每天在紐約中央公園跑上5公里,一面是減壓,一面是培養耐心,「等待成功」。
18個月後,這筆賭注終於為他帶來了豐厚回報。2007年,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的轟然倒台掀起了美國次債颶風。而風語者保爾森則在這場颶風中展開了飛翔的翅膀。
哥對沖基金研究(Hedge Fund Research)稱,2007年前10個月,約翰·保爾森的Credit Opportunities I基金暴漲550%,成為去年美國僅有的30隻投資回報率超過100%的基金中一員;此外還有3隻基金的回報率超過了100%。
約翰在熊市中跨入全球最頂尖的對沖基金經理行列。
根據投資者估計,約翰旗下各只基金在2007年次貸危機中獲得超過120億美元的利潤。而他的保爾森公司2008年1月的資金規模也達到了350億美元。分析人士評價,「在金融市場歷史上,從未有一筆交易利潤如此豐厚。」
如果用約翰·保爾森自己的話來說,他在華爾街一夜暴富的神話一點也沒有神秘感可言,「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一頭牛或是一隻熊。我只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
鮑爾森逆勢操作取得成功
而在最近的熊市市場中,一些對沖基金卻照賺不誤。例如,管理350億美元的鮑爾森公司(Paulson & Co)是世界上最大的10家對沖基金之一,除了在去年房地產市場中大撈一筆外,該公司今年逆勢操作仍然很成功。
鮑爾森的制勝法寶是市場不好時做空,但是,大量的對沖基金做空會使得市場快速下滑。為此,美國證券委員會(SEC)今年兩次限制賣空。同時,監管部門也要求對沖基金增加透明度,要求對沖基金向證券委員會報告它們的倉位。
據《華爾街日報》10月17日報道,因為英國主管部門要求披露對沖基金的做空倉位,因此,據鮑爾森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鮑爾森做空了英國前四大銀行的股票,分別為巴克萊銀行(Barclay PLC)、英國抵押貸款銀行(HBOS PLC)、勞埃德銀行(Lloyds TSB)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這一次鮑爾森共賺5.4億英鎊。
此前,美國證券委員會已經限制799種股票的賣空,後來又將禁止賣空的股票增加到近1000種,而當時沒有受到限制的英國為此損失慘重,也被迫發出禁空令。因此,盡管美國的賣空禁令於10月8日解禁,但英國仍然維持這個禁令,並將持續到2009年1月。
領袖聚焦網站把鮑爾森封為美國金融界的新領袖,該網站在對鮑爾森的描述中說,鮑爾森的基本方法是購買許多金融機構和指數的信用違約保險,即人們常說的CDS。當房地產市場崩盤和大多數金融機構為生存而掙扎時,鮑爾森的公司在2007年獲利200億美元,而他本人收入35億美元,成為福布斯400位最富有的美國人中的第165位。
不過,鮑爾森仍然盡力保持低調——他不想在別人因為樓市下跌而痛苦的時候慶祝自己的成功。去年10月,他向美國致力於保護業主和家庭財產的一家研究中心捐贈了1500萬美元,為面臨房屋拍賣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
㈤ 求各國股票指數的名稱
代碼 名稱
NZ50 紐西蘭股市NZ50指數
N225 東京日經225指數
KS11 韓國綜合指數
AORD 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
STI 新加坡海峽指數
KLSE 馬來西亞吉隆坡指數
TWII 台灣加權指數
PSI 菲律賓馬尼拉綜合指數
HSZS 香港恆生指數
JKSE 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
SENSEX 印度孟買Sensex指數
RTS 俄羅斯RTS指數
OMXSPI 瑞典OMXSPI指數
OSEAX 挪威OSEAX指數
FTSE 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
FCHI 法國巴黎CAC40指數
AEX 荷蘭AEX指數
GDAXI 德國法蘭克福DAX指數
SMSI 西班牙馬德里SMSI指數
SSMI 瑞士蘇黎士市場指數
MIB 義大利MIB指數
BFX 比利時BFX指數
ATX 奧地利ATX指數
MERV 阿根廷MERV指數
IBOV 聖保羅IBOVESPA指數
XAX 美國證交所
GSPTSE 多倫多股票交易所綜合
DJI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MXX 墨西哥MXX指數
NYA 紐約證交所綜合指數
SPX 標准普爾500指數
IXIC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CASE30 埃及CASE30指數
TA100 以色列TA-100指數
㈥ 英國皇室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收入來源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1、790萬英鎊一年的財政撥款,這筆費用主要用於女王作為國家元首的日常開銷,也就是女王的「工資」。另有王室宮廷營運維護費、王室出行交通費等補貼來自納稅人。
2、女王名下也有主權地產「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經營收入可觀,但只能用於補貼王室的日常開支,不能作為個人收入。女王無權售賣,只有管理和經營權。
3、皇室地產、農庄收入,私人領地,從這些領地上取得的收入是不用納稅的。以及對皇室管理的建築對外開放收入的門票。
4、咨詢費,因為英國皇室的中立性,大量從政人員,希望得到皇室的建議,所進行的費用。
(6)英國皇家股票交易市場擴展閱讀:
1、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
2、雖然英王的確擁有實質性權力例如解散議會、宣戰、警告權等(與日本天皇沒有實質性權力的區別)。但英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統治者和三軍總司令,他的權力早已在1689年《權利法案》讓予政府的實際領導人首相和議會(現時都是通過民選產生)。
3、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國王可以行使建議權、警告權,但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不過最終也要在國王的同意權下認可生效。
㈦ 伊索克拉底的"論攤桌兌換商"一文,急求!
從攤桌兌換商走出來的商業銀行,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金融體系的主體。它辦理存放匯兌,把社會儲蓄轉化成資本,並配置社會資源;它辦理轉帳結算,創造存款貨幣,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它提供多種多樣的代理、委託、保管、服務業務,滿足人們生活中理財需要,已經成為最受個人、企業歡迎的「管家婆」。十年前,有人說「商業銀行快進博物館了」,的確,當代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商業銀行對企業融資減少。但是,商業銀行與時俱進,絕處逢生,在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之外,大量發展中間業務,使得現代商業銀行不僅沒有進博物館,反而站在了資本市場的潮頭,成為對多個盈利點進行風險管理的全能機構。
從第一張股票交易到現代資本市場
威尼斯很早就有公債券交易,1328年,佛羅倫薩也出現了這種交易,熱那亞還存在拋售和收購聖喬治銀行有價證券的活躍市場,到了15世紀,萊比錫出現了礦業股票的買賣。
股票的發行與交易,是股份公司的產生帶來的。但是,當它以白紙黑字的書面形式出現時,想轉讓並不容易,「股東」一詞也遲遲不被接納。盡管股票有很多優點,股份公司的推廣卻極其緩慢,這就從客觀上要求一種股票買賣的公共服務組織的出現。
1613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首創了這種交易市場。它不同於原來的證券買賣市場,不但交易數額大,而且具有流動性、公開性和投機性。交易方式多種多樣,除了買賣股票,賭漲賭跌,甚至可在沒有本錢也沒有股票的情況下進行投機活動。投機者空手賣出或空手買進,收盤時結算盈虧,交割差額。最初的股票是記名的,買主把自己的名字登上專門的賬本以後,就算擁有了股票。但是這種措施也無法杜絕投機,後來才使用不記名的股票。
當時參與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場的不僅有大資本家,也有普通的老百姓,他們聚集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館里。經紀人混跡於其中,努力使人們相信股價會如何如何,從而引誘投資者通過他來進行交易。一般人的交易必須通過經紀人,因為自己無權進入交易所。同時小投資者要了解股價的高低也只能通過經紀人,因為當時沒有真正的行市。阿姆斯特丹也因之成為當時歐洲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再加上荷蘭安全的公共債券,全歐洲的大部分資金都流往這個城市。
荷蘭證券市場的發展刺激了倫敦。1695年,英國的皇家交易所也開始買賣公債以及東印度公司和英格蘭銀行的股票。英國的交易情況和荷蘭一樣,投資者和經紀人都擠在交易所街的咖啡館里,著名的喬納森咖啡館成了最主要的證券交易場所。現代法國史學家布羅代爾在他的著作中,惟妙惟肖地記載了交易所中交易者的「切口」,甚至記下了街上小商販的叫賣聲。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手段,期貨交易、邊際購買(使用一小部分資金購入股票,以新購入的股票作為抵押介入其餘的股票), 以及「拋」、「收」、「多頭」、「空頭」等,在倫敦也統統出現了。然而1748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倫敦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館,經紀人的活動區域更加有限。經過多次籌劃,1773年,一幢新的建築在皇家交易所的背後修建起來,這個新落成的證券交易所,環境大為改觀,交易形式也更加正式。
與此同時,在歐洲的巴黎、布魯塞爾等地也出現了證券交易所,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場形成了。歐洲很快形成了一個集中、統一的交易市場,這就是社會化的、價格收益可以預期的證券交易場所。但是資本的趨利性使得當時的證券交易市場充滿了泡沫,南海泡沫就是一場帶有幾分滑稽的典型投機活動。
英國南海公司擁有英國在南海(即南美洲)的貿易壟斷權,公司為了圈錢還債,操縱者分幾次出售南海股票,並且一次比一次價格高。股民們蜂擁而上,股市空前活躍。投機活動使得南海公司股價直沖950英鎊,人們狂熱地參與其中,有的婦女賣掉自己的首飾來購買股票。就連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也屈服了,他開始時買了價值七千英鎊的股票,之後在兩倍的購入價格上賣掉了,後來被群眾的狂熱卷挾著,他又以更高的價格買回來,結果虧損了兩萬英鎊。他哀嘆自己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卻不能計算人群的狂熱。為了改善當時糟糕的局面,國王喬治一世提前從休假地趕回來,召開國會,提出必須有人承擔責任、受到懲罰,上議院摩爾斯•沃西大力主張把罪犯捆進麻袋投下泰晤士河。但沒有人指出這是因為投機者自己貪圖暴利和違背常識的必然結果。跟著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查出為了推動成立南海公司的立法,有權勢的人被贈予了免費的股票,包括國庫專員查理斯•斯坦霍普、桑德蘭伯爵和分別擔任郵政大臣與國務大臣的詹姆斯•克雷格父子,還查出財政大臣約翰•艾斯萊比也接受了八十萬英鎊的賄賂。在接下來的審理中,財政大臣艾斯萊比以「惡名昭著的、危險的和罪惡的」腐敗獲罪,並被投進監獄,二百多萬英鎊從南海公司的董事中追回,這些董事的土地、財產被充公。後來人們反思,如果政府能夠對金融市場保持一定的監督和管理的話,南海泡沫就不至於鬧到
㈧ 英國皇家郵政集團的即將出售
英國皇家郵政私有化,在討論多年之後,終於落實在今年實行。英國政府將在今年秋出售皇家郵政集團的大多數股份,供公眾購買,以推動其上市。
英國商務大臣文森特·凱布爾在當地時間10日宣布,政府將在明年3月底前出售英國皇家郵政集團的多數股票,最快在今年秋季,使其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預計可籌得30億英鎊(約合280億元人民幣)資金。
這意味著有近500年歷史的郵政公司將實施私有化,這次是上世紀80年代英國天然氣集團私有化以來,英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國有企業私有化。
近年來,現代通訊發展迅猛,人們已經很少寄信。但近年來網購、郵購興起,在截至3月底的上一財年,皇家郵政年取得4億英鎊(約合37億元人民幣)的盈利,較上一財年翻翻,轉虧為盈。
對於皇家郵政私有化,有民眾認為私有化肯定會引起裁員及減薪,郵政職工也會面臨失業,較小的郵局也會倒閉,這將導致不少人進行罷工遊行。
為減少改革阻力,商務大臣凱布爾稱,政府打算把10%的股權無償派發給皇家郵政集團員工,條件是後者3年內不得出售這部分股票。
㈨ 歐洲主要股市名稱
一般將以下三個視為歐洲主要股市:英國股市,德國股市,法國股市
代表性的股市指數是:德國DAX3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
這些股市指數行情都可以在英為財情上找到:環球股指代表了整個股市的股價表現和走勢。
各只股票行情也可以在歐洲股市網頁鏈接頁面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