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交易 » 金融市場學股票交易

金融市場學股票交易

發布時間: 2022-01-21 23:15:20

『壹』 股票融資 金融市場學 急求

收益:(76-70)x100 - (70+76) x 100 x 1.425%0 - (70 x 100 x9% / 365 )x 37 =?

『貳』 金融市場學的各種金融投資理論比較

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發表了一篇題為《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的論文,於1970年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化,並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有效市場假說有一個頗受質疑的前提假設,即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有足夠的理性,並且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該理論認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准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
有效市場假說提出後,便成為證券市場實證研究的熱門課題,支持和反對的證據都很多,是目前最具爭議的投資理論之一。盡管如此,在現代金融市場主流理論的基本框架中,該假說仍然占據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羅伯特·J·席勒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研究資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採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三名經濟學家「為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幾乎沒什麼方法能准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
「這些看起來令人驚訝且矛盾的發現,正是今年諾獎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學院說。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瑪和羅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學術觀點,前者認為市場是有效的,而後者則堅信市場存在缺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至今為止人類對資產價格波動邏輯的認知,還是相當膚淺的,與我們真正把握其內在規律的距離,仍然非常遙遠! 1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發表了題為《期望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類風險決策過程的心理學理論,成為行為金融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簡稱BF)是金融學、心理學、人類學等有機結合的綜合理論,力圖揭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律。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並非只由企業的內在價值所決定,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它是和有效市場假說相對應的一種學說,主要內容可分為套利限制和心理學兩部分。
由於卡納曼等人開創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的分析範式,成為二十世紀80年代之後行為金融學的早期開拓者,瑞典皇家科學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爾·卡納曼等人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綜合運用經濟學和心理學理論,探索投資決策行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現今成型的行為金融學模型還不多,研究的重點還停留在對市場異常和認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歷史觀察上,以及鑒別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有系統影響的行為決策屬性。
大致可以認為,到1980年,經典投資理論的大廈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後,世界各國學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補和改進工作。例如,對影響證券收益率的因素進行進一步研究,對各種市場「異相」進行實證和理論分析,將期權定價的假設進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國演化分析專家吳家俊在其專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創造性提出股票市場是「基於人性與進化法則的復雜自適應系統」理論體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證券學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論內涵。該學說運用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以生物學範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統地闡釋股市運行的內在動力機制,為解釋股市波動的各種復雜現象,構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框架,實現可持續的高勝算博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作為一個全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演化證券學(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簡稱EAS)摒棄證券市場行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數學和物理學範式,突破機械論的線性思維定式和各種理想化假設,重視對「生物本能」和「競爭與適應」的研究,強調人性和市場環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股市波動在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復雜多變的「生命運動」,而不是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的線性的、鍾擺式的「機械運動」,其典型特徵包括: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節律性等。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波動既有一定規律可循,又難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確預測的最根本原因。
比較常用的演化證券學模型,主要有如下幾種: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當前,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作為證券學、生物學、進化論等有機結合的邊緣交叉學科,演化證券學已成為證券投資界的前沿研究領域,對於揭示股票價格形成機制及其演變規律,推動現代金融理論的多學科融合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以上關於證券市場運行規律的理論,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市場波動的內在邏輯」這個中心命題來展開的。
另外一些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則從股票交易的具體操作層面進行了技術性探索,主要包括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

『叄』 金融市場學里股票投資的風險種類和成因是什麼

我學的證券投資學里把股票的基本風險分為兩大類,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又包括市場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三種。
市場風險是指由於證券市場長期趨勢變動而引起的風險。股票行情變動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決定性的因素是經濟周期的變動。經濟周期的變化決定了企業的景氣和效益,從根本上決定了股票行情的變動趨勢。
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引起證券投資收益不確定的可能性。市場利率的變化會引起證券價格變動,進而影響了收益的確定性。利率從兩方面影響證券價格:一、改變資金流向;二、影響公司成本。一般來說,利率與證券價格呈反向變化。
購買力風險又叫通貨膨脹風險,是由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給投資者帶來實際收益水平下降的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是指對某個行業或個別公司的股票產生影響的風險,通常由某一特殊因素引起,與整個證券市場的價格不存在系統、全面的聯系,只對個別或少數股票的收益產生影響。
股票的非系統性風險主要是指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由於公司經營狀況變化而引起盈利水平改變,從而產生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可能。

『肆』 金融市場學(第二版)這門課程模塊三資本市場——股票市場的知識點有哪些

金融市場學(第二版)這門課模塊三資本市場——股票市場的知識點包含模塊導引,單元一股票,單元二股票發行市場,單元三股票流通市場,單元四證券交易所及場內股票交易活動,單元五股票的場外交易活動,單元六股票的價格與收益,。

熱點內容
境內企業股權轉讓給境外公司企業如何辦理 發布:2025-04-23 23:07:31 瀏覽:218
5g手機用什麼炒股好 發布:2025-04-23 22:58:40 瀏覽:53
英威騰上市時市值多少億 發布:2025-04-23 22:45:13 瀏覽:635
股票多少市值會被監控 發布:2025-04-23 22:16:12 瀏覽:157
高端個人理財培訓機構哪個好 發布:2025-04-23 22:08:50 瀏覽:232
海南創新科技股票行情 發布:2025-04-23 21:43:56 瀏覽:266
炒股軟體導入指標怎麼恢復 發布:2025-04-23 21:42:05 瀏覽:622
速遞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4-23 21:39:36 瀏覽:383
股票知識與投資 發布:2025-04-23 21:34:56 瀏覽:851
股市尾盤什麼時間建倉比較好 發布:2025-04-23 21:34:56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