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量的問題
1. 股票交易量的問題
1.是不是盤中沒有賣的我就買不到股票。
分析正確
2.是不是有人賣了,有人買入才是交易量。
分析正確
3.如果有人「賣了」(應該說想賣)股票,沒人買就沒有交易量。
分析正確
4.為什麼同樣的K線,有的有交易量,有的沒有呢?
這個問題問的好,好股爛股的差別,將在這里得到體現。舉個例子,一隻股票上漲末期漲了5%,成交量異常大,說明從現在開始想賣股票的人異常多,以後不會再上漲了,相反在上漲初期,漲了5%,就是K線一樣的意思,成交量異常少,比如ST股漲停,幾乎沒有成交量 ,因為持股的人都知道明天還漲停,就沒有人賣,就是賣也要等到明天,買股就買上漲初期沒有成交量的股票
5.假如盤中有人賣出1000手股票,有人又買進1000手,最終股價是沒有變化的么?股價可能變化也可能不變化,比如9.40元賣出1000手,後來又有人以9.50的價格買入1000手,那麼股價上漲。如果以9.40元買入1000手,那麼股價不變。如果以9.30元買入1000手,股價下跌0.1元
2. 股票交易量的問題
那個表示不確定方向。
3. 股票成交量的問題
股價高的時候人們會瘋狂的拋掉,所以讓出了一些股票,別人在這時候買進,所以成交量就相對來說會大增:股價高的時候盈利者當然會瘋狂賣出兌現利潤,這是常識。但是股價高的時候,雖有賣出,但不一定就會有人接盤,因為大家都不是「傻瓜」。只有在股價相對很低的時候,人們才會不斷買進,造成成交量的大增。
大家都知道股票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低的時候別人都捨不得賣掉,賣掉了就虧本或者根本買賺錢,所以成交量就低了:股價跌至相對低位,只有在人們看漲情緒的推動下,股價才會上漲,導致成交量大增,這是股市的常態。但是,當股市極度低迷的時候,即使股價跌得很低,也並不是馬上就有人買進,導致低價位的成交量持續低迷,這也是股市的常態。
為什麼人們喜歡高價買入股票,這樣還能賺錢嗎:人性的貪婪所導致。當股價不斷上漲的時候,刺激起某些人的貪婪之心,他們自以為股價還會不斷上漲,漲到天上去,於是,在貪心的驅使之下,追高買進,完全忘記了風險。這樣的一群人就是股市的陪葬者,股市歷史早已證明,不用贅述。
正確的股票操作方法應該是在股價被低估的區間積極買進,然後不管成交量如何,耐心持有,低估的股價遲早會被買家發現,從而積極買進推動股價上漲,然後再吸引貪心的人高價追漲,從而再次推高股價。
4. 股票交易量問題。
中性盤即盤中以撮合價成交的股票,既不是賣1價也不是買1價。
例如:某股票當前的「買1」價為10元,「賣1」價為10.10元。這時剛好有2個人想買賣股票,一個人想以10.10元(「賣1」)買入100股,另一個人想以10元(「買1」)價格賣出100股,他們的買賣指令同時到達交易系統,最後這100股的成交價就撮合為10.05元,計為中性盤。
5. 股票交易量大,但不上漲是怎麼回事
因為該股票的換手率也很大。換言之,一手買,一手賣,股價不變,同樣一萬手買,一萬手賣,雖然成交量變大了一萬倍,股價還是不變。股票交易量增大,只意味買的人很多,賣的人也很多,幾乎相等,所以股價不變,除非買的人很多,賣的人少,股價才能上升。
股價的變化單單從成交量來分析則顯得片面。 總的分析要結合股價所在的位置和相對應的高度,還有業績是否說的過去。還要結合K線的形態,日線圖 周線圖來綜合看。
如果股價在相應的低位放大量股價卻沒漲,則說明有人賣出股票,但是買進的人更多,這種情況換庄的可能性較大。當然也不排除莊家對到來製造天量。 若是在相對的高位放大量,不管是漲還是跌都不是好兆頭。
(5)股票交易量的問題擴展閱讀:
對於具體某一種股票的價格變化,投資者容易了解,而對於多種股票的價格變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勝其煩。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務機構就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熟悉市場的優勢,編制出股票價格指數。
股票價格指數為度量和反映股票市場總體價格水平及其變動趨勢而編制的股價統計相對數。通常是報告期的股票平均價格或股票市值與選定的基期股票平均價格或股票市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價格指數。
當股票價格指數上升時,表明股票的平均價格水平上漲;當股票價格指數下跌時,表明股票的平均價格水平下降;是靈敏反映市場所在國(或地區)社會、政治、經濟變化狀況的晴雨表。
6. 股票成交量的問題
用戶的理解是正確的。
由於個股流通盤之間的差異,因此,單純的對比成交量無法區分股票交易的熱度。
所以,還需要考慮換手率。
7. 一支股票交易量大或小說明什麼問題呢
交易量的大小可以判斷股價漲跌的真實性.具體的說就是如果價格在漲,成交量也大,說明大家都看好這只股,那麼他很可能還會漲,而如果價格在漲,成交量卻不大,說明價格上漲只是少數人拉上去的,很可能很快就會跌回來.
同樣,如果價格下跌,成交量很大,說明大家都在拋盤,股價還會下跌;反之,如果股價下跌,成交量卻不大,說明下跌是少數人拉下去的,很可能很快就會漲回來. 這也是大莊家吸引更多的散戶投入的時間,股票價格下跌,可能會有很多人想抄底價。
而一隻股票不管漲跌交易量都不大的時候,就要慎重考慮要不要進,這樣的情況大部分是很多人在觀望。
你要看那個大單出入量,大單流入多的時候,股票會短時間上漲。
這就是所謂的量價關系
8. 股票成交量問題,懇請您幫忙。
1、成交量,就是股票買賣交易成功總量。
2、有的以賣出成交,有的以買入成交,成交量就是所有賣出成交和買入成交的總和。
3、Sell和Buy只是在有些軟體上有顯示,並不是所以系統都顯示,屬於公式的一種。
4、正常的顯示是:外盤(買)和內盤(賣),它們相加的量就是一天的成交量總和。
9. 股票交易 股價和成交量的問題
理論上說:買賣雙方始終都是平衡的。有成交就一定有買賣雙方。所以供求關系始終都是平衡的。之所以有漲跌是因為買賣雙方的賣賣意願不一樣造成的。當買方的買入意願較強時、買方就會有人願意不斷的以更高的價格從賣方的手中接過股票過去,而此時賣方可能還是處於過去常態下的賣出意願,他們往下壓價賣出的力度就抵不上買方強烈的買入力度,而此時價格就會出現了上漲的形式。反之,當賣方賣出的意願較強時、賣方就人不斷的主動出貨,一個比一個出的貨價低。而此時買方的買入意願較差,他們只喜歡在下方掛單抄底,而不願意出高價去追高著買入股票,所以股價就表現出只下跌而沒有大反彈的情況。
關於連續大漲大跌之後有誰還再去買賣的問題:這是因為人們對事物的不同看法造成的,有時你見到價格已經漲了三個漲停板了,你覺得太高了、不追了。可是有人覺得這個題材不錯,這個股票是重大重組、或者是市場龍頭。股價可能會翻一番,所以他願意在高價買入。反之當你見到股價連續下跌時甚至跌停時,你不敢介入、你可能會感到恐懼。可是有人就願意買,因為他事物的看法不一樣。他覺得下跌正好是介入的好時機。他可能會套用巴菲特的話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其實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看漲的人和看跌的人是幾乎一樣多。這一點在一些財經網站對後市看法投票上可以看到。或者去股票論壇拜訪你就會看到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關於最後一個主力出貨的問題。這個要區分對待了。一般短線主力的持倉都很少。佔了個2%——10%的流通股。這樣的持倉量理論上是可以在兩天內出完貨。但是這講究技術水平的:如何激發市場的人氣熱情。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也是很難出貨。中長線的莊家除非趕上大牛市大行情。不然他們也很少持倉超過30%的流通股。因為市場上經常流動的股票也就是那20%、30%吃太多了市場就沒有成交量了。實際情況是中長線的主力都是出不完貨的。股價從10塊啟動漲到13塊出一部貨再往下打一段到11塊。再吸貨。又拉上13塊出貨做短線差價。
10. 關於股票成交量,總量最簡單的問題。成交量,總量的顯示是 如何構成
你說的買賣是指掛單,就是右上角的委託盤,只有報價合適才會成交。成交在右下角,就是經過系統處理,買賣雙方成交的數量。打個比方某人在10元掛單賣出1000手,現價9.90元只有等股價上漲到10元才會開始處理這個人的掛單。相反如果某人以9.90元賣出1000手,現價10元,那麼要看下面的接盤有多少,如果10元到9.90所有的委買盤只有200手,那麼就只成交200手,剩下800手依然在委賣盤上。
所以要區分清楚是委託買賣盤和成交量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