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有沒有股票交易
『壹』 民國時期老股票在哪賣
鑒寶,說不定是文物呢。他的價值要通過買賣來實現。如果他發展到現在公司很大也有可能兌換。
『貳』 民國時期股票交易抽不抽印花稅
民國時期股票交易也需要收取稅費的,這也是當時國家的繳稅的一種方式
『叄』 中國30年代初有無股市
當然有!!!
一場偉大的變革
中國股票市場的歷史可謂「淵遠流長」。據專家考證,中國最早出現股票,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而股份制度真正在中國出現,則是始於19世紀中葉李鴻章等人倡導的「洋務運動」時期。1872年,李鴻章籌建招商局,發行了中國歷史上真正稱得上股票的憑證。
至20世紀上半葉,隨著民族資產階級的出現和日益壯大,股份公司也不斷地建立,上海成為股票交易的中心,在抗戰時期,上海灘已有多家股票交易所存在。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於1946年5月發布命令,在上海重建證券交易所,並於同年9月開業。
對於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的股票市場,現在只能從影視或文學作品中找到回憶,茅盾的小說《子夜》給了我們太多的「股票市場人吃人」的記憶。以至於現代的年青人由於看不到因炒股票而跳樓的例子而感慨萬千:難道一夜之間小小的股票突然變得溫柔起來了?
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的時候,上海證券交易所被關閉。
『肆』 誰給我說下民國股票歷史
在已經挖掘出的清朝、民國時期的老股票中,銀行類(錢庄除外)股票有40餘種,除幾種價格在千元以下外,其餘的價格都在數千元至數萬元。銀行類股票的價格遠遠高於其它股票。在股票收藏中,銀行類股票自成系列。上海的股票收藏家趙善榮先生,自1998年初開始進行銀行股票專題收藏,至今已收藏銀行股票30餘種,在股票收藏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2000年3月,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為建立中國第一家銀行博物館,有意整體購買趙先生的銀行股票,趙先生開價80萬元,由於博物館的經費並不是很充足,而只好作罷。2000年4月9日,在上海浦東世紀金融大廈內,銀行博物館正式開幕,參觀者們對館內收藏的兩千多件銀行(包括錢庄),不同時期的印章、存摺、徽章、賬冊、支票、錢幣以及各類業務器具等展品充滿
了濃厚的興趣,但在這些參觀者中,卻很少有人知道:股份制對銀行的產生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清朝、民國時期全國共有銀行數百家,當我們翻開這數百家的銀行史時,我們驚奇地發現:這數百家銀行竟然全是股份制,這種特殊的現象,在其它各行各業都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可以說:是股份制培育了銀行,如果沒有股份制,就沒有銀行。而股份制的唯一標志就是股票。
經常有人問我:老股票中的銀行類股票為什麼這么貴?我和一些股票收藏朋友也常常探討這個問題,大家都認為:由於銀行業與其它行業的不可比性,也就決定了銀行業的重要地位。任何一家銀行的成立,都是必須經中央政府批准才行的。再有就是銀行史。由於是股份制創造了銀行,講銀行史就要講股票,股票是銀行的根,沒有股票又哪有銀行呢?
當一些錢幣收藏家看到了銀行股票時,他們感到很驚奇,對於股票大方得體的票幅,設計精美的印刷,多項內容
的填寫、簽署及印章,多年付息分紅等記載,自嘆他們手中的紙幣而不如,尤其是銀行發行的紙幣,經過印刷即為成品,如今有些存量較少的紙幣,價格已相當昂貴。但所謂的存量少也比銀行類股票存量大很多,因為至目前為止,還
未發現哪種銀行股票的存量超過30枚。在已挖掘出來的40餘種銀行股票中,有些還是孤品,而這些股票的價格相對於紙幣珍貴品種的價格卻低得可憐,這是很不應該的。
解放後的幾十年裡,股票作為資本主義的象徵,已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不勞而獲的臭名,使人們對它深惡痛絕。所以在改革開放初期,因為搞股份制,就有了姓資姓社的大討論。這種極不正常的現象,最終還是被扭轉了。今天的股份制已遍及各行各業。事實證明,它深得人心。而記載著股份制歷史的老股票,卻已被摧殘得所剩無幾,難怪老股票的收藏這么難。
有聰明的錢幣收藏家,設想在以後的錢幣展出中,以某家銀行的股票與錢幣相配套,以期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銀行類股票的難以尋覓,就又使他們望而卻步。銀行股票的發行量與銀行發行的紙幣是不能相比的,紙幣的發行量至少幾百萬元,而銀行的股本一般只有幾千股至10萬股之間,股票也是分為多種面值的,比如中國實業銀行,民國八年發行第一期股票時,總股本定為20萬股,股票分為壹股、伍股、拾股、伍拾股、壹佰股5種面值。民國二十二年換發新股票時,新股票上這樣記載著:本銀行資本暫以所收之3507400元為額,共計35074股。本銀行股票分為壹股、伍股、拾股、伍拾股、壹佰股五種。由此看來中國實業銀行的股票發行很艱難。14年中卻未招足額定股本的18%,可銀行發行貨幣時卻都是足額甚至是超額發行的。
如果我們認真分析銀行股票的價值,就會發現股票的價格並不是高了,而完全相反是太低了。銀行發行的紙幣,從輩分上講,是銀行的晚輩,更是銀行股票的晚輩。從數量上講,銀行紙幣的存量遠大於股票,僅此兩點,就說明銀行股票與紙幣間的價格倒掛是不正常的,股票這一新興藏品,由於只有5年歷史,參與的人還極少,正因為這樣,股票巨大的價值潛力,才會等待人們去挖掘。
大概就是這么多了,對於詳細的有幾只股票那是看國家會不會讓我們了解民國時期各方面的事情了。你也知道現在屁大一點事有可能和國家機密,或是國家形象扯上。
『伍』 解放前 民國的時候中國有股市嗎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後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間,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陸』 舊社會時期有沒有股市
舊社會時期是指哪一個時期呢 在中國 1920年 上海就出現股票交易所
在歐洲 則更早 200多年以前就出現股票交易。
『柒』 股票市場的歷史
股票簡介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種方式來讓公司獲得大量的資本金。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股票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在1611年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進行著股票交易,並且後來有了專門的經紀人撮合交易。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最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之一;股票已經成為大企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股票市場(包括股票的發行和交易)與債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內容。 (1)股票是一種出資證明,當一個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公司參股投資時,便可獲得股票作為出資的憑證; (2)股票的持有者憑借股票來證明自己的股東身份,參加股份公司的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發表意見; (3)股票持有者憑借股票參加股份發行企業的利潤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紅,以此獲得一定的經濟股票市場的影響作用。 股票持有者憑股票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發配取決於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發派股息,股東沒有獲得股息的權利。優先股股東可以獲得固定金額的股息,而普通股股東的股息是與公司的利潤相關的。普通股股東股息的發派在優先股股東之後,必須所有的優先股股東滿額獲得他們曾被承諾的股息之後,普通股股東才有權力發派股息。股票只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是參與公司決策和索取股息的憑證,不是實際資本,而只是間接地反映了實際資本運動的狀況,從而表現為一種虛擬資本。
歷史: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1991年8月28日-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暫停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隨後隨著國際金融局勢急轉直下,美國次貸危機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中國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現象使得上證指數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跌至1664.93點,跌幅超70%。 2009年上證綜指年內上漲62.19%,個股漲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價創新高的A股有330多隻(不包括新股),占總數的20%,而股價回升到6000點水平的股票,占總數的50%。 2010年年初開盤指數既告不利,上證指數在最初上漲了一段之後,又於1月27日跌破3000點。
交易市場
股票的一級市場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 一級市場的運作過程 (一)咨詢與管理 1. 發行方式的選擇:股票發行的方式一般可分成公募(Public Placement)和私募(Private Placement)兩類。 2. 選定作為承銷商的投資銀行。 3. 准備招股說明書。 4. 發行定價。 (二)認購與銷售 具體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1.包銷 2.代銷 3.備用包銷 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也稱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二級市場通常可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出現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場(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場(The Fourth Market)。 第三市場 第三市場是指原來在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移到以場外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換言之,第三市場交易是既在證交所上市又在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以區別於一般含義的櫃台交易。 第四市場 第四市場指大機構(和富有的個人)繞開通常的經紀人,彼此之間利用電子通信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CNs)直接進行的證券交易。 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是由證券管理部門批準的,為證券的集中交易提供固定場所和有關設施,並制定各項規則以形成公正合理的價格和有條不紊的秩序的正式組織。 場外交易市場 場外交易是相對於證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證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動都可稱作場外交易。由於這種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證券商的櫃台上進行的,因而也稱為櫃台交易(OTC,Over -The-Counter); 場外交易市場與證交所相比,沒有固定的集中的場所,而是分散於各地,規模有大有小由自營商(Dealers)來組織交易; 場外交易市場無法實行公開競價,其價格是通過商議達成的; 場外交易比證交所上市所受的管制少,靈活方便。 二板市場 二板市場(the Second Board)的規范名稱為「第二交易系統」,亦稱創業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主要是一些小型高科技公司的上市場所,是與現有主板(the Main Board)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二板市場的特徵: 1、前瞻性市場; 2、上市標准低 ; 3、市場監管更加嚴格; 4、推行做市商(Market Maker)制度; 5、實行電子化交易。
『捌』 民國時期股民用什麼方法進行股票交易
中國在民國時期還沒有股票,
我國最早發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為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隨後,上海的飛樂公司、深圳的寶安公司相繼發行了股票。
『玖』 民國時期有股票,期貨,外匯,債券市場嗎
你好!民國時期是1921年開始.中國股票市場開始是1988年.沒有股票.
更談不上期貨.外匯.
債券倒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