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股票交易
A. 中國實行cds和中國股市有什麼關系
先說CDS,這是用來做空樓市的金融工具。作為中國長久的支柱型產業,房地產業出現做空工具被視為它岌岌可危的先兆。而且有一種陰謀論,說最近這些買房的人正邁向深淵,具體不多說你應該懂!
好,再說股市。中國支柱型產業一旦坍塌,中國經濟會陷入低谷,更不用提金融市場。屆時光是市場信心也會崩潰。你肯定知道信心對股市有多重要。所以現在CDS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大家都會覺得早有蜻蜓立上頭。
純手打,原創,望採納!
B. 散戶怎麼投資CDS
買入持有cds的公司股票
C. 什麼是信用違約掉期(CDS)
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即信用違約互換,又稱信貸違約掉期,是進行場外交易的最主要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之一,是一種金融衍生產品,信貸衍生工具之一。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金融資產的違約保險。債權人通過CDS合約將債務風險出售,合約價格就是保費。
購買信用違約保險的一方被稱為買方,承擔風險的一方被稱為賣方,雙方約定如果金融資產沒有出現合同定義的違約事件(如金融資產的債務方破產清償、債務方無法按期支付利息、債務方違規招致的債權方要求召回債務本金和要求提前還款、債務重組等),則買家向賣家定期支付「保險費」,而一旦發生違約,則賣方承擔買方的資產損失。
(3)cds股票交易擴展閱讀:
2008年,人們才清楚地認識到美國經濟就像在CDS市場上走鋼絲,搖搖晃晃隨時都有跌落的危險。9月份,美國政府注資850億美元,挽救了瀕臨崩潰的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這一緊急援助措施也挽救了那些背負著以該公司債券為保險對象的CDS產品的投資者;這樣,政府的干預就避免了一起信用違約事件的發生。
但是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兩家住房抵押貸款巨頭在同一個月被聯邦政府接管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兩家公司被政府接管屬於信用違約事件。持有以兩家公司債券(或股票)為保險對象的CDS合約的投資者,有權根據合約條款要求得到賠償。
D. CDs市場的CDS存在主要問題
CDS裡面隱藏著重大問題。主要是這種交易不受任何證券交易所監管,完全在交易對手間直接互換,被稱為櫃台交易(Over-the-counter,OTC)。也就是說在最初成交CDS時,並沒有任何機制檢查來保證C有足夠的儲備資本。
CDS在剛被發明時是為了保護銀行在貸款時免受災難性損失的,這種方式後來逐漸為券商、保險公司、社保基金、對沖基金所熱衷。近年來這一衍生品的參照物又擴展到了利率、股指、天氣、石油價格等,催生了利率違約掉期(Interest Rate Swap,IRS)市場和股票違約掉期(Equity Default Swap,EDS)市場。同時原來分散風險的目的也被冒險豪賭所替代。而後交易各方對CDS的操縱,使這項發明將投行、銀行等帶進了災難。CDS這一債券衍生品現在變成了「衍生」出來的噩夢。
投資大師巴菲特在2003年便預言CDS是一個定時炸彈、大規模金融殺傷武器,並下令其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撤出CDS市場。5年之後,至今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正愈來愈驗證巴菲特的正確和遠見。
貝爾斯登事件後,股票市場、尤其是對沖基金發現了CDS市場上的保費的高低可以反映市場對一個公司還債能力的信任程度。公司的資產按優先分類,分別是抵押貸款、無抵押債券、優先股、普通股。
如果貸款、債券無法償還,公司必定破產,股東血本無歸。帶著這種「春江水暖鴨先知」、認為CDS保費比股價更能先反映出公司基本面的信念,對沖基金、投機客便對CDS保費上漲的公司進行絞殺,賣空這些公司的股票,同時大量散布謠言說公司無力償貸,將無以為繼,CDS市場和股市賣空交易的聯手正日益猖獗。操縱CDS市場和股市,CDS保費的劇增與股價的大跌,於是貝爾斯登、雷曼兄弟、AIG、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先後倒台,高盛和大摩幾乎被絞殺。這些大型金融公司終於倒在了十多年前自己發明的CDS產品中。
E. CDs市場的CDS的定價
CDS的價格一大部分取決於債券評級機構對債券的評定,三大評級機構是標普、穆迪、惠譽,市場穩定時,評級高的債券的CDS保費較為低廉,垃圾債券CDS則需要交易之初有一個頭款(Upfront)作抵押。
CDS市場規模雖然大於全世界的51萬億美元的股市規模,但遠沒有股市活躍。首先,CDS一筆交易的平均面額是數百萬美元,遠高於普通的股票交易,況且CDS交易中往往幾天內沒有資金過戶,而是在每年的3、6、9、12月的20日定期交付保費,直到該項交易的到期日為止,保費也僅是交易面額的零頭;其次,CDS在交易對手之間進行,屬於櫃台交易,沒有統一的交易所,價格不透明,完全由雙方議定,監管機構無從知道;再次,CDS的交易者均為投資機構,散戶無法進入這一領域。17家主要券商的交易量佔到整個市場規模的90%。CDS市場的流通量也並不活躍,一家主要券商的CDS部門一天只有幾十、幾百筆以單一債券為參照物的CDS交易。一筆交易要由銷售商與交易雙方反復拉鋸溝通。
此外交易對手即使暫時不出現違約,如果承擔的風險遠大於自己能夠賠償的風險,也會被對方要求增加資產以應對出現萬一。
F. CDS是怎樣做為衍生工具出售的為什麼違約可能性越大,越升值
同學,有問題只插網路註定是要杯具的
關於信貸違約掉期這種衍生品的解釋 來自某個網路以外的綠壩網路
信貸違約掉期是信貸與保險的衍生工具之一,合約由兩個法人交易,一個稱為買方(信貸違約時受保護的一方),另一個稱為賣方(保障買方於信貸違約時損失)。主要為約定期內信用違約提供一個高比率的保險業務,若擔保方沒有足夠的保證金,會帶了相當大的投機行為,若保證金充足其意義在於為信貸機構提供被違約時的本金保障。
當買方在有抵押下借款予第三者(欠債人),而又擔心欠債人違約不還款,就可以向信貸違約掉期合約提供者買一份有關該欠債人的合約/保險。通常這份合約需定時供款,直至欠債人還款完成為止,否則合約失效。倘若欠債人違約不還款(或其他合約指定情況,令人相信欠債人無力或無打算依時還款),買方可以拿抵押物向賣方索償,換取應得欠款。賣方所賺取的是倘若欠債人依約還款時的合約金/保險費。
有些信貸違約掉期合約不需要以抵押物便向賣方索償(理賠金額與保險費成正比),只需要欠債人破產(或其他合約指定情況)即可。這些合約的功能不局限於風險轉移(對沖),而是具有投機性質,例如買方可以以合約賭博某家公司快會破產一樣,而他從未對該公司作出放債。
用途
就像大多數金融衍生工具一樣,信貸違約掉期可以被投資者用作投機、對沖以及套利。
投機
由於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隨著信譽下跌而上升,而於信譽提升時下跌,所以信貸違約掉期容許投資者針對個體的信貸質素進行投機。假如投資者相信一家公司將會無力償還債務,那他就可以買入信貸違約掉期。相對地,假如他認為一家公司不太可能違約,那他就可以賣出信貸違約掉期。
舉例來說,一家對沖基金相信 AIG 將會無力償還債務。那它可以從花旗銀行處買入 2 年期價值 $1000 萬美元的信貸違約掉期,並以 AIG 所為參考實體,價差則為每年 500 點子(=5%)。
如果 AIG 真的在,比如說,一年後違約。那家對沖基金需要付給花旗銀行 $500,000 的費用,但會收到 $1000 萬美元(假設回收率為 0,而且花旗銀行有足夠流動性去填補損失),而賺取到豐厚的利潤。花旗銀行及其投資者則產生了$950 萬美元的虧蝕,除非銀行在違約前抵銷了一部份的倉位。
不過,假如 AIG 沒有違約,那麼這份信貸違約掉期將會持續兩年,而對沖基金則合共要繳付一百萬美元而沒有任何回報,所以會錄得虧損。
要留意在上述情況下還存在第三種可能性;那家對沖基金可以選擇在一段時間後賣出它的倉位,從而鎖死它的利潤或損失。舉例來說:
一年後,市場認為 AIG 比前更有可能違約,所以它的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從 500 點子「擴闊」到 1500 點子。這家對沖基金可以選擇將這份保障期為一年的信貸違約掉期用較高的價差賣回給花旗銀行。所以在兩年裡,這家對沖基金合共付出 2 * 5% * $1000 萬美元 = $100 萬美元,但收到 1 * 15% * $1000 萬美元 = $150 萬美元,因而盈利 $500,000(只要 AIG 在第二年並沒有違約)。
在另一個情況里,一年後市場認為 AIG 更不可能違約,所以它的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從 500「縮窄」到 250 點子。再一次,這家對沖基金決定對花旗銀行用較低價差出售這份有效期一年的金約。在兩年的期間內,這家對沖基金需要付出 2 * 5% * $1000 萬美元 = $100 萬美元,但會收到 1 * 2.5% * $1000 萬美元 = $25 萬美元,因而損失 $75 萬美元(只要 AIG 在第二年並沒有違約)。相對起沒有進行第二次交易而得到的一百萬美元損失,金額比較少。
這類型的交易甚至無需長期維持。假如 AIG 的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在一天內擴闊了幾個點子,這家對沖基金可以買上買入抵銷倉位的合約並在兩份合約的有效期內賺取小額的利潤。
對沖
信貸違約掉期也常被用作管理持有債務的信貸風險(也就是對方違約欠款的風險)。通常地,舉例來說,企業債券的持有人可以通過買入信貸違約掉期來保護他們的倉位敞口。如果這份債券違約支付,那麼從信貸違約掉期的所得可以抵銷債券的損失。
退休基金的例子: 一家退休基金持有由 Risky Corp 發行的 $1000 萬美元五年期債券。為了管理一旦 Risky Corp 違約欠債而損失的風險,這家退休基金從 Derivative Bank 買入承作金額 $1000 萬美元的信貸違約掉期。這份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是 200 點子。為了得到這份信貸保護,這家退休基金需要每年繳付 $1000 萬美元的 2%($20 萬美元),或者是每季 $5 萬美元的款項,予 Derivative Bank。
如果 Risky Corp 到最後也沒有違約,這家退休基金在五年內每季度要繳付 $5 萬美元給 Derivative Bank 並在五年後從 Risky Corp 收回 $1000 萬美元的本金。雖然合共支付了 $1 百萬美元的保護費用,從而減少了基金的投資回報,但是因 Risky Corp 違約而導致損失的風險也完全抵銷了。
假如 Risky Corp 在合約的第三年違約,退休基金將會停止繳付每季的保險金,而 Derivative Bank 則需要確保基金在 $1 百萬美元的損失中得到償還。這家退休基金依舊失去三年間繳付的 $60 萬美元,但假如沒有信貸違約掉期的話損失將會是全額的 $1000 萬美元。
套利
資本結構套利 是一個利用到信貸違約掉期的套利策略的例子。這個技巧是基於一家公司的股價及其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應該負相關的事實;也就是說,假如一家公司的前景改善,它的股價應該上升而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應該縮緊,因為它更不可能在債務上違約。相反,如果它的前景變差,其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則會擴闊而其股價則會下降。依據這項事實的交易技巧被稱為資本結構套利,因為它利用到市場的在同一個資本結構下的不同部份的定價無效性;也就是一家公司的權益和債務間的錯價。一個套利者在某些程況下會利用信貸違約掉期和股票之間的價差。舉例來說,一家公司宣布利淡消息而其股價下跌 25%,但它的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維持不變,那麼一個投資者可以預測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相應於股價最終會上升。因此一個基本的策略是買進信貸違約掉期並同時買進股票以作對沖。這個技巧會在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相對股價擴闊時獲利,但會在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相對股價收縮而損失。
一個有趣的情況是當一家公司發生融資收購時,公司的股價及其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負相關的關系會被打破。通常融資收購會導致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差擴闊,由於一大筆債務將會放進公司的帳目上。但這同時會刺激公司的股價,因為融資收購的買方通常會付出溢價
G. 金融衍生品里的CDS和MBS的關系和區別是什麼~~
CDS市場是信用違約互換市場。CDS是一種合同,全稱credit default swaps,意思是信用違約合同。CDS是美國一種相當普遍的金融衍生工具,1995年首創。CDS相當於對債權人所擁有債權的一種保險:A公司向B銀行借款,B從中賺取利息;但假如A破產,B可能連本金都不保。於是由金融公司C為B提供保險,B每年支付給C保費。如果A破產,C公司保障B銀行的本金;如果A按時償還,B的保費就成了C的盈利。但是這裡面隱藏著重大問題。主要是這種交易不受任何證券交易所監管,完全在交易對手間直接互換,被稱為櫃台交易(Over-the-counter,OTC)。也就是說在最初成交CDS時,並沒有任何機制檢查來保證C有足夠的儲備資本。這種方式後來逐漸為券商、保險公司、社保基金、對沖基金所熱衷。近年來這一衍生品的參照物又擴展到了利率、股指、天氣、石油價格等,催生了利率違約掉期(Interest Rate Swap,IRS)市場和股票違約掉期(Equity Default Swap,EDS)市場。同時原來分散風險的目的也被冒險豪賭所替代。
而MBS是最早的資產證券化品種。最早產生於60年代美國。它主要由美國住房專業銀行及儲蓄機構利用其貸出的住房抵押貸款,發行的一種資產證券化商品。其基本結構是,把貸出的住房抵押貸款中符合一定條件的貸款集中起來,形成一個抵押貸款的集合體(pool),利用貸款集合體定期發生的本金及利息的現金流入發行證券,並由政府機構或政府背景的金融機構對該證券進行擔保。因此,美國的MBS實際上是一種具有濃厚的公共金融政策色彩的證券化商品。
兩者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但都是引起08年金融危機的主要金融衍生品,貝爾斯通和雷曼兄弟都因為ABS和MBS而破產,美國國際集團則因為上述公司龐大的CDS而被政府收購。前年和去年MBS和CDS都分別在我國啟動,這些衍生品的不斷發展應引起投資者關注。
H. 信用違約掉期(CDS)是什麼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在眾多的金融危機分析文章中,始終沒有看到對這些問題的簡單明了的解釋。本文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 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CDS合同。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運行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 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 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上面 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 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 瀕臨倒閉。
I. CDs市場的CDS現狀
CDS市場最大的風險是交易對手風險。貝爾斯登、雷曼、AIG都是CDS市場最大的玩家之一,貝爾斯登、雷曼更是市場流通性的主要提供商之一,賬本上有與數百家交易對手的數百萬個交易。倒閉之後,多角債務比蜘蛛網還要密集,造成了CDS市場的極大混亂。也正因如此,防止交易對手的違約是3月份美國政府支持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兩組機構和人員正開發兩家中央清算機構,像股票交易所一樣,所有投資機構與該清算機構進行交易,徹底消除交易對手風險。芝加哥商務交易所集團(CME)將獨家開發以交易所為據點的CDS交易系統,數周內將能投入使用。而另一個小組是美聯儲紐約分行與17家大券商開發建立的一個統一的清算機構,17家券商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大通、瑞銀等。
此外美國證監會(SEC)和紐約州決定對CDS市場進行監管。
SEC正在調查CDS可能存在的欺詐行為,是否有人在利用CDS市場整垮雷曼、AIG。SEC現已從多家對沖基金搜集近期的對金融類公司股票、CDS交易的數據,所有數據要簽押。
紐約州也在行動,紐約州保險部門(New York Insurance Department)要求出賣某些CDS風險的交易對手必須是保險公司。該部門負責人一改以前的姿態,強硬表示CDS合約屬於「保險,從而必須受到監管的約束」。這一措施將在2009年1月起實施,適用於那些位於紐約州的確實持有參照債券或貸款的CDS交易對手。紐約州的交易對手佔有極大的市場份額,相信此舉將促使其他州、尤其是康州採取同樣法規。
J. 證券cds是什麼意思
CDS市場是信用違約互換市場。CDS是一種合同,全稱credit default swaps,意思是信用違約合同。CDS是美國一種相當普遍的金融衍生工具,1995年首創。CDS相當於對債權人所擁有債權的一種保險:A公司向B銀行借款,B從中賺取利息;但假如A破產,B可能連本金都不保。於是由金融公司C為B提供保險,B每年支付給C保費。如果A破產,C公司保障B銀行的本金;如果A按時償還,B的保費就成了C的盈利。但是這裡面隱藏著重大問題。主要是這種交易不受任何證券交易所監管,完全在交易對手間直接互換,被稱為櫃台交易(Over-the-counter,OTC)。也就是說在最初成交CDS時,並沒有任何機制檢查來保證C有足夠的儲備資本。這種方式後來逐漸為券商、保險公司、社保基金、對沖基金所熱衷。近年來這一衍生品的參照物又擴展到了利率、股指、天氣、石油價格等,催生了利率違約掉期(Interest Rate Swap,IRS)市場和股票違約掉期(Equity Default Swap,EDS)市場。同時原來分散風險的目的也被冒險豪賭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