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的本質就是估值
A. 炒股的本質是什麼
昨晚文章中提到市場風格開始發生轉化,藍籌股開始有走強的跡象。
盡管今天中小創有反抽的跡象,但資金沒有出現強勢介入的跡象,反而上證指數這邊出現了明顯的放量。
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的K線變化。
上證指數日K線
![](http://www.newgenesiscap.com/images/loading.jpg)
創業板指數開始縮量,5日線向下走,說明短期趨勢有所弱勢,所以,資金在介入的時候會猶猶豫豫。
所以,如果是短線資金,你會選擇哪一塊進行操作。
最近我讀了一篇小短文,裡面提及的內容,我還是很有感受的。
華爾街有兩位「炒手」不斷交易一罐沙丁魚罐頭,每一次甲方都用更高的價錢從乙方手裡買進,這樣雙方都賺了不少錢。一天,甲決定打開罐頭看看:一罐沙丁魚為什麼要賣這么高價錢?結果令他大吃一驚:魚是臭的!他為此指責對方。乙的回答是:罐頭是用來交易的,不是用來吃的啊!
這就是股價和股票所代表價值的關系。
所以,我們經常說炒股炒股,其實本質上炒的是股票的預期,而不是股票本身。
你也可以這么簡單的理解:
人什麼時候會高興?什麼時候會生氣?大體來說,受到贊揚會高興,受到批評會生氣。
股票也類似的。被追捧時會升,被拋售時會跌。
人們為什麼買股票?因為股票要升,要升。人們為什麼賣股票?因為股票要跌了,要跌了。
短短幾行字,大家用心去體會。
很多人之所以能夠在股市裡面生存,就是懂得這個道理,僅此而已。
操作了預期上漲的股票,賣掉預期下跌的股票。
B. 股票的本質是什麼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2)股票交易的本質就是估值擴展閱讀:
每個板塊的龍頭股票:
1、大盤指標股:中國石油、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石化、中國銀行、中國神華、招商銀行、中國鋁業、中國遠洋、寶鋼股份、中國國航、大秦鐵路、中國聯通、長江電力
2、金融、證券、保險: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深發展A、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信證券、宏源證券、陝國投A、建設銀行、華夏銀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
3、地產:萬科A、金地集團、招商地產、保利地產、泛海建設、華僑城A、金融街、中華企業
C. 股票價值本質是什麼 如何體現股票價值
最初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分離的是美國的帕拉特(S·S·Pratt),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的動態》(The mork of wall street,1903)一書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本質在於股息請示權其影響因素中,諸如:股息企業收益、經營者素質以及企業收益能力,其中以前者最為重要,其他的重要因素均屬影響股息的間接因素。帕拉特認為,在理論上股票價格與真實價值是一致的,但實際上兩者差異頗大。但他認為兩者差異的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財產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比較特殊而已。因為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來決定,不見得就會與真實價值完全一致。而且,除了形成股票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真實價值之外,仍有許多其他的影響因素,諸如:這種好壞消息、證券市場結構、「股市人氣」、投資氣氛等,加上絕大多數對上市公司的生產事業外行的投資人結合成的各種判斷,帕氏雖然強調證券市場的分析,但其理論尚缺乏「嚴謹性」,不明確之處頗多。
其後,哈布納(S·S·Hebner) 在《證券市場》(The Stock Market,1934) 一書將帕氏的論點加以補充,哈布納以股票價值和價格的關系作為投資的指針,而且利用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並強調股票標價格和市場因素與金融的關系,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與其本質的價值一致」,就長期的股價變化因素而言,與其本質的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他認為,「就長期來看,股票價格的變化,主要是依存於財產價值的變化。」此外,哈布納還致力於證券分析與證券市場分析的結合。
賀斯物在《股票交易》(The Stack Exchange)一書中, 則站在證券市場分析的立場,除了區別股票的價值與價格之外,再進一步確認股票的本質價值在於股息,強調股票價格與一般商品價格的根本區別點在於股票價值與市場操作有所歧異。
與帕拉特同時代的莫迪(J·Moody) 在《華爾街投資的藝術》( The Art Of Wall Street
Investing,1906)一書中,則認為普通股的權利重點不僅僅是領取股利權利而已,還要看「發行公司負擔其支出,諸如:公司債息、董事、監事酬勞、利息支出之後的可分配於股息之純收益之多少的大小來看。因為,大部分上市股票有限公司的收益情況變動幅度大,有時候扣除其他費用之後,企業收益變成虧損的情形也頗為常見。因此,對於普通股的議決權(參加經營權)與公司資產價值的的評價,需要加上「投機性」因素。
莫迪更強調上市公司產業別「質」的考慮,當時的兩大產業--鐵路與工業股票之中,前者富有安定性、發展性,後者具有較大的投機性。即使兩者收益一致,價格也會有所差別。因此,莫迪的著作中更進一步強調了資本還原率和風險因素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
探討股票價值本質的,還有戴斯(D·A·Dace)和埃特曼(W·J·Eiteman)兩人。他倆合著了《股票市場》(Stock Market,1952)一書。在該書中,作者從歷史, 法律的觀點來探討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從法律上規定股東的權利來把握股票本質。他們指出,股東有三個基本權利:(1)參加公司的經營決策權;(2)剩餘財產分配權;(3)股利請求權。但是由於現代證券流通市場的發達,中小股東越來越多,大部分的股東都沒有參與企業經營的打算,而且以分配剩餘財產目的才購買股票的已絕無僅有。從而,購買股票的目的於領取股息,而分配股息的多少又取決於企業收益,因此,作者認為,「投資人購買股票之際,實際上是買進企業現在和將來收益的請求權」。
D. 股票投資的本質是什麼
選擇未來盈利持續高增長的公司,在很低的價位買入,然後在公司盈利放緩,股價明顯超高時,賣出獲利
E. 股票的本質價值,在於買賣之間的價格差,還是在於股息
股票的收益構成,一是從股票升值中獲得收益,二是股息。
F. 股票盈利的本質是什麼
股市盈利的關鍵應該是時間,股市並不是一個可以爆發的地方,如果你想在股市裡一夜爆發就等於走上了歧途,股市的本質是為企業融資,把散落在民間的資金集到需要資金的企業中去,但這是一個自願的過程,所以就需要吸引力才能辦到,這個吸引力就是來自股票背後的企業,企業越優秀,對自己股東的回報率越高吸引力越大。
總結:股市盈利的關鍵,我認為要從三方面來看,一是要有正確的交易邏輯,股市不是一夜爆發的地方,要學會和時間做朋友;第二要正確的認識股市的本質,這是一個融資的市場,我們的盈利來自股票背後企業的反哺;第三,要有一套正確的交易規則,什麼時間可以交易,交易的方向在哪裡,怎麼操作要有統一性才可以。
G. 證券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證券交易是指已發行證券的流通轉讓活動。
證券交易的本質,在於證券的流動性特徵。
證券交易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上市交易,是指證券在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掛牌買賣。凡經批准在證券交易所內登記買賣的證券稱為上市證券;其證券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稱為上市公司。另一種形式是上櫃交易,是指公開發行但未達上市標準的證券在證券櫃台交易市場買賣[1]。
眾多的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股票,但不是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上市或上櫃交易的。股票要上市或上櫃交易,必須按一定條件和標准進行審查,符合規定的才能上市或上櫃自由買賣。已上市股票如條件變壞,達不到標准,證券交易所可以停止其上市資格。
H. 對大多數人而言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回答:「價值發現論」者會說,交易的本質是投資被低估的股票,即所謂「低買高賣」;「成長股投資」崇尚者的答案是投資於連年成長的個股,即所謂「買高賣更高」;「重組股」大玩家相信的是「公司再造」和大眾總會盲目追隨;「圖表派」試圖找出能夠持續獲利的形態模式;「趨勢崇拜者」一直在不停地嘀咕「趨勢是你的朋友」;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的追隨者致力於預測市場未來的模樣;更有某某英雄之類的充滿噱頭的江湖騙術,因為迎合了人們追求短期暴富的內在心理渴求,也能如「邪教」般地吸引一些信男善女……
價值發現論者會說,交易的本質是是投資價值被低估的股票;重組股的玩家相信公司再造和大眾總是會盲目的追隨;圖表技術派試圖找出能夠持續獲利的形態模式;趨勢崇拜者一直不停宣揚的則是趨勢是你的朋友;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的追隨者則致力於預測市場未來的模樣;更有一些充滿噱頭的江湖騙術,迎合了人們追求短期暴富的內在心理渴求,如宗教般的吸引一些善男信女。
人們都是根據自己的信念在思考和行動著,喜歡和憎惡一樣,投資者也都是根據各自的信念在進行交易。
作為一個職業者,必須是放棄自己的任何信念,追隨市場的信念;放棄自己的任何個人意志,追隨市場的意志;放棄任何理、概念和技巧根據市場現實的狀況做出階段性的交易戰略、交易策略並據此交易。
就如我們開車,一切都是根據路況和即時交通狀況而定,很少有主觀的成見活先驗的理論。而我們學開車時對車的掌握則是屬於基本方面的,這些基本技巧學會了,我們就把它內化成了習慣,然後根據路況來行駛了。
而市場中卻多數人做不到,在交易層面還停留於主觀的境地,主觀設想了一個自己推理的路況,然後理想的駕駛著,倘若是停留於分析層面的游戲還好,而一旦要依照這個交易,那問題自然就很大了。
尤其是在下跌的世道里,我們不斷的可以看到有人在猜測市場會反彈,此時表現最多的問題就是「市場會跌那裡去呢」市場一直在下跌,而這種言論充斥了各種可見可聽的輿論范圍。我們也總是可以看到很多投資人在重復著「抄底、被套、斬倉、再抄底」的故事。
同樣,上升世道也是一個道理。為什麼預測市場的拐點會成為投資大眾的一種普遍心理呢?這是由人們所特有的諸多心理本質所決定的。
人們的內在心理是講究「機巧」的。由於講究「機巧」的心理,很多投資人就自覺不自覺的忘記了他們來是市場交易的本質,或多或少的異化成為在市場尋找自己「比較聰明」的心理尉籍的工具,他們已經把追求市場拐點的成功猜測視為自己比市場多數人聰明或專業的依據,並自覺不自覺的走進了一個自得其樂卻沉迷於此的心理迷宮。
貪圖利益最大化、盲目追求暴利是人的心理本能。這種本能的作用使得這種猜測樂此不疲的內在動因,缺乏必要的定力亦是人性使然。
市場日間雜波的干擾,輿論推波助瀾的宣傳,周圍人的看法,手癢愛動的賭性本能,都往往動搖人們本就不強的定力並成為引發人們樂於尋找市場拐點的外在緣由,投資者對於指數或股價的心理定勢更是人們急於抄底的原因,這種心理定勢很容易使投資者相信股價或指數在某個所謂的歷史位置能夠見底,這種用歷史來說事的心理定勢在市場分析里是很常見的一種錯誤,典型的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
用歷史來類比是自然科學的范疇,而涉及人的市場還用這個去類比,則就太錯誤了。投資人應該如何淡化猜測市場的心理呢?具體說就是一要調整自己內在的心理結構,二要增強自己外在的觀察力。少一些追求機巧之心,多一點平實之到,少一點自認高明的幼稚思維,多一點智慧。很多人自己被這種非理性的心理控制還不自知,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關於市場目前的情況,市場中分析的太多,多的空的,理由各異,反正持不同理由就可以推論出不同的結論,這種東西太多,再此就不分析了,因為任何語言邏輯的強大,都只不過是主觀的一種,而市場邏輯是不是如此只有市場自己會告訴你,在市場沒有出現改變的條件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主觀認定。
你可以在分析的文字范圍大做文章,但對操作而言,大方向依然沒有任何的變化之前,市場就會依然沉浸在熊的范圍內,那在階段性策略上,就是長空短多,在有可操作條件出現時做一把,沒有時就是觀望,空頭的市場,紀律就更重要,並且絕不能主觀的去臆想猜測,那樣,少的是自己的錢,只要不具備條件,就是觀望,而且這個時期的非理性往往不自覺的就出現,一旦被這種非理性分得主觀猜測的賭性所控制,後果是很嚴重的。這在不斷抄底的人身上已經有很好的體現了。
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市場,如果不努力的去把過去的自己的觀念拋去而不斷的根據市場的變化來學習新的東西,那市場會淘汰你的,而熊市是最好的學習時段,這個時期是一個認識自己更好的階段。所以,面對熊市,要仔細的分析一下自己的心理特徵是什麼,是否已經掉進抄底的和猜測這種怪圈,從而更好的引導自己走到理性的方面。
I. 我一直納悶股票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股票買賣的本質上是一個風險交易,也就是風險和收益同時具有的交易。風險和收益對稱但是收益和風險並不對稱。成功的交易者總是在尋求低風險情況下的確定收益或者盡可能高的收益。
股票交易是有關於信念和心理的交易。保持良好的心態,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能夠忍受不斷出錯和承認錯誤的勇氣,能及時在判斷錯誤的情況下認賠出場;在自己判斷正確而股票並沒有出現大的上漲的情況,能夠耐心等待和蟄伏,黑暗不過是黎明到來前的幕布。沒有信念,就沒有信心和勇氣。
股票交易是一個高度強調風險控制的事情。在一筆交易開始構思和構建時,首先考慮的不是怎麼掙錢,而是怎麼不賠錢;其次是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因為過早入場可能會參與不確定的走勢,不吃魚頭不抄底,不吃魚尾不預測頂部,只是在耐心而自足的吃魚身就滿足了;在構建交易計劃時,止損是交易計劃必須的組成部分.止損是在這個市場持久生存下去和持續贏利的基礎。因為不是全知全能的,所以交易的關鍵是風險始終處於可控的范圍和狀態,而不是主觀情緒操作和賭博。在價格走勢觸及我們的止損價位時,不要猶豫地賣出。對於持續盈利的部位,讓利潤奔跑吧,但是也不要忘記止損和止盈。止盈和止損實際上是你交易的安全可控范圍,是基於持續穩健盈利策略的內核。在價格趨勢不斷上漲時必須跟價止損,而不是過早利了結。
J. 股票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股票在一級市場上市交易後,資金並沒有流入股份公司。而是由證監會託管。發行股票是是融資。融資的錢,由證監會根據上市公司的運營狀況,每年分批按項目劃撥到股份公司。
而股民交易股票的資金流入流出,均在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無關。也和證監會、股份公司無關。
二級市場是證券公司承銷股票後,分成幾個小部分賣出。其中一大部分在二級市場交易。股民的資金僅僅涉及二級市場。
股票買賣股票,資金流向「圈子」。即,一隻股票所圈的錢。例,一隻股票發行流通100股。每股10元。它需要圈100*10=1000元人民幣。如果股票價格上漲到每股20元。但流通股數不變。該股票圈住了100*20=2000元人民幣。所以,資金流入是進入了該股票的價格。即,虛擬價值。
股民向公司兌換公司盈利所得,即,上市公司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