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股票交易額多少
① 2005年6月和現在深滬股票市值各是多少
上證05年6月7。5W億左右對應指數1000點左右,現在是18。5W億
深圳05年6月1W億還不到,對應指數2500點左右現在是3。3W億
② 急,誰能給我 股票成交額、股票市價總值 及 股市總市盈率 的歷年數據好的加分
市盈率:
1993年 上海 42 深圳 43
1994年 上海 23 深圳 10
1995年 上海 16 深圳 9
1996年 上海 31 深圳 35
1997年 上海 40 深圳 41
1998年 上海 34 深圳 32
1999年 上海 38 深圳 38
2000年 上海 58 深圳 56
2001年 上海 38 深圳 40
2002年 上海 34 深圳 37
2003年 上海 37 深圳 36
2004年 上海 24 深圳 25
2005年 上海 16 深圳 16
2006年 上海 33 深圳 33
2007年 上海 59.24
2008年 上海 14.86
只能找到這么多
市價總值(億元) 流通市值(億元)
1999年12月 14440.72 4109.94
2000年12月 26596.32 8146.79
2001年12月 26934.51 7726.06
2002年12月 24921.42 7025
2003年12月 29400.65 7796.87
2004年12月 25714.07 7050.61
2005年12月 22856.07 6514.55
2006年12月 71117.95 15933.9
2007年12月 268497.27 63190.57
2008年12月 96875.31 31929.32
③ 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計劃
股權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由於歷史原因,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億股的總股本中,非流通股份達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國有股份。
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早已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塊「心病」,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隨著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其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
為此,2005年5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股改的開始,8月中國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出《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股改開始大規模推行。
一旦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伴隨著所有的股票都可以流通,股票市場將會以全新的姿態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確立金融市場的核心地位,廣義的證券市場將會迎來發展的新契機,最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的市場化改革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上市公司與非流通股股東由於不直接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對於二級市場價格的影響可以說是間接的,其影響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經營及業績造成的。由於利益目標的不一致,從利益博弈的角度看,非流通股股東與上市公司有侵佔流通股股東利益的動力;而權利地位的不平等,使之成為可能。
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了同股、同權、同價,原有的非流通股股東將真正關心起二級市場股價的變化,從而能更好的約束上市公司的行為,改善公司治理。另一各方面,上市公司回購股票、高管股權股權激勵等股權分置相關政策的出台,也將使上市公司更加的關心二級市場股價的變化。
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市場上多數股票的流通股規模較小,而目前市場上較為活躍的機構投資者由於資金規模較大,更加關心流動性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其投資則偏重於流通盤較大的股票,從而更加大了大盤股與小盤股之間在流動性上的差別。股權分置改革之後,市場上的可流通股數量大幅度的增加,使市場整體的流動性得到明顯的改善,從而降低了市場的流動性風險。
改革之前,股票市場制度性風險的存在,使其並不能很好的的反映宏觀經濟的變化,晴雨表的作用難以發揮。尤其2001年6月之後,由於市場一直存在著全流通預期,制度性風險隨時可能爆發,使得整體市場長期下跌,嚴重偏離了經濟周期的變化。我們預計,在股權分置問題解決之後,市場的制度性風險得以釋放,整體市場走勢與宏觀經濟周期相背離的現象將逐得以改善,股票市場經濟晴雨表的作用將得以發揮。
總之,股權分置改革對於改善金融市場、宏觀經濟環境,改善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提升上市公司價值空間,保護中小股民的利益,完善股票市場制度和降低股票市場的風險都起到了積極的、重要的作用,意義重大。
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是我國證券市場一項重要的制度性改革,這項改革必然會對上市公司和證券市場產生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1.股權分置改革提高了證券市場的固有功能。股權分置改革實質是推動資本市場的機制轉換,消除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異,強化對上市公司的約束機制,提高證券市場的固有功能。從長期來看對證券市場來說是重大利好,有助於營造證券市場長期上升的環境,形成並鞏固所有股東的共同利益基礎,使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降低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成本。
2.股權分置改革進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股權分置改革進程中存在著大量不確定性因素,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對流通股股東如何進行對價補償;試點企業改革後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推出的試點企業代表性如何,數量的多少與改革節奏的快慢;股權分置問題到何時才能解決完畢;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大環境下是否會有增量資金進入市場等。
3.首次公開發行的公司在新股發行時應如何定位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解決這一問題是股權分置改革的一個重要步驟,是全面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開始。從現實來看,長時間內停止發行新股,會影響證券市場自身的正常發展,而且會影響我國的經濟改革進程。
4.股權分置改革對證券市場所形成的擴容壓力。這里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公司以向流通股股東送股的形式獲取流通權,所送股份會使股市流通籌碼增多。第二種情況是非流通股股東所持股份獲得流通權後,非流通股變為流通股,會對市場造成的擴容壓力。
5.股權分置改革中切實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這項改革的核心原則。非流通股股東為了獲取流通權,必須向流通股股東出讓部分利益,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數量不等的對價補償,對價的兌現會降低上市公司的市盈率。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股權分置改革作為一項制度性改革,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從長期來看,它對證券市場無疑是重大利好,將奠定中國股市長期向好的制度基礎和市場基礎。
中國證監會於2005年4月29日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啟動了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的試點工作。在本次股權分置改革中,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中包含了向流通股股東贈送認購或認沽權證的內容,由此,我國內地的證券市場上開始有一定數量的股票權證流通。權證在股權分置改革中的具體應用有如下三種形式:
(1) 向流通股東贈送認購權證。非流通股股東以非流通股為標的,向流通股股東免費發送相應數量的認購權證,到期時採用股票結算的方式。流通股東可以轉讓權證或行權獲得收益,而非流通股則逐步獲得流通權。認購權證的價值即為非流通股股東支付的對價。認購權證的行權價格,可根據標的股票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流通股股東行權得到的股票可立即流通。
非流通股股東獲得流通權的股票數量及流通的期限限制有兩種確定方式:一是只有流通股股東行權獲得的非流通股才能夠流通;二是在贈送一定數量的認購權證後,相應數量的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並在一定期限和條件下不能流通。
(2) 向流通股東贈送認沽權證。非流通股東免費向每位流通股東發送相應數量的認沽權證。權證行使時,按行權價與當時股價的差額結算現金,或按差價與當時股價之比折算成股份送給流通股股東。以權證行權價格來鎖定對流通股股東的一定補償(現金結算或股份),權證上市後,所有非流通股份獲得流通權。
(3) 向流通股東贈送認購權證與認沽權證的組合。如果非流通股股東及流通股股東對股價的未來走勢均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市場波動比較大的情況下,認購權證及認沽權證搭配的方案,對非流通股股東及流通股股東都是有利的。在股價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如果非流通股股東不能判斷股價未來走勢,搭配方案可以使其支付較小的對價。對於流通股股東來說,如果不能判斷未來走勢,認購權證與認沽權證搭配的方案,也可以降低其風險。
在股權分制改革中,將權證作為對價方式具有很多優點。一是支付對價的定價市場化;二是權證類方案有利於實現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雙贏";三是上市公司可以實現"漸進融資"。同時,引入權證,也有助於開拓金融衍生市場。
④ 2005年12月中國保監會發布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內容摘要:免去劉明康的中國銀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尚福林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吳定富的中國保監會主席職務。2004年2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九條」,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第一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
第二任證監會主席周道炯
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
第四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
第五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
背景新聞
29日,新華社發布國務院任免消息:任命尚福林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任命郭樹清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任命項俊波為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同時免去劉明康的中國銀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尚福林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吳定富的中國保監會主席職務。
本報綜合消息
1990年11月26日,上海黃浦江畔,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不約而同的到場祝賀者中,有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劉鴻儒、中國建行行長周道炯,以及央行副行長周正慶。後來三人都被朱鎔基親點,先後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繼任者周小川和尚福林,同樣具有前三任主席的相似經歷,都擔任過央行的重要領導職務。
20年,資本市場的一切,緊緊地和中國證監會這個專職機構聯系在一起。劉鴻儒、周道炯、周正慶、周小川、尚福林,他們並非和其他的部長們有著顯著不同,而是因為他們執掌令無數企業和股民矚目的證監會,是資本市場讓他們成為萬眾矚目的人物。
劉鴻儒:資本市場的奠基人
作為前蘇聯頂尖級貨幣銀行專家阿特拉斯教授的得意弟子,劉鴻儒於1959年獲得副博士學位後回國。當時,國家金融人才奇缺,擁有貨幣銀行學研究方向和留學背景的博士更是鳳毛麟角。
在出任證監會主席之前,他兩次在關鍵時刻出手,拯救了中國股市。
1990年,時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的劉鴻儒,大膽向國家最高領導人諫言:股票市場的試點不能取消。1992年6月,他不失時機地藉助小平南巡為股市發展問題一錘定音的東風,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關於我國試行股份制的幾個問題》的文章,鮮明提出社會主義制度可以充分利用股份制的觀點。
1992年,在全國掀起的股票狂熱和深圳爆發的「8·10」股票認購舞弊案件,促使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迅速成立。當年10月,朱鎔基親點劉鴻儒擔任證監會首任主席。
建立監管模式成為劉鴻儒的開山之作。利用股票市場吸引外資,大膽進行證券產品創新,推出H股、N股,成為劉鴻儒開山鼻祖的重大貢獻。
在一年多時間里,劉鴻儒還主持制定《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和23個配套法規。
世事難料。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爆發,3月30日,劉鴻儒去職。
周道炯:矢志不渝的規范者
1995年3月31日,一位擁有30年財政生涯的老兵,被任命為中國證監會第二任主席。他就是周道炯,強化規范運行成為他始終如一的理念。
上任伊始,周道炯就不得不面對一個重大考驗:處理當年2月23日發生在上海的「327」國債期貨重大違規事件。他親自主持「327」國債期貨的後續場外協議平倉工作,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同年9月20日,中國證監會、國家監察部等部門公布了對「327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被以瀆職、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萬國證券、申銀證券公司合並。
此次事件的影響,無異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雷曼兄弟倒閉由此引發的資本市場動盪。
以此為契機,在1996年,周道炯親自主持並連續下發了《關於規范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關於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等「十二道金牌」,堅決果斷地處理了「長虹」事件、「華天」事件等90多起違法違規案件。周道炯「滅火隊長」的稱謂由此而生。
為在規范中求得更快發展,他向中央提出證券市場「九五」時期到2010年發展建議。時任國務院總理聽取意見並支持證監會依此推進實際工作。為此,周道炯果斷改革發行方式,將以往向各省下達發行額度,改為向各省下達上市家數,一大批大型國有企業實現上市。
他的以規范求發展理念取得良好成效。股指在他的任內,漲幅超過了100%。業內普遍認為,五任主席中,他的任期內是賺錢效應最好的時期。
周正慶:善用政策的調控家
1997年7月12日,時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主任的周正慶又兼任了中國證監會主席。細心的股民不難發現,在周正慶執掌證監會期間,政策介入股市調控的密度和力度更加空前。
周正慶赴任履新之際,正遇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當時國內非法發行證券和交易活動猖獗,證券公司大量挪用保證金,期貨市場突發事件頻出,這都成為這位資深金融專家下決心讓政策介入調控股市的充足理由。
從1998年開始,他嫻熟地運用政策杠桿組織實施了一系列關鍵戰役:
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場、證券機構、期貨市場、證券交易中心、證券投資基金等,尤其是關閉了牽扯到340萬股民、520家企業的41個非法股票交易場所。
運用政策手段營造牛市行情,是他最被爭議卻也是最為成功的得意之作。199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由他主導醞釀了一份《關於進一步推進和規范證券市場發展若干政策的請示》,由此引發了著名的「5·19」井噴行情。短短一個半月,股指上漲70%。
一年之中250多項法律法規頒布實施。1999年7月1日,歷經風雨的《證券法》正式施行,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2000年2月23日,周正慶離任。退下來後,他為證券市場鼓與呼的風頭更勁。他是所有卸任證監會主席中對中國證券市場發表言論最為直接和觸及問題要害最頻繁的一位。
周小川:崇尚監管的市場派
2000年2月24日,作為「中國整體改革理論」主要貢獻的經濟學家、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周小川出任中國證監會主席。
作為市場派的典型代表,他將市場化改革嵌入證券市場的監管之中。上任伊始的監管定位,就是證監會應該當好裁判員,不偏向、不下場。
嚴加監管,打擊黑幕也成為周小川整肅證券市場的主要功績。他以「基金黑幕」論戰為契機,開始施展他一系列強化監管的組合拳。
2001年3月,剛剛離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兼營運總裁的史美倫,被力邀加盟中國證監會擔任專司監管工作的副主席職務。隨後,股市黑幕相繼曝光,一大批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被立案查處。
2001年3月17日,公司上市的核准制正式啟動,而行政色彩濃厚的審批制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
自2002年開始,要求申請再籌資的A股公司,其最近一期的財務報告應分別經國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閱。
2002年11月8日,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制定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布,並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周小川任內所發生的「賭場論」和「推倒重來論」被廣泛認為是導致後來中國股市持續5年大跌的罪魁禍首。而實施4個月的國有股減持政策的失敗更加劇了股市的暴跌速度。
2001年至2005年,滬指從最高點2245點下跌至998點,暴跌56%,股市蒸發市值近2.3萬億元,投資者被悉數深度套牢,中國股票市場處於崩盤邊緣。
尚福林:股權分置的終結者
2002年12月27日,中國證監會又迎來了一位銀行行長出身的當家人,他就是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尚福林。他也成為擔任這一職位時間最長的掌門人。
上任伊始的尚福林,面對的是股市繼續在漫漫熊市中下滑。至2005年6月,股指終於跌破千點,幾乎所有指責的矛頭都對准了證監會。但也正是從這個被認為「推倒重來」的點位,中國滬深股市展開了一輪令人目瞪口呆又屢屢遭遇打壓的牛市行情,最高漲幅超過500%。
作為金融專家,尚福林深刻認識到,股權分置作為重大基礎制度的缺失,長期以來扭曲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影響證券市場預期的穩定,制約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發展的創新,要實現資本市場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徹底解決這一制度瓶頸。
為保證股權分置改革走向成功,股改制定了兩個操作原則:一是實行試點先行,協調推進,分步實施;二是統一組織,分散決策。
2004年2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九條」,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5月31日,證監會聯合國資委發布了《關於做好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兩部委用行動來表決心。
同年6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相繼出台鼓勵基金投資、向券商注資再貸款、暫減紅利稅、暫免支付對價產生的印花稅和所得稅、允許控股股東增持、推出權證等七項利好政策。並先後推出兩批共計46家企業進行試點。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當日上證指數暴漲超過8%。
2005年8月,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9月,《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正式出台。
截至2006年年底,滬深兩市共有1269家公司完成了股改或進入股改程序,市值佔比97%。隨之滬深股市開始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
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由最低點998.23點上漲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點,最大漲幅為513.6%。這也成為中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的最高點位。
遺憾的是,伴隨全球金融危機的不斷加深,2007年年底開始,股市一路狂瀉。一年時間里,滬指急挫至4459.11點,暴跌幅度高達72.81%。就是當前的股票指數,雖然比他上任時漲幅超過100%,但是,市場參與者大多虧損累累。
是指數錯了還是結構依然問題多多?一切還沒有準確的答案,投資者依然在堅守中追尋。
作為股權分置的終結者,尚福林主刀完成的這一重大改革,意味著經過20年的建設,中國A股市場真正邁入了全流通時代。這也成為尚福林任職以來的最大功績。而他主持推出的中小板、創業板和股指期貨,使中國資本市場的羽翼更加豐滿,在全球也更加顯得舉足輕重。(ZK5)
⑤ 中國歷史股市走勢
中國歷史股市走勢
中國股市歷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同日 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小平「堅決試,不行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年5月21日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
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需要上門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立法。
1999年4月16日,廈海發公告其股票將從4月19日起實行特別處理,成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第一批PT公司。
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1999年後,股市就迎來以網路為首的高科技風暴。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路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吳江絲綢 第一家可轉債公司發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當即表示:「國有股減持是一個利好因素。」,後來股民們認識到,減持就是變相攤派和擴容,而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是殺富濟貧。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1500點「鐵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台宣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由五部委聯合調研,由財政部主持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實行了3個月就被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了。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
2001年中國股市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股權分置也逐漸成了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裝。」「海歸派」官員又陸續推出了「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強力推行中,又在股權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從2001年到2005年,各種政策救市的老辦法悉數用盡之後,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國九條」也不敵頹勢,溫總理講話也被視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的呼聲成為交響。
2001年後中國股市開始過度擴容,盡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資額卻達到了近15年來融資額的40%左右。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上市企業仍舊千方百計「圈錢」,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從信誓旦旦到原形畢露,從欠債不還到以股抵債……而好的企業卻又紛紛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國有股減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股市仍義無反顧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這一生於政策、長於政策的大牛行情,終於還是死於政策失靈的陷坑裡延續多年的政策市終於走到末路:不僅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且管理層信用被嚴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單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國九條」《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04年,上證 180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 50指數樣本股成交額又佔到了上證 180指數的近 60%,資金正毫不猶豫地向藍籌股集中。
2004年有兩個「死亡」標志將被記入歷史:一個是,南方、漢唐、閩發、大鵬等靠「坐莊」為生的券商,資金鏈斷裂後難以為繼,或被接管或被清盤;另一個是,多年來威風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轟然倒下。
2005年 2月以來,上證指數絕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點之上。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 解決股權分置,就是中國股市必須要打的「遼沈戰役」。股市的「三大戰役」。5月9日,證監會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進入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程序。上證指數重挫28點收於1130.84點,再創6年新低。
原來激進的全流通主張者如韓志國、張衛星等卻表示:試點方案不利於流通股股東,同國資委討價還價也是太難。不是一個「純潔」的過程,是一個利益博弈的結果。
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這天股指跌破千點。上午11點06分,滬市股指跌至988.32點。
2005年6月8日暴漲瘋漲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和最大單日成交記錄,滬深兩市共有120隻股票漲停,兩市共成交317億元。「虛弱的井噴」。
2005年8月22日寶鋼權證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過股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七八十億元。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國際 中小企業板的第51隻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 全球最大IPO在滬港兩地同日開盤。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決定自5月30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受此影響滬指開盤4087點,跌幅5.71%,深成指開盤12651點,跌幅5.99%。
2007年,10月16日,滬指見定6124點。
2008年4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從即日起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千分之三調整為千分之一。
2008年9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稅率保持1‰。
同日,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⑥ 章建平的人物經歷
2000年,已經頗有實力的章建平到了國信證券杭州保俶路營業部,兩三年後,又去了新疆證券杭州慶春路證券營業部。2005年7月,章建平轉移到東吳證券杭州湖墅南路營業部,此後東吳證券杭州湖墅南路遷至文暉路,即為東吳證券杭州文暉路營業部 。 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章建平將當時僅有的5萬元資金投入股市,就此成就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1996年至1998年,炒股可以透支,應該說,正是這個機制,成就了他。1997年,他賬戶上的資金,已經從5萬元增長到20萬元,1999年達到500萬,一年後又到了3000萬元。」
2000年,章建平殺入剛剛推出的香港創業板,可惜才半年時間, 3000萬元資產,就虧了一半。經此一役,章建平據說理性了不少,從此順風順水,在2007年年末接觸中信證券和建設銀行前,幾乎沒載過大的跟頭。他的資金規模,也一直平穩上行。
2007年高峰的時候,章建平個人的資產,據說已經達到近20億元。如果把他放到中國最牛散戶百強榜,章建平是絕對的第一,即使放在2007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也能排到275位,同正泰集團老總南存輝並駕齊驅。了解其實力的人,都將其奉為浙江股市第一盟主。可供佐證的是,2007年,章建平在滬深兩市的交易額,光股票一項,據說就達到了700億元,平均每個交易日成交2.8億元。單單印花稅,他一年就給國家上交了近2億元。記者注意到,整個2007年,湖墅南路營業部在上交所的股票交易額,不過639.5億元,如果滬深兩市成交額相當,那麼章建平一人的交易量,就占據了整個營業部的一半強。據說2005年的時候,他的交易量曾占據90%份額。
從1996年進入股市後,2000年,已經頗有實力的章建平到了國信證券杭州保俶路營業部,兩三年後,又去了新疆證券慶春路證券營業部。章建平加盟後,新疆證券營業部馬上成為杭州證券市場最大的一匹黑馬。2002年,營業部排名全國743名,次年就躥到了270名,接下來兩年分別為317名、325名。2005年全國8大敢死隊棲身營業部,新疆證券杭州營業部排名第五。當時市場傳言,寧波敢死隊有核心成員轉戰這里,卻不知主力正是章建平。 2005年7月,章建平轉移到東吳證券,新疆證券營業部的交易額應聲而下,2006年就直線下降到1840名。顯然,章建平及其追隨者的離去,讓新疆證券一下從雲端墜入谷底。
「他有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既可以讓一個營業部絕處逢生,也可以讓一個營業部瞬間死去。」據說浙江本土券商財通證券總部、銀河證券杭州管理部等,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挖他過去,但因為東吳證券服務到家,一直未果。 東吳湖墅南路的總經理楊運是位女士,在服務客戶方面,有一般男性經理所沒有的細致。今年年初買下自己的私家車前,章建平每天早晚來回炒股,都由營業部一位高層開車接送,風雨無阻。營業部唯一的一輛轎車,幾乎成了章建平夫婦的接送車。
有一個版本的說法是:章建平還在新疆證券營業部時,有一次和寧波過來的一位敢死隊成員一起吃飯,楊運剛好也在場,席間端飯送菜,極盡殷勤,章建平當即被感動,之後終於下決心,移師此前默默無聞的東吳湖墅南路,並以一己之力,將湖墅南路推上一個又一個的龍虎榜,最終成為令市場刮目相看的浙江游資大本營。
東吳湖墅南路幾乎所有上榜股票,都是章建平一手主導的。他的風格與寧波敢死隊有些類似,就是調動巨額資金,博新股和強勢股,短線操作,見好就收。因為資金量大,交易頻繁,而且屢屢上榜,章建平早就被滬深交易所定為「瘋狂的投資者」,成為重點監控對象。據說有段時間,深交所幾乎天天給他打電話,有一次還警告他,再不收斂,就讓營業部總經理到深圳談話。
在章建平參與過的數百隻股票中,據說北辰實業和招商輪船是他賺得最多的兩只。
2006年10月16日,北辰實業上市,東吳證券湖墅南路買入92268946.62元,居買入榜第二。11月9日,北辰實業出現首次漲停,湖墅南路買入31769415.98元,排名第一。11月20日至22日,營業部又5次上榜,3天共成交1.54億元。
從10月16日上市時的3.27元,到12月6日收盤的8.91元,一個多月時間,北辰實業即大漲172%。在此期間,湖墅南路共上榜14次,累計買入2.5億元,賣出2億元。
幾乎與北辰實業同時,招商輪船也掀起了大漲行情。2006年12月1日,招商輪船上市首日,就從開盤的5.51元最高漲到了6.70元,收於6.37元。湖墅南路排在買入第一位,單向買入1.05億元,隨後三天招商輪船連續漲停,湖墅南路分別買入0.35億元、0.45億元、0.58億元,賣出0.65億元、1.09億元和0.5億元。到12月11日的7個交易日中,湖墅南路共上榜10次,累計買入3.3億元,賣出3.52億元。 在2隻股票上,章建平的獲利,據說就達上億元。
2007年12月14日(周五),章建平開始建倉中信證券,首次以84元左右的價格,買入1.68億元,第二個交易日,又買入2.23億元。 2008年1月8日,章建平嘗試拉升突破,當日動用資金5.3億強勢買入,中信證券最高拉至98.88元,但出乎章建平意料,中信證券沒能封住漲停,收盤時反而掉到了92.88元。次日,章建平火速出貨1.6億元。 這段時間,大盤尚在盤升,中信證券也有所上行。但1月15日,中信證券以98.35元開盤後,急速下跌,以94.04元收盤,此後幾個交易日,又狂跌不止,到1月22日收盤,股價已經跌到了72.57元。這中間的1月17日,章建平又補倉5468萬元。
章建平也許認為反彈的機會已經來臨,22日買入8585萬元。不料股價依舊埋頭下跌,1月30日開盤,只有69.01元。章建平眼看抬升無望,當日割肉7000萬元。
2月4日,中信證券罕見地大漲8.25%,章建平不敢戀戰,火速賣出2.5億元。不過章建平顯然不甘心以一敗塗地收手,2月13日,他又買入1.6億元,可惜中信證券實在不給他面子,之後一直沒有漲過,到2月22日,一度跌到了62.10元,章建平再次忍痛,賣出1.3億元。從12月14日到2月22日,章建平共買入中信證券13.6億元,賣出7億元,中間每次操作,幾乎都是虧損,目前大概還有5億資金被套其中。2個月時間,中信證券股價跌了25%,而章建平最大一次5.3億元的建倉,每股成本在95元左右,到2月26日,最低價已經探到了58元以下。章建平在這只股票上的損失,應該不少於2億元。
章建平喜歡同妻子方文艷一起炒股。不過方文艷其實不懂股票,只在交易室給丈夫做一些外圍的事情,比如接電話等。聽說方十分精明能幹,生活中除炒股外的事情,幾乎都是她打理。
方文艷的名字,一共在9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過。2000年年底,方文艷因持有111萬股撫順特鋼(第二大流通股東),首次亮相。2002年,她在新華醫療出現一次,其後就消失了整整3年。2006年,她高調復出,現身津濱發展(212.43萬股)、通化金馬(100萬股)、湖南投資(608610股)。2007年一季度,方文艷同時出現在SST幸福(209.8萬股)、飛樂音響(284.2萬股)、正虹科技(111.14萬股)3隻股票的公開信息中。因在連續20多個漲停、一度5544倍市盈率的SST幸福中成為第一大流通股東,方文艷曾引起媒體廣泛關注,不過除了一個名字,沒人知道她的底細。 方文艷還短暫持有過467萬股大唐發電,此後她就從公眾視野消失。
有趣的是,方文艷曾經銷聲匿跡的3年,正是其丈夫章建平頻頻現身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時候。 2003年三季度,章建平首次現身中科合臣,2004年,章同時在東方明珠、海虹控股、天奇股份、敦煌種業出現。2005年,又先後在清華同方、電廣傳媒、甬成功、南京港現身。有趣的是,夫妻兩人現身的次數,都是9次。而且兩人都是短線操作,名字在一隻股票上,從不出現兩次。因為時間錯開,兩人的名字沒有一次共同出現過。
據說章建平只有自己和妻子兩個股票賬號,沒有任何助手和智囊團,更沒帶徒弟,也不做委託理財。他習慣的是獨立思考,獨立操作。 20億資金,一年交易700億元。2008年1月8日,章建平光買中信證券的資金,就投入了5.3億元。
2005年7月以來,湖墅南路上榜的幾乎每隻股票,都是這對夫妻導演的。2月25日至28日,理財周報記者數次踏訪湖墅南路,都未能見到章建平夫婦本人。但通過遍訪杭州證券業人士,並多方求證,章建平的面目,已經大體清晰。
⑦ 請問中國解放後的股票發展歷史慨況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1991年8月28日-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暫停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隨後隨著國際金融局勢急轉直下,美國次貸危機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中國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現象使得上證指數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跌至1664.93點,跌幅超70%。 2009年上證綜指年內上漲62.19%,個股漲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價創新高的A股有330多隻(不包括新股),占總數的20%,而股價回升到6000點水平的股票,占總數的50%。 2010年年初開盤指數既告不利,上證指數在最初上漲了一段之後,又於1月27日跌破3000點。現在仍舊在3000點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