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交易 » 股票交易的感受

股票交易的感受

發布時間: 2024-10-18 16:18:49

股票市場悟到以後的感受。

談股市感悟真諦:
我們不再諱言金錢,因為富裕是我們的目標。金融業是最容易造富的,據說雷軍曾說股市的錢太好掙了,會把人荒廢掉。但是也有很多人,被股市整的血本無歸,甚至家破人亡也是有之。
那麼股市到底有多難?我認為世間最正確的真理,就是最簡單的道理和最基本的常識。
舉個極端的例子,上百萬培訓費的成功學培訓,是否符合基本邏輯?
普通大眾可能看不懂很多新概念若干光鮮包裝下背後的本質,但每個人都有最基本的常識。立足基本常識,就至少可以避開極端的情況。比如非法集資等種種超出正常范圍回報的「投資」。

試想一下,這種荒唐的事情如果可以,告訴你信息的那個人壓上全部身家都會投,為何要告訴你呢?因為他需要你來接盤,需要更多更多的你,盡可能長的支撐他的謊言。
回到股市,全世界最好的股票投資人,我們認為是巴菲特。其實巴菲特的投資年化收益不超過20%,或者應該更低。我們很多人進入股市的目標肯定比巴菲特要遠大的多。
巴菲特太老,我們都等不及像他一樣用一輩子來守望財富。中國人有自己的思維,中國人有自己的心理,所以我們可以用中國最主流的儒釋道三家思想來闡述股市投資。

第一,買入前要有儒家風骨。
我們不能聽風便是雨,聽消息買入股票的普通人大概率是那個擊鼓傳花最後接棒的人。儒家講究積極入世,要主動去研究,「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做事想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仁者先難而後獲」,這是基本常識,不付出千萬不想要天上掉餡餅。
此外,要有堅持選擇的標准。自己說服不了自己的不去碰。信心就是黃金。自己都不了解也沒有信心長時間去持有的股票,終究是不屬於你的。

第二,買賣時要有菩薩心腸。
買入賣出的時機,要有佛心,要有捨得的智慧。大家搶著要的時候就給他,大家都落荒而逃的時候要去入市去救救大家。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我記得有專門研究股民情緒指數的,用的就是這個思路。用投資者常用的話就是:別人恐慌的時候,我勇敢堅定;別人瘋狂的時候,我冷靜退出。

第三,買入後要學道家無為。
要有足夠的耐心學會無為而治,讓上市公司慢慢幫你賺錢。公司的事主要留給管理層操心,放手做股東老闆就好了。道德經說「為無為,則無不治」。
買入的一刻就沒有想著賣出,並且要抱著可以永遠不賣的心態。「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都說股市可怕,其實世事無非人心,把握基本原理,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貧窮是無能且恥辱的。用儒釋道三教法力為人生的投資來加持,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老子說,「富者贈人以財,仁者贈人以言」。吾竊仁者之名,姑贈汝以言語,一起為共同富裕的目標而努力。

❷ VC炒股是一種什麼體驗

由於一級市場的投資有很多保密義務,我想主要用我個人的股票投資來做例子。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資業績圖。下圖中紅色線的是「凈利潤」,藍色線是我的本金的變化,另外我還加了一個綠色的「標普500指數線」 用做業績比較基準。

為什麼他們會「鬆了一口氣」然後賣掉呢?核心原因就是他們受到了一種「非理性的情緒」的影響—— 「被套了」,有點郁悶,期盼著趕緊「解套」。但公司的長期股價走勢是取決於業務基本面的,和這種情緒沒有邏輯關系。

我在Facebook上市38美元的時候也買了一點,之後價格跌了又繼續買,在跌到19美元的時候重倉買入,之後歷經許多起伏都沒有賣,一直到我擔心WhatsApp對它的威脅才賣掉,在它並購了WhatsApp之後我又把它買回來了。我的邏輯見知乎貼"facebook社交網站會受到諸如微信等新的社交工具的影響嗎?"。

股價的波動也會影響我的情緒,但是我的投資決策是依據自己的獨立觀察和對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的判斷,每當股票價格波動或者我有交易的沖動的時候,我都會去看看有沒有新的我沒有掌握的信息,重新審視一下它的基本面(例如用戶增長、黏性、變現潛力),如果我的判斷沒有改變,而股價僅僅是因為市場情緒的波動而下跌,我反而會有「暗自慶幸」的喜悅,繼續買入。

另外一個情緒影響決策的典型例子是「佔便宜思維」。有個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讓我推薦股票,我說「好未來」不錯,我從23塊開始一直在買進。他說對啊我也特別喜歡這家公司。然後他把這家公司深刻而准確地分析了一下。我問他,那你買了嗎,他說沒有,主要是市場一直不給他機會,這只股票一直在漲,從來沒有調整過。這種「佔便宜」的心態,讓他不理性地去等待一個價格調整,結果反而錯失機會。

我有一個「基本世界觀」,就是「純理性的判斷」是最高效的,只要「情緒」參與了決策,決策的效率就會降低。然而大量例子證明,人類的本能不擅長在做決策時抵抗情緒的干擾。不但如此,它還常常「偷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怎麼「偷懶」。



三. 理解真實世界需要「用力思考」,而人類的本能總是傾向於「偷懶」



先分享一個我犯過的錯誤。朋友推薦過一隻股票給我,QIWI。這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俄羅斯公司,是「俄羅斯的支付寶」。我去找了一些投行的研究報告,發現它無論是交易金額,市佔率,活躍用戶數都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並且差距還在繼續拉大。而且它還有17萬個線下終端(相當於ATM和「村淘」的電商代下單終端),壁壘很高。當時的公司股價22美金,市值大約是10億美金,而且市盈率只有10倍多。我覺得它被嚴重低估,於是買入了。買入之後3、4個月就漲了近50%,於是我心中暗喜,又抓到一隻「十倍股」。

沒過多久,QIWI就開始跌了。我很奇怪,於是研究了一下,發現是因為石油和俄羅斯盧布對美元的匯率大幅下跌。我想,兩個貨幣的匯率短期取決於消息導致的供需變化,長期取決於購買力平價,而購買力平價的變化是很緩慢很痛苦的,所以俄羅斯盧布肯定會回升。於是我繼續買入。之後俄羅斯盧布果然回升了,我又心下暗喜。可是沒過多久,股價又跌了,而且這一次跌個不停。我再去找各種報告,也沒找到原因,於是繼續持有,又過了很久,我才發現除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還有兩個別的問題1)俄羅斯出了個新政策,導致QIWI的17萬個線下終端有一部分會被迫關閉,直接影響交易量;2)俄羅斯的年輕人中用QIWI的比例在降低,更多人開始用銀行卡直接支付。

看到這兩個新信息之後,我就斬倉了。不但全部利潤回吐,而且還虧了1/3。這個公司可能其實還是一個很優秀的公司,但是我真的不足夠了解,而且我也沒有時間去了解。說實話,這兩個問題為什麼會發生,我其實並不知道。回頭來看,除了一些人口、電商滲透率等統計數字,我對俄羅斯幾乎一無所知。為什麼我在買入和持有期間,覺得自己很懂這個公司呢?是什麼東西給了我這種虛幻的安全感呢?

簡單地總結,就是「偷懶」是人的本能,而我的本能把我給騙了。在這里,我總結幾個本能「偷懶」的例子。

1. 人的本能總是喜歡偷懶地依賴間接的信息,而不擅長獨立觀察、獨立思考。

形式會給人虛幻的安全感。我找到的投行的報告用了大量的繪制精美的圖,數據很豐富,分析很詳實,很「平衡」地指出了許多風險點,而且很「厚」。這些形式上的完美,讓直接相信了它的結論,也讓我更加自信,而忘了我做投資決策的重要原則:我應當有信心比基金經理們更了解一家公司,否則就不要碰它。這個報告的結論本身是一個間接的信息,而它的「形式」也是一個間接的信息。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各種規則和知識,這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因為「直接學習經驗」比「自己總結經驗」要高效太多。然而,這種便利也讓我們習慣於依賴間接的信息來了解世界。比如,我們會根據一個人的穿著、聲音、相貌來判斷他是否值得信賴,會根據一個公司(銀行)的辦公室的地段和裝修來決定是否和它合作,也會因為滿城人沒戴口罩在外面走來走去覺得「霧霾也沒什麼大不了」。同樣原因,我們會常常簡單地相信 「那麼多人都這么想,那總錯不了」或者「這么多年了都是這么做的,那總錯不了」。

我在這篇文章之初,提了幾個「投資大師」的名字,目的就是讓讀者覺得「這些人很牛,所以這個作者應該也很牛,所以他說的東西應該也很有道理」。這種提供「間接信息」的策略通常很有效(你就承認了吧),但是其實沒有邏輯的必然性,這些大師很牛不代表我牛,更加不能代表我說的有道理。

2. 一切的溝通都是低效的溝通,人的本能會高估語言文字的信息傳遞效率。

我後來發現,QIWI的2013年的年報的「風險揭示」部分,白紙黑字地寫了這兩個風險點(參見[i]和[ii]),但是我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完全沒有看到。不是我沒看它的年報,而是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這些信息,即使我看到了這些文字,也不會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因為所有的招股說明書和公司年報裡面都有類似的關於監管風險和用戶行為變化風險的提示。

事實上,人類語言的信息傳遞效率是非常低的。一個人在把事實轉換成語言的時候,就丟失了很多信息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另一個人在把語言轉換成事實時,又加入了自己的想像同時也會遺漏很多信息。問題在於,我們對此總是過於樂觀。而且,現代社會治理、公司管理中的很多制度和規則,也是基於「語言能完美傳遞信息」的假設來設計的。

3. 人們決策所依賴的,是大腦中的一個「真實世界的投影」,這個「投影」其實大部分都是憑空想像,但是人的本能無法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想像。

我在中國、美國、歐洲和新加坡都生活過,但是從來沒有在俄羅斯生活過。我在做研究的時候,看到很多類似人口、互聯網、電商相關的數字,腦子里實際上在同步地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往裡「補充」,以形成一個完整的「俄羅斯的模型」,而這些經驗大量地來自於我對於其他地方的消費者和企業的觀察。我其實無法分辨這個「俄羅斯的模型」中哪些來自我的想像。(順便說一句,人的記憶其實也是這樣,你無法分辨哪些是真的記憶,哪些是大腦根據別的記憶拼湊出來的東西。)

4. 人類的本能會偏向過於自信。

在QIWI這個例子上,股價上升的時候我覺得是因為我判斷准確,股價下跌的時候,我就去尋找股票被市場誤判的證據。我的這種心態,導致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選擇性地忽略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波動對這只股票的影響,更沒有想到要去關注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復盤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買入之後的第一次股價上漲也主要是由於俄羅斯盧布匯率的驅動。

許多研究證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實,選擇性地忽略和自己願望不一致的事實。然而,人總是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但很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人類的本能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別的「偷懶」的方式,例如它常常被「錨定效應」影響,它不喜歡用統計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在《思考·快與慢》裡面有深入的闡述。想克服本能偷懶的毛病,就要養成「用力思考」的習慣,用一雙「懷疑一切」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和錯誤,並時刻警惕自己在決策時被情緒和無關動機影響。

有些讀者看到這里,可能覺得膽戰心驚,人類本能有這么多缺陷,那我還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來管理吧,他們好歹是一個機構,一群人做決定,總比一個人做決定要更客觀、更理性吧。然而,這可能是個誤解。接下來我們聊一聊「集體決策」的話題。



四. 集體決策傾向於依靠人類本能,人類本能傾向於依靠集體決策



我發現,在需要「用力思考」的情況下,一群人來做決定更加難以做到客觀、理性,人越多越難。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做個思維小游戲(純屬虛構)。請你想像一個場景,有一個五口之家決定要買一套房子。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在總價差不多的兩套房子之間猶豫不決:A——交通方便,但面積較小,單價較貴,而且小區有點舊;B——樓盤比較新,面積比較大,單價便宜,但在遠郊交通不方便,周邊配套也不太成熟。

爸爸是個理性派,考慮因素是交通便利、性價比和升值潛力,選A。媽媽是個感性派,主要考慮樓盤檔次、舒適度,喜歡B。兩個人意見不一致,於是媽媽提議全家討論一下。外婆一看價格,說A的單價那麼貴,還是選B吧。外公不太關心這事情,說隨便你們吧,但是媽媽說不行,必須選一個,於是外公說,那我就選A吧,離我打麻將的伙計們比較近。又是平局,氣氛緊張了。於是爸爸問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寶貝,說,上次我們全家去看了兩套房子,我們搬到第一套(A)去好不好?小寶貝說,不要啊我不要搬家。爸爸說,不行哦,我們現在的房子住不下了必須得搬家,你選A還是選B呢?小寶貝眨了眨眼說,B。

三比二,最後買了B。搬進去以後,外婆就後悔了,每天早高峰的時候要陪著外孫坐一個小時公交車去上學,然後坐車回來,下午還要去接,每天兩個來回要花四五個小時。小寶貝也覺得很痛苦,於是吵著著要搬回去。爸爸就說,這可是當時你選的,你當時為啥要選B呢。小寶貝大哭,說,那天來看房子的時候樓下有一隻狗狗很可愛,可是搬過來以後,就再也沒見到它了!

一群人做投資的決定,和這個場景其實非常像。我來總結幾個特徵:

  • 支持或者反對的「人數」、亮點或風險點的「數量」,常常起到決定性因素,但是往往影響結果的一兩個關鍵因素的權重遠遠超過其他因素,而集體討論的時候,大部分人無法按照這個思維模式來思考。

  • 「用力思考」需要花時間,一群人討論的時候「停頓」是很失禮的,只能依靠直覺快速而膚淺地思考。而且很多人只有自己獨處的時候才能正常思考,面前有一個人,就開始有點緊張,有兩個或更多人,尤其是裡面有職位比自己高的,就完全無法正常思考了。還有些人在開「電話會議」的時候思考能力會下降。麻煩的是,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來。這種人在人群中比例多大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就算一個(工作十幾年了,現在好一點)。在很多集體討論、電話會議中,我覺得自己沒有想明白,就會保持沉默,有時候還會因此遭到誤解。

  • 鼓勵「contribute」,是一種被普遍認同的文化,但其實有很大的副作用,因為術業有專攻,對任何一個行業和一個公司有深入觀察的總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們要麼並不認為自己不懂,或者即使不懂也裝懂。但是,他們的意見的權重是一樣的。

  • 「什麼樣才是好公司」,「股價現在是貴還是便宜」,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所以大家表態的「基準」並不一樣,綜合的結論其實沒有意義。

  • 很多看上去像事實的觀察,例如「產品很受歡迎」,「管理團隊很優秀」,其實都沒有統一標准。一個人發言說的觀察和論點,其他人聽到耳朵裡面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

  • 「和稀泥的中立派」總是聽上去更加客觀、更加正確。

  • 大多數人其實是跟風的。

  • 直接反對,是傷面子的。

  • 總之,集體決策傾向於依靠人類本能,而人類本能喜歡「偷懶」。

    有的朋友可能想說,不對啊,市場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並不是「投票」來決定股票買賣的,就是基金經理決定的。

    確實是,但是每個人都在一個「力場」中身不由己,每一個「力場」其實都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集體決策。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反身性力場」。股市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投票機器」。只要大多數人(資金)相信一件事(比如漲或者跌),這件事情就會發生。所以每一個參與者,都在一邊觀察和預測其他參與者的行為,一邊影響其他參與者(用「買」和「賣」來投票)。這種思維方式在短期非常合理,但是長期來看是完全不理性的,一個公司的長期價值取決於行業特性和公司自身的業務發展,和人們相不相信它的股票會漲是基本沒有關系的。人很難完全逃脫這個「力場」的束縛,我也做不到。

    「投資人手銬力場」。有一次我和一個管理了30億美金的基金經理聊天。他說,我真羨慕你們做風險投資的,可以有這么長期的資金。你別看我管了30多億美金,但是只要一個季度業績不好,就有投資人開始撤退,有些老客戶合作了十幾年了,我幫他們賺了好幾倍,但他們撤退起來毫不含糊。有些同行好的時候一片風光,不行的時候瞬間就完蛋。所以我50多歲了還要如履薄冰,天天盯著這些公司下一個季度的財報,一有風吹草動就得趕緊跑路,即使我知道一個公司長期的前景很好,也不敢長期持有。

    「職業經理人力場」。很多基金經理看上去是手握重權,但是其實他們也有老闆,可能還不止一個,比如類似「首席投資官」、「首席風控官」之類的。基金越大,各種「官」就會越多,誰都得罪不起。基金經理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潛意識中需要考慮很多和投資回報本身不相關的東西。

    「勝利者的墳墓力場」。一個基金做得不好則已,如果做得好,必然會越來越大,資金規模大了,就需要投資更多的公司,需要招聘更多的「小基金經理」和分析師來研究這些公司,大基金經理就只能靠「投資研究報告」來了解這個世界,但是他又不敢相信這些「投資研究報告」,就變得很焦慮(自己未必能發現)。怎麼解決焦慮呢?多問幾個人的意見吧,最好大家集體討論一下。

    「文化和人性力場」。其實我們從出生開始已經處於這種力場之中了。對於權力的追求和表達自我的慾望是人的本性。你今天看了我這篇文章覺得我講得有點道理,也同意「集體決策」不能完全理性,但是過兩天你們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里如果有人說「以後你們大家所有人都要聽我的」,你還是會投票把他趕下台。如果在一個落後的部落,說不定這個人會被打死。在一個基金裡面也是一樣,一旦一個基金形成了「集體決策」文化(甚至制度),就再也改不回來了。

    讀到這里,有些讀者可能心都涼了:似乎人類沒救了啊,一個人決策效率不高,因為很難抵抗情緒干擾而且本能會傾向於「偷懶」,然後一群人決策效率也不高,因為群體決策傾向於依靠本能,而本能又傾向於依靠集體決策。這怎麼辦啊,你們藍湖資本是怎麼弄的呢?誰實話,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實踐和摸索中。一方面我們限制了投資團隊的人數(目前只有6個,以後也會在個位數),以降低溝通成本,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進行大量的線下一對一的溝通。我統計過,我們投的十六七個項目裡面只有一個是在集體開周會的時候做的決策,其他都是「offline」決策的。

    按照慣例,最後還是給創業者們一些建議:

  • 保持自省,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會常常「用力思考」而不簡單地依賴於經驗和直覺,讓「對抗本能」成為你的本能

  • 不要輕易相信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報告」,利用數據和親身體驗來了解你的客戶、員工

  • 設計組織機構的時候,要避免「群體決策」,避免關鍵崗位的決策受到無關動機的影響

  • 相信年輕人,重用有良好思維習慣的年輕人

❸ 炒股票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漲停姐
炒股給我的感受是:手忙腳亂,心慌意亂。
每天早上看股評家的公眾號,9:15開始看集合競價,9:30就是激動的心,顫抖的手,眼花繚亂的看盤。看到自己的股票不漲,別的股票漲時心慌意亂的想換股。
然後一換,割肉的股票漲了,買的股票又套了!就會在那唉聲嘆氣。總之二個字「很忙」。
中午收盤了!抓緊時間吃飯,吃個飯吧!還是要看股評家的公眾號,新聞時事什麼國內外新聞。。。。等等
一點開盤還是緊張的不得了!眼睛盯個不停。心好累呀!要是來個牛市回本的話,再也不玩了!簡直太累了!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的心情。要是價值投資的話,可能就不會這樣了!
如果想在股市長久,還是要改變思維,價值投資是最好的炒股方式,也不會那麼累!
好了!最後祝大家好運連連賬戶長紅。。。。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❹ 買股票並長期持有是什麼感受

買股票並長期持有不外乎有兩種不同的感受,即賺錢的感受和賠錢的感受。

1、賺錢的人感受:快樂感、成球感。像林園、但斌買入茅台股票長期持有十幾年,賺得缽滿盆滿,實現了財務自由,被譽為「股神」,都自己創辦了私募基金,事情越做越大,他倆的心裡肯定是美滋滋的,快樂感、成球感一定充滿了人生之路,溢於言表。

2、賠錢人的感覺:痛苦感、挫敗感。比如提問中提及的長期持有中國石油的感覺,我的一位股友真的持有中國石油13年了,從30元開始買起,20元開始補倉,直補到10元後無錢補為止,對中國石油一直抱有一絲翻本的希望,一直不捨得割肉,現在持有成本還在16元,股價只有區區的4.45元,賬戶浮虧33萬元,虧損率竟然高達72.19%。這位股友長時間吃不香、睡不著,甚至噩夢纏身、痛不欲生,小韭菜變成了老韭菜,徹頭徹尾地淪落為股市裡的失敗者。

3、買股票並長期持有一定不能無腦地買入、無腦地一路持有。買股票並長期持有,首先,要確定買入的股票是否值得長期持有,有沒有投資價值,不能選擇性失明;其次,要學會變通,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不能硬扛;再次,要波段做T,千萬不要忘記打新,以期取得收益最大化。

本人以善意之心多次提醒小散們,逢低買入持有,逢高落袋為安;存款不如買銀行股,炒股不如買基金是我的座右銘和行為軌跡,想必有的人一直在跟隨我的腳步行走,收獲滿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爸爸是一個股市老韭菜,有著兩只壓箱底的個股,已經持有14年了。

可以說這兩只股票,是他為數不多的賺到錢的股票。

原本這兩只股票可能只佔到他股市資產的10%,現在可能占據了半壁江山。

一隻是五糧液,一隻是山東黃金。

兩只股票都是在2007年的頂峰追高買的,其中五糧液足足等了10年才解套,山東黃金則是09年借著黃金的行情就提前起飛。

我沒有仔細看過他的持倉盈虧,但我知道五糧液浮盈應該能有8倍了,山東黃金浮盈有1倍多。

他常笑著對我說,你爸沒什麼遺產,就給你留了點黃金、留了點酒。

或許也就是這個想法,讓他把這兩只股票一直拿到了現在,我估計未來也不太會拋售了。

作為老韭菜,我爸爸做的短線操作,基本上都是悲劇收場。

漲停買,收盤跌停,一天跌掉20%都是家常便飯。

作為散戶,愛追高是正常的,因為喜歡追求刺激。

只不過一個年近70的人了,還學別人打板追漲停,真是讓我有點小無奈。

他經常在感性和理性中來回切換,時而考慮短線操作,時而考慮長線投資。

跌的時候想做長線,漲的時候做短線,是他最常見的心態。

很多人會覺得好像長期持有會有回報,但他也有長期持有,最終股票退市的。

一隻是海潤光伏,一隻是華銳風電。

海潤光伏是1塊多賣掉的,華銳風電是退市都沒賣的。

因為華銳風電退市的時候還有盈利,所以他還覺堅信會再次重回A股市場。

在新能源領域賽道上,他挑選的兩只所謂的牛股,最終都是損失慘重,悲催的收場。

只有買過幾只鋰電池的個股,賺了點錢。

由此可見,新興產業風險之大,一定要審時度勢,不能盲目堅持。

我曾問過他,長期持有感覺到底好不好。

他說看著浮盈很安心,看著浮虧很不爽。

確實,也不是什麼股票,都適合長期持有的。

好的公司,越拿越值錢,爛的公司,越拿越悲劇。

當你長期持有一隻個股的時候,心態會隨著股價焦灼起來,直到股價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或者大幅度的下跌。

大幅度下跌後,基本上就是躺屍狀態了,因為心態崩了,覺得無所謂了。

大幅度上漲後,心理上的安全區就建立了,對於股票的短期波動就不會太在意了。

把時間拉長來看,兩極分化是自然規律。

很多人說長線是金,長線才能賺到錢。

其實拿我爸爸來舉例,就是一個倖存者定律,並不是長線為王。

所謂的倖存者定律,就是你看到他持有的某一隻長線個股出現了較大的漲幅,但是沒有看到更多長線持有的個股,還在地板上摩擦。

持有了8倍的五糧液,完全不足以抹平我爸這20多年在股市虧損的錢。

他買過幾百隻個股,最終賺錢脫手的,可能只有1/3都不到。

持有一隻退市的股票,代表虧損就是100%。

如果是滿倉操作,那麼即便一隻股票漲10倍,都是無法彌補100%損失的。

還有一些股票,07年巔峰過後,都夭折了50-80%,現如今也都在3-5塊。

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了那些屢創新高的個股,忽略了那些一地雞毛的個股。

事實是,一地雞毛的個股,比起屢創新高的要多的多得多。

但是從市值上來看,那些創新高的個股,正占據整個市場更多的份額。

大市值個股越來越安全,小市值個股越跌越危險。

股民長線賺的錢,就是從小市值成長到大市值的極個別股票。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但並不是長線投資者。

股票的投資,低估值的時候有價值,高估值的時候有泡沫。

而資金就是吹泡泡的始作俑者。

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就是內涵和實質。

所謂的低估就是低於這個實質,所謂的高估就是高於這個實質。

市盈率就是衡量這個實質和估值的標准,資金是決定標准衡量的尺度。

長線投資的是趨勢,趨勢中一樣會有價格波動,只能說企業的成長好,趨勢就是向上的。

趨勢向上和股價向上還不一定有必然聯系,因為還有資金在作祟。

舉個例子。

一家上市公司,10年間,企業營收和凈利潤,增長了5倍。

然後股價在前3年漲了10倍,然後7年跌了50%,最終10年漲了5倍。

這種情況合理嗎,肯定是合理的。

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10年前持有,就賺錢了,如果第3年買入,那就虧損了。

我們只能說股票長線投資價值和企業價值相對匹配,僅此而已。

至於做長線投資,短線投資,波段投資,其實都沒有錯,每個人的投資方式和理念不同而已。

❺ 炒股票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我炒股十幾年已經成為老股民了,通過炒股票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股市是為融資的,根本不適合投資,再有就是股市就是超大資金圈錢的機器,最關鍵的感受就是炒股不是普通人能勝任的,絕大部分普通股民都是血本無歸。

感受一:股市是為融資的

股市的使命就是為融資而成交的,也就是為上市公司解決融資難的地方,造成很多企業擠破頭皮的往股市城市,造成a股IPO常態化。

在a股市場投資高達90%的股民都是虧錢的,這個結論並不誇張,相信只要進來股市投資的人都會感同身受的,在股市想不虧錢都難,連生存都是非常困難的。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結合a股市場的實際情況,以及我自身在股市的實戰經驗,通過炒股股的感受主要是重融資,輕回報,圈錢和不是普通投資者能勝任的等,這些都是真實的股票市場。

❻ 我的心好疼啊,今天一天股票賠了一萬多!我5個月的工資啊

這樣的市場,你還在裡面,你不虧錢虧誰的呢?不知道什麼時候該休息,每天不買股票手就控制不住,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給你些建議,會讓你少教不少學費。
1.首先給你個忠告,最好不要炒股,因為用五年時間非常的努力學習,在炒股上你也難以成功,但在其他行業會容易得多。
2.如果你真的非常熱愛炒股,那建議你在開始前,准備好一筆錢,比如十萬,這筆錢至少分三份,第一份不要多,2萬,第二份3萬,第三份五萬。第一份至少要用一年,滿一年虧完或者翻倍,才能用第二份,第二份也如此,以此類推。當你把十萬變成二十萬時,把本金退出市場,以後每次盈利都提取部分利潤離開市場,你能真正從股市賺到的錢,是你提取出來的錢。
3.炒股前三年最好能有時間看盤,每天必須要復盤,寫交易日誌,要把交易時的想法和心態全部記錄下來,沒有交易就寫對市場的看法。每年都要把當年的牛股羅列出來具體分析,從基本面到技術面。要熟悉每一隻牛股的K線走勢圖。每年至少要翻看一次的交易日誌及交易記錄,總結是你炒股成功的唯一出路。
4.不斷的犯錯賠錢,不斷的總結交易經驗,改進交易方式。最終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5.從犯錯中學習,一定要堅持獨立思考,不要和別人討論股票交易。不要相信任何所謂的大師和專家的話,不要聽任何所謂的消息炒股。
6.不要做模擬盤,痛徹心扉的虧損才能讓你少犯錯,不是真金白銀練不了心態。
7.研究個股時要結合大盤,對於短線,中線還是長線哪個好,你的經驗會告訴你答案。別人說什麼不重要,要從自己的交易中學經驗教訓。
8.對於炒股的書籍,好書不多,炒股第一年看些基本的炒股知識就好。市面上很多書,容易誤導,多是抄襲,就是遇到好書,你沒有相應的經驗,也理解不了。隨著經驗的增長,你讀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如果非要介紹一本書,初做股票,可以學學陳江挺的《炒股的智慧》
9.炒股想成功,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沒事乾的時候,就從60001和000001開始看個股的歷史K線走勢圖,看它歷史上什麼時候漲的最好,相應時期大盤的走勢如何。把典型的走勢記錄下來。最終把所有上市個股的歷史大漲走勢都研究幾次。
10.有一天你能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情不好的時候能夠坐在股票行情前看三個月盤,賬戶里有資金卻一股不買;行情好的時候你能拿住盈利的投資數月穩坐不動,也就可以以此為生了。
11按我說的做,會讓你少走彎路也能讓你節省不少的資金。最後送你一句話: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❼ 炒股賠了10多萬,每天一想到就很煩也很慌,又快過年了,怎麼辦

入市虧損10萬元而已,不要氣餒,不要被輕易被打敗,因為只有經歷過失敗,又重新站起來的人,才能最終在市場中存活,分享給你我的真實故事。

2015年,上證指數4000點左右時期,沒有抵擋住誘惑,在朋友的游說下進入股票市場。記得剛入市那會,被牛市的瘋狂情緒蠱惑,懵懵懂懂的紅著眼睛,在市場里追漲殺跌,先後將家裡所有積蓄投入到股市裡。

當時的我就一超級韭菜,萬劫不復本該只是時間問題。

可能是因為上輩子積過德,重倉個股華西能源在停牌2個月後連續5個漲停板,資產直接翻倍。我當時工資低,看著股市幾天賺到錢等於3年的工資收入,屁股拽上了天,走路帶起的風能把人都颳倒。

後來的劇本大家應該猜到了,牛市結束,股災來臨。我因為有盈利的安全墊,僥倖存活了下來,本金損失不大,但是之前賺的所有錢,統統還給了市場。

身邊帶我入市的朋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我並不知道他究竟損失了多少,只是再也不願談論股票,口頭只掛著:都是騙子,騙老百姓的錢。

意識到市場的殘酷後,開始重新學習和認知股票市場

災後餘生後,很長的日子裡過得渾渾噩噩,一度迷茫,看著股票市場里的陌生,曾經的盲目自信顯得多麼可笑。

或許內心深處不願意接受失敗,或許還沒有被市場徹底的打倒,我決定磨礪前行,重頭認知這個市場里的一切。

於是我放棄了 游戲 時間,減少了社交時間,閑下來就一門心思學習股票知識,從最簡單的理論知識開始學習,再到理解各種技術指標、網上找教程,論壇里去跟帖等等,都想到的都嘗試過。

最迷茫的時候,曾經還看著大盤K線發呆,就一直獃獃的看著,一看就是4、5個小時,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

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解和交易模式,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2016年,心態慫了,主要學習中度過,沒怎麼操作。

2017年,開始嘗試用獨立思維選股,學會倉位控制,跟市場打個平手。

2018年,變得更有耐心,建立自己的一套股票交易形態體系,開始小幅度盈利。

今年,在市場里的盈利,已經相當於目前工作工資收入好幾年。

我是焰火,分享實用金融知識,定期發布「啟動前夜形態股票」。

你得先把心態調整回來,煩和慌並不能解決虧損的問題啊,錢沒有了可以掙回來,信心失去了人的心也就散了。

虧損的經歷我也曾經有過,在我剛入股市的時候剛好是牛市,陸陸續續投入了40萬,剛開始靠運氣亂買還賺了10多萬,到後面碰到股災,千股跌停的映像是我這輩子都不可能忘的,也是千載難逢的經歷了。不僅賺的沒有了,賬戶上從50多萬剩下20萬出頭。當時的心態也和你一樣,每天盯著股市非常的迷惘,整個人是崩潰的。之後有半年的時間找各種各樣的書學習,唯獨沒有學價值投資,一頓操作下來都沒有回到血呀。直到2016年才開始走上價值投資的道,至今賬戶已經超過當初的50多萬了。這幾年為了做好價值投資,做了大量的數據記錄,去到市場上做調研,要想在某個領域超越別人,背後付出的心血只有自己才知道的。

所以,千萬不要氣餒,一時的成敗不代表什麼,人的一生本來就是馬拉松,誰能堅持到最後笑到最後還沒定論了。

我也是炒股炒了多年,以前一發工資就往股票帳戶裡面轉,到頭來,錢是越來越少了,一看見行情好點買到了,就認為自己真的掌握了技術,數不知道第二天跑慢一點又打回原型。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今年終於清了股票,虧了也認了。現在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不在像以前到了9點20左右趕緊打開手機了。哪怕多忙都要抽時間出來看看股票。晚上也不用去看看什麼股票小道消息了。小散永遠是被割韭菜的命。

別慌,我15年虧了20萬,才三十多歲,就半頭白發,後來我想通了,錢虧了還能賺,頭發白了不好變黑,該放下就放下吧,16年到19年又陸陸續續投入了十幾萬,沒虧,也沒賺到錢,但心態很好了,浮虧四五萬也沒啥煩的,現在又回來了

既然已經賠了只能這樣了,想開點,投資都有風險,在你入股市以前就應該有心裡准備的,陪了錢學到了經驗,你的心裡承受能力也應該比以前強了,這也是收獲。

我以前和你有過一樣的心情,真後悔當初買了股票,2007股市瘋狂的時候進去的,你想想是不是比你還慘呢!五六萬元剩的只有幾千了,什麼感受,我一直握了五年後來還是割肉了,就當是教訓也好經驗也罷,以後就是有心裡准備了。能承受多少風險就投資多少錢吧!

要不要割肉過年看你自己的想法。誰的都不要聽,聽自己的心聲就好。希望你們喜歡我的回答。謝謝!

這就是典型的庸人自擾之,好像說的每天想就能讓虧了的10多萬回來一樣,為什麼不向前看呢,已經虧掉的你還能想一想就回來了?

多絕大多數普通股民來說,10多萬並不是小數目,因為他們股市投資的錢大部分都在50萬以下,說什麼虧了10多萬很少這種話的,就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為什麼會虧這么多?我們從提問就能看出問題,在股市定位為炒股的,絕大多數都虧了,認為在股市是投資的,大部分都賺了,為何?這是本質的問題,認為股市就是炒股的,那就是在賭博,賭的是股價要上漲,這部分人看不懂基本面,看不懂財務報表,不知道這家公司幹嘛的。

認為股市是投資的人,就像易論,在出手之前一定是詳細研究過這家公司的基本面,行業未來規模,行業賽道,財務報表,盈利能力是否持續增長,只有研究透徹了,你才能耐得住寂寞,也就有了守得住繁華的資本。

2019年很快就要過去,前段時間易論還統計過一個數據,年內股價翻倍的上市公司多大幾百家,A股市場佔比超過20%,但是今年在A股市場跟往年並沒有區別,該虧損的依舊在虧損,在賺錢的依舊在賺錢。

看完上面的內容,易論已經回答了要怎麼辦,快過年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麼從此遠離股市,要麼認真學習積累經驗,多看點書,怎麼去分析上市公司的質量,怎麼盡可能的規避黑天鵝,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少犯錯誤。

過年該幹嘛幹嘛,不要整天拉聳著一張臉,你的悲觀情緒會影響到身邊的人,並且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會對親人造成一定傷害,學習好了再出發才是對自己負責,你學車不還得考過了駕照才能有資格上路,但這都無法代表你的駕駛技術很好,換言之,還需要更多的練習,但是絕大多數股市投資的人是沒有學習過的,一個賬戶一轉賬就開始上崗,你能賺到錢才怪了……

炒股賠了10多萬,並不是很多,所以不至於太煩惱,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這個在投資之前就應該想想清楚。

當然不清楚你這虧的10萬不知道是相對於多少的投入。如果你投入100萬,虧了10萬,那麼也只是虧去了10%。這個要賺回來也是很容易的事,只要有好的行情很快就會賺回來的。比如接下來的行情應該就不錯,說不好,這個月就能賺回來了。

而如果原來投入也只有20萬元,現在虧去了10萬元,虧了50%,這樣的虧損就很大了。這樣的虧損要想回本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下了,是什麼原因導致那麼大的虧損?如果找不到原因,那就是自己不適合炒股,還是盡早退出股票市場吧。

相對於炒股,我更建議不懂股票的投資者,購買公募基金。因為基金都有一個團隊在做調研和選股,能力肯定比我們單個人強。而且基金是大資金,可以同時投資多隻股票,尤其是像茅台這樣的高價績優股。投資公募基金年化收益率10%左右並不難,我目前投資兩年下來,年化收益率15%左右。

所以我建議,如果你的虧損相對於投入高達30%以上,就不要炒股了,退出股票市場,把錢拿去購買公募基金,還靠譜些。

前幾天扛不住賣的只有這一個了,買的15塊多,現在5塊多,我的錢不是大風吹來的,但我現在只當是大風吹走吧,還能怎樣

對於資金量超過500萬的大戶來說,虧10萬真不算什麼,2%的虧損就是10萬,這很正常,一個止損也經常超過這個數字。

但是,對於散戶來說,90%以上的散戶資金在50萬以下,如果炒股賠了10萬,也不算少了,更何況,很多散戶資金在20萬以內,如虧10萬,這虧損的幅度可是不小了。這位朋友虧了10萬一想到就很煩很慌,又馬上過年了,還很困惑,應該是屬於散戶中的一員了。

散戶在股市中虧損,真的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二八規則在A股市場中一樣有效,而且在熊市中這個規則就會變成一九規則。除了大牛市大多數散戶是賺錢的外,其他行情下總體算下來大多數散戶是賠錢的。

而2000年以來的19年間,大牛市只有不到3年的時間!而且,散戶的人性弱點,又總是讓散戶好不容易賺到的錢,在熊市裡回吐,然後本金再虧損!

既然是這樣,你虧損也是正常的,你入市的時候,總想著賺錢,忽視了股市的風險,即便想到可能會賠錢,但是也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准備。

散戶為什麼會被割韭菜,為什麼虧錢的人多賺錢的人少,原因其實很簡單,甚至你自己也清楚:

都覺得炒股簡單,的確,開個戶入了資金,就可以交易了,簡單。但是想炒好股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個行業想取得成功都需要有真功夫,需要付出。炒股也一樣。不懂得炒股的技術理論,沒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不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和總結,你無法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更談不上穩定盈利了。

尤其是熊市中,頻繁操作是大忌,虧損割肉,再買入,再套住割肉,當然,可能有賺錢的交易,但是總體算下來一定是虧得多賺得少!

要懂得空倉等耐,在下跌初期和下跌的過程中,不要盲目去搶反彈,要等到止跌的信號和成交量的放出。在行情處於搖擺不定,方向不明的時候,不要抱有賭的心理和僥幸心理,一定要等方向明確後再做定奪。要有空倉的勇氣和耐心,空倉也是一門操作的技術!

止盈止損的紀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人性的弱點無法克服導致紀律不能堅決執行, 這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成為高手,毫不猶豫地執行好止盈止損,是必經之路!

你現在這種情況,我給你幾個建議,供你參考

一、如果你還想炒股

那麼,你必須去學習炒股的技術,去實戰,去不斷提升自己的盤感和技術,這個過程可能時間比較長,可能要5-10年左右,你可能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高手。而且這個過程一定是辛苦的,痛苦的。在完成這個過程之前,我建議你就拿出幾萬資金來操作。

二、離開股市

如果你做不到第一點,那麼我奉勸你還是離開股市吧。早點離開,少點虧損。不懂股票就炒股,不可能長期穩定盈利的。這也是大部分散戶為什麼虧損的原因。

或者,你以玩玩的心態在股市炒股,拿出兩三萬隨便炒炒,當個樂子,或許,會輕松很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和啟發。

在股票市場賠10萬就煩,我勸你趁早離開股市!本人從單位里出來做生意,但時運不濟,後來家裡僅有的30多萬投入股市,開始還順市值達到50萬,可是不久就全線套住,剩下差不多一半,那時坐個公交車都捨不得,咬牙堅持下去,轉眼已經18年過去,到現在一天跌幾十萬也沒啥感覺了,股票市場沒有好心態是沒法呆下去的!

❽ 模擬炒股收獲心得1500字

炒股的路並非一條平坦的大道,會有許多曲折與坎坷;投資的過程也不會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艱辛與磨難。結合自身情況,談談個人的心得體會,本文是2017的炒股心得,僅供參考。
2017炒股心得一
這學期,通過證券模擬交易,我學到了以格雷厄姆,巴菲特為代表的價值投資理論以及例如股票交易的一些方法波浪理論等一些技術類分析方法,通過這段時間學習我有以下感想。
首先,知識不夠,經驗不夠,炒股在很大程度上都應該自己去摸索怎麼炒。第一次嘗試炒股,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都聽的明白了,可是一面對那些指標,圖形等,就感覺到力不從心了,原來課上老師所講的我並不是真正懂了,一操作起來感覺很難。學過的東西沒有真正的理解無法運用到實踐中去,在以後的學習中,自己要多加註意。
其次,過於謹慎,可以確定自己不屬於為風險偏好者。第一次炒股,本以為會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但面對那起起伏伏的k線,我第一次買入金科股份,從後來自己每次交易的數量也可以看出,每次買的數量並不多,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賠了。沒有採用證券組合來分散投資風險。不同的股票的投資組合雖然不能消除風險,但是可以降低風險.自己在模擬炒股中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把所炒的股票都孤立起來,沒有去分析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還有,炒股過程中只注重k線的情況,而忽視了其他的評價方法。沒有注意一些理論的應用。 炒股不能太貪,班上也有很多同學在進行模擬,有時會在一起分享一下彼此的心得。在貪上,我們談論的也比較多,每次當自己買的股票在升時,往往對它上升的期望比較大,所以總是捨不得賣出,最後的結果也總是不盡人意。記得老師在課堂上曾說過貪是炒股的禁忌,該賣時就要賣,對網上的股評以及公司的業績不能太過於信任,這種只能參考一下,在同花順的模擬軟體中,有看漲看跌的投票,在剛開始買賣的時候,我總是先去看看投票結果,然而這並沒有給我帶來什麼啟發,還是要自己去分析。
結合網上一些資料,我總結了一下股票交易的一些方法。1.短期獲利法:短期獲利法是短期證券投資的方法之一。它指的是當某種股票一旦出現上揚行情時,予以大量買進,待在短期內股價上漲到一個可觀的高度又予以全部賣出的投資技巧。 2.交叉買賣法:交叉買賣法,又稱股票巨額交易法。是證券公司在交易所市場同時辦理同一種股票的買入和賣出業務的交易方法 3.趨勢投資計劃調整法 5.分批買賣法 分批買賣法指的是當股價下跌到一定程度後,投資者開始進入股市分批購進;而當股價上揚一定高度後,則開始將持有股票予以分批售出。
6.分段買高法 分段買高法,又稱買平均高法。是投資者為了減少風險而分段逐步買進某種上漲股票的投資技巧。 分段買高法的優點能有效地降低風險和減少投資損失,但同時也存在著減少投資收益的缺陷,如果市場行情景一直看漲,採取一次投入的方法就會比分段買高法獲取更多的利益。分段買高法比較適合進行中、長線的股票投資者。
我深切的感受到模擬操作證券的難度了,我想在真實的交易中會是難上加難,它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資本,專業的知識,炒作經驗,還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經過這次課程的學習,我學到了一些證券的基本知識,也進行了模擬的操作,覺得自己還是不適合踏入這個市場去買賣股票。

熱點內容
白酒基金lof如何設置分紅 發布:2024-11-23 02:54:47 瀏覽:552
昭通金融中心停車位怎麼收費 發布:2024-11-23 02:52:25 瀏覽:563
能調整指標曲線顏色的股票軟體 發布:2024-11-23 02:48:11 瀏覽:7
什麼投資者交割商品期貨 發布:2024-11-23 02:46:56 瀏覽:474
通威股票的歷史價格 發布:2024-11-23 02:42:03 瀏覽:574
安穩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4-11-23 02:40:45 瀏覽:427
股票為什麼要低位漲停選股器 發布:2024-11-23 02:32:30 瀏覽:94
塞席爾股票交易所 發布:2024-11-23 02:23:49 瀏覽:316
如何在股票軟體買債券 發布:2024-11-23 01:50:17 瀏覽:22
如何信任貨幣 發布:2024-11-23 01:38:24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