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涨停股票
❶ 连续涨停的股票有什么特征
第一类:符合当下热点,所以题材相当重要。
题材股就是炒作题材的股票。这些题材可以供庄家借题发挥,引起市场大众跟风。题材股一般缺乏实质业绩,受消息或政策的驱动炒作,一般时间不会太长,所以我们选股时,一般要选择时效性长的股,时效性短的则做好短线的止损止盈。
第二点:技术性突破关键位置。突破技术分为平台突破、下降趋势线突破、形态整理突破、江恩四次突破等突破技术。
平台突破:如下图的600711,2014年7月至8月经过一波大幅拉升后,开始进入平台整理区,后带量突破8.7的平台高位,后急速拉升至14.67短期涨幅超过50点的波动。
第三类:连续2-3个板的股票调整后极容易出现连扳
如下图所示:603128华贸物流在2015年3月16日连续涨停后进入小幅度盘整阶段,七个交易日后又一个涨停
第四类:关于指标方面笔者经常用macd指标,只要macd金叉柱子红色刚启动,这样的股票大多数具有爆发力持续比较强,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如果你捕捉到了这样的股票,只要日线5日线不跌破就不要轻易走人。
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多多总结补充
所有栏目
早盘消息 股票入门基础 炒股技巧股票形态 成交量 K线图均线理论 股票书籍下载 江恩理论盘口语言 技术指标推荐内容
股票涨停是什么意思,涨停板的几热点内容
股票涨停是什么意思,涨涨停板后的研判方法涨停板战法一字板涨停连续涨停股票都有哪些特涨停买入法之:突破涨停以涨停方式结束回调
❷ 大盘历史上有涨停过吗
有。2008年09月19日,大盘涨停,7年未见,沪深两市指数以及个股全部涨停,这是自沪深两市有涨跌幅限制以来,第二次出现大盘涨停,上一次发生在7年前的2001年10月23日。
各证券公司一般都有大盘显示,详细地列出了沪深两地所有股票的各种实时信息。我们要掌握市场的动向,首先就应该学会看大盘,通过这一方式入市操作。
首先在开盘时要看集合竞价的股价和成交额,看是高开还是低开,即是说,和昨天的收盘价相比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它显示出市场的意愿,期待今天的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成交量的大小则表示参与买卖的人的多少,它往往对一天之内成交的活跃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然后在半小时内看股价变动的方向,一般来说,如果股价开得太高,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会回落,如果股价开得太低,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会回升。这时要看成交量的大小,如果高开又不回落,而且成交量放大,那么这个股票就可能要上涨。
(2)2019年7月16日涨停股票扩展阅读: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
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Pn)/n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盘
❸ 中国历史股市走势
中国历史股市走势
中国股市历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
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 飞乐音响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证券公司 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 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 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
1991年8月1日 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琼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
1992年1月13日,兴业房产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证所开业后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国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动产股票。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从即日起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邓小平“坚决试,不行可以关”。
1992年2月2日,发行联合纺织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电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进行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又登顶1420点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张身份证。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2年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仅5个月,沪指就跌去千点。
1992年11月深宝安 第一家境内发行转债上市公司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
1992年后股票价格暴涨。糊里糊涂地开始炒股,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称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国家宏观紧缩遏制经济过热所致。
1993年第二批认购证 这次投入者几乎全赔,从此认购证消失。
1993年2月 1558点。
1993年4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1993年5月3日上证所分类股价指数公首日布分为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及综合共五大类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
1993年6月29日 青岛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连带着股市也跟着泛绿。
1993年8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1993年8月20日 第一只上市投资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权收购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股权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岁宝 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4年6月 陆家嘴 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灾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
8月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 史称“327风波”。
1995年3月,当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四年多以后,才进政府工作报告,拿到了准生证。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协议平仓。
1995年5月18日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市A股跳空130点开盘,沪指当天涨幅40%多;留下新中国股市上最大的一个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亿元。
1995年5月20日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亏损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
网下认购买新股票需要上门带现金
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起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决定调低包括交易年费在内的七项市场收费标准。
1996年4月25日合并方式组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分别为道·琼斯中国指数、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同时对证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为有形无形相结合,并以无形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广场外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证监会坐不住了,团团冷风朝股市吹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组织人撰写]“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从而引发市场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拉开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终于在重压之下进行调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国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专家理财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1998年4月28日 辽物资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连续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国家宣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单边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开始,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那时上市的,将股市弄得“不伦不类”。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1999年5月10日周一,沪深股市跳空而下,“导弹缺口”炸在每个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开盘网络股启动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中信国安等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5月19日后,大盘依然一片大红
6月1日,国务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税。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公司。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浇油。中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沪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来迎接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立法。
1999年4月16日,厦海发公告其股票将从4月19日起实行特别处理,成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农商社、双鹿,苏三山、渝钛白第一批PT公司。
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吴江丝绸 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呼声成为交响。
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的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国有股减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股市仍义无反顾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这一生于政策、长于政策的大牛行情,终于还是死于政策失灵的陷坑里延续多年的政策市终于走到末路:不仅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且管理层信用被严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单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4年6月1日 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4年,上证 180指数样本股的成交额超过全部股票成交额的一半以上,上证 50指数样本股成交额又占到了上证 180指数的近 60%,资金正毫不犹豫地向蓝筹股集中。
2004年有两个“死亡”标志将被记入历史:一个是,南方、汉唐、闽发、大鹏等靠“坐庄”为生的券商,资金链断裂后难以为继,或被接管或被清盘;另一个是,多年来威风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轰然倒下。
2005年 2月以来,上证指数绝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点之上。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解决股权分置,就是中国股市必须要打的“辽沈战役”。股市的“三大战役”。5月9日,证监会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程序。上证指数重挫28点收于1130.84点,再创6年新低。
原来激进的全流通主张者如韩志国、张卫星等却表示:试点方案不利于流通股股东,同国资委讨价还价也是太难。不是一个“纯洁”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果。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上午11点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
2005年6月8日暴涨疯涨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虚弱的井喷”。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过股票的总交易量,达到了七八十亿元。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国际 中小企业板的第51只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 全球最大IPO在沪港两地同日开盘。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决定自5月30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受此影响沪指开盘4087点,跌幅5.71%,深成指开盘12651点,跌幅5.99%。
2007年,10月16日,沪指见定6124点。
2008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即日起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
2008年9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1‰。
同日,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
❹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年份是谢谢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十一次牛市,分别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4)2019年7月16日涨停股票扩展阅读:
特征介绍
1、小型股先发动涨势,不断出现新的高价。
2、不利股市的消息频传,但是股价却跌不下去时,为多头买进时机。
3、利多消息在报章杂志上宣布时,股价即上涨。
4、股价不断地以大幅上扬,小幅回档再大幅上扬的方式波段推高。
5、个股不断以板块轮涨的方式将指数节节推高。
6、人气不断地汇集,投资人追高的意愿强烈。
7、新开户的人数不断增加,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
8、法人机构、大户进场买进。
9、除息、除权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权。
10、移动平均线均呈多头排列,日、周、月、季线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间。
12、整个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频传。
13、本地股市和周边股市同步不断上扬,区域间经济呈活跃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市
❺ 在股票交易中,涨停和跌停指的是什么停牌是怎么回事
涨跌停板制度源于国外早期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中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投机现象,对每支证券当天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规定了交易价格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最大波动幅度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下百分之几。当听到股票停牌的时候,很多股民都是不清楚的状态,好的坏的,真是分不清了。其实,遇到了两种停牌的情况,不用太过忧心,但是值得注意,当碰到第三种情况的时候要提高警惕!
在讲解停牌内容之前,今日牛股名单新鲜出炉,分享给大家,我们应该趁现在,还没有被删除,快来领取:【绝密】今日3只牛股名单泄露,速领!!!
一、股票停牌是什么意思?一般会停多久?
股票停牌的意思就是说“某一股票临时停止交易”。
至于停牌需要持续多长时间,有一些股票他们的停牌时间一小时都不到,但是有的股票可能停牌很长时间,1000多天都有可能,还有可能继续下去,时间长短还是取决于下面的停牌原因。
二、什么情况下会停牌?股票停牌是好是坏?
股票停牌大体上可以归结以下三种情况:
(1)发布重大事项
公司的(业绩)信息披露、重大影响问题澄清、股东大会、股改、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情况。
由大事件引发停牌,时间不是完全相同的,最晚不会晚于20个交易日。
涨跌停板制度源于国外早期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中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投机现象,对每支证券当天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规定了交易价格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最大波动幅度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下百分之几。(2)股价波动异常
若是这个股价涨幅形成了从未见过的波动,列举一个例子吧,深交所有条规定:“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停牌1小时,预计在十点半就复牌了。
(3)公司自身原因
一旦公司出现了涉嫌违规的交易或者弄虚假业绩,这是要接受停牌处理的,具体的停牌时间视情况而定。
以上这三种停牌情况,(1)(2)停牌都是好的现象,但是(3)并不被看好。
前面两种情况来讲,股票复牌就说明利好,就好比这种利好信号,提前知道是非常有利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规划方案了。这个股票神器在股市里可以辅助你,提醒你哪些股票会停牌、复牌,还有分红等重要信息,每个股民都必备: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轻松把握一手信息
就算知道停牌、复牌的日子还远远不够,明白这个股票好不好,布局是什么,才是最主要的?
三、停牌的股票要怎么操作?
部分股票在复牌后或许会大涨也或许会大跌,股票的成长性是购买股票的重要依据之一,得出的结果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分析与整理的。
大家要学会沉住气,不乱阵脚,股票的购买需要从更加深度的层面去分析。
从一个才踏入此领域的新人来说,很难判断出股票的好坏,关于诊股的一些方法,学姐特意为大家整理出来了,尽管你对投资一窍不通,能够立刻区分出好的股票与坏的股票:【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好不好?
应答时间:2021-09-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❻ 我想了解关于中国股市历史以来每一天的消息面,请问哪里可以查看到!书,网页也可以,谢谢你!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1、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6、股市设计者点评: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对本刊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三、○ 混乱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1991年8月-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3、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
五、○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3、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8、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9、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从0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续中。
中国股市历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
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 飞乐音响 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证券公司 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 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 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
同日 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 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黄浦万国 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络绎不绝 上海一景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
1991年8月1日 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 琼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 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
1992年1月13日,兴业房产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证所开业后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国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动产股票。
1992 年1月19日,邓小平从即日起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 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邓小平“坚决试,不行 可以关”
1992年2月2日,发行联合纺织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电真空 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进行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
1992 年5月21日 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又登顶 1420点 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张身份证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 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8•10”之后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响猛跌22.2%。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 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眼看股市脱缰,监管层赶忙悬崖勒马,并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2年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仅5个月,沪指就跌去千点
1992年11月深宝安 第一家境内发行转债上市公司 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
1992年后 股票价格暴涨。糊里糊涂地开始炒股,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
92年因买股票认购证出现了股票大户 95年以国债风波为限 基本上消灭了股票大户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称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国家宏观紧缩遏制经济过热所致
1993年第二批认购证 这次投入者几乎全赔,从此认购证消失
1993年2月 1558点
1993年4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1993年5月3日上证所分类股价指数公首日布 分为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及综合共五大类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
1993年6月29日 青岛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连带着股市也跟着泛绿。
1993年8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1993年8月20日 第一只上市投资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 第一家股权收购 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 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股权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岁宝 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4年6月 陆家嘴 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股灾’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 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8月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5年,指数又在政策指挥下玩了一把过山车: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 史称“327风波”。
1995年3月,当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四年多以后,才进政府工作报告,拿到了准生证。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协议平仓。
1995年5月18日 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市A股跳空130点开盘,沪指当天涨幅40%多;留下新中国股市上最大的一个跳空缺口 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亿元
1995年5月20日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亏损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
网下认购买新股票 需要上门 带现金
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起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决定调低包括交易年费在内的七项市场收费标准。
1996年4月25日 合并方式组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分别为道•琼斯中国指数、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同时对证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为有形无形相结合,并以无形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广场外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证监会坐不住了,团团冷风朝股市吹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组织人撰写]“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从而引发市场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拉开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终于在重压之下于 进行调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国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专家理财 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1998年4月22日,深沪两市的交易所 实行“特别处理”制度。
1998年4月28日 辽物资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连续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国家宣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单边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开始,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那时上市的,将股市弄得“不伦不类”‘老鼠仓'
上市公司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绩差,第四年亏损,第五年资产重组。这是折旧规律。
1996年 绿野 上市一年不到,就从一个绩忧股变成了一个垃圾股。股票充满着阳谋和阴谋的游戏工具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1999年5月10日周一,沪深股市跳空而下,“导弹缺口”炸在每个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开盘网络股启动 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中信国安等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
5月19日后,大盘依然一片大红
6月1日,国务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税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公司
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
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
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
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浇油。中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的大牛市 功利性透支
有经济学家说当时美国的连续8年大牛市,大大增加了美国的消费,股市的钱挣得容易,花起来也爽快,这被称为“财富效应”,管理层觉得言之有理,遂动了在中国复制股市财富效应的念头;
网络泡沫的诞生 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沪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来迎接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大法。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1999年4月16日,厦海发公告其股票将从4月19日起实行特别处理,成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农商社、双鹿,苏三山、渝钛白 第一批PT公司
9月9日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获准入市,沪指大涨103.52点,涨幅6.59%。
1999年10月 申能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回购
1999年10月 首钢股份 第一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司
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吴江丝绸 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 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 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
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
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
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股指下挫已势如泄洪
有研究员 大小有21个原因导致了当年2001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释放完毕,央行规范资金,银广厦等庄股内幕彻底曝光,当年股市整顿等等。股权割裂成为中国股市的“原罪”
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呼声成为交响。
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无奈
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的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国有股减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股市仍义无反顾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这一生于政策、长于政策的大牛行情,终于还是死于政策失灵的陷坑里 延续多年的政策市终于走到末路:不仅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且管理层信用被严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单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4年6月1日 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4年,上证 180指数样本股的成交额超过全部股票成交额的一半以上,上证 50指数样本股成交额又占到了上证 180指数的近 60%,资金正毫不犹豫地向蓝筹股集中;
2004年有两个“死亡”标志将被记入历史:一个是,南方、汉唐、闽发、大鹏等靠“坐庄”为生的券商,资金链断裂后难以为继,或被接管或被清盘;另一个是,多年来威风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轰然倒下。庄家们被灭
2005年:试错式“全流通”
2005年 2月以来,上证指数绝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点之上
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解决股权分置,就是中国股市必须要打的“辽沈战役”。股市的“三大战役”
5月9日,证监会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程序。上证指数重挫28点收于1130.84点,再创6年新低。
原来激进的全流通主张者如韩志国、张卫星等却表示:试点方案不利于流通股股东,同国资委讨价还价也是太难。不是一个“纯洁”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果。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上午11点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
“出逃等于生还”“中国股市8年抗战,一觉回到解放前”
2005年6月8日暴涨 疯涨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虚弱的井喷”。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过股票的总交易量,达到了七八十亿元
宝钢权证举例,4.5元的行权价和高达1.6元的权证价格,2006年8月30日之前
跌破4.50元意味着宝钢权证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已经成为废纸。
美式权证持有人有权在最后到期日前任一交易日要求履约执行;
欧式权证持有人则仅能于最后到期日当天要求履约执行。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国际 中小企业板的第51只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 全球最大IPO在沪港两地同日开盘
❼ 注意股价在360MA以上的首次涨停现象
注意股价在360MA以上的首次涨停现象 本文给出一种买入股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一只在360日移动平均线(360MA)上方运行的股票,日收盘价首次出现涨停现象,第2天开盘立刻买入。
采用本文提供的方法操作,应该注意几个原则:
1.360MA向上运行或平走最安全,向下运行的360MA也不是没有机会,但相对前两种情况而言风险较大;
2.在同时出现数只符合条件的股票时,应选择近期换手率大、股价相对较低的股票买入;
3.如果流通股东报表中显示有QFII、基金、社保等大的机构刚刚介入或加仓,这样的股票是首选;
4.股价在360MA以上的首次涨停,往往是最有价值的长线介入机会;如果涨停不是首次,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但多数以短线操作为宜。股价在360MA上方的首次涨停有以下3种情况:
1.股价原来在360MA下方,涨停当日股价从360MA下方向上穿越360MA,直到收盘时依然涨停,出现这种情况,股价回调的可能性比较大;
2.股价已经在360MA上方运行一段时间,但没有涨停过,某一日突然涨停,这种股票容易连续涨停,最具短线爆发力;
3.股价已经在360MA上方运行一段时间,某日回调至360MA,第二天收盘时涨停,这种情况往往是诞生一只长线牛股。
以上3种情况不管哪种操作方法是一样的:一旦某只股票某日收盘涨停且在360MA以上(如果收盘没有涨停,不符合本文阐述的内容),就要毫不犹豫地在第2天开盘时(不管开盘是什么价位,除非开盘就涨停而买不到)买入计划买入量的60%(比如你计划用10万资金买入这只股票,这时就要毫不犹豫地花掉6万),剩余的资金伺机追高或回调时补仓(根据笔者的观察,
股价在360MA以上的首次涨停后即使回调,幅度也非常有限,大多在15%左右)。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第一时间用100%的资金介入,是否回调也不管它了。股价在360MA以上涨停是一种强烈的买入信号,按照这种方法买入股票,实际上就将复杂的选股问题简单化了。即:每天只要选择涨停的股票,看看该股是不是处在360MA以上,如果是,再看看该股是不是在360MA以上的首次涨停,如果还是,第二天开盘马上买入!按照该法操作几乎可以百战百胜,下面举例说明:
武汉塑料 (000665 )2006年7月11日在360MA上方首次涨停,收盘价4.13元。第二天开盘以4.28元买入一部分,7月14日10:00-10:30期间价格曾经正好跌至向上行走的60分钟的30MA,此时满仓介入,7月15日该股继续涨停,7月25日又一次涨停,7月15日该股继续涨停,7月27日涨停价正好与前期高点2.48形成双头,此时如全部卖掉,12个交易日获利30%左右。持有到现在,获利60%左右。
❽ 长生不老药再被热炒,一瓶1799元有公司收5涨停,实际仅是食品
文|王灿
编辑|鹿鸣
继去年NMN(注:NMN即β-烟酰胺单核苷酸,有观点称其是一种抗衰老保健品)被舆论冠以“长生不老药”、“长寿药”之称,并因巴菲特“背书”而大火后,NMN相关概念近日在二级市场被热炒。
自7月9日起,包括金达威、雅本化学、兄弟 科技 、银禧 科技 、红太阳、友阿股份在内的“NMN概念股”股价涨势明显。其中,金达威、雅本化学、兄弟 科技 股价分别曾五连板、三连板、两连板,金达威总市值增加近100亿元。
7月16日,A股多股下跌,NMN概念股多也下跌4%-10%,雅本化学、兄弟 科技 跌幅均超过10%。
这轮行情自7月9日开始。值得注意的是,金达威董秘7月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金达威在美国工厂生产的Doctor ' s Best NMN β-烟酰胺单核苷酸NAD抗衰老逆龄,已经上市销售。
据凤凰网 财经 统计,7月14日晚上七点许这款产品的月销量为536件。16日下午,金达威旗下doctorsbest官方旗舰店所售首批NMN产品已售罄,后又开启新预售,预售量近300件。店内NMN产品价格在1499元至1799元不等。
店铺客服向《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doctorsbest的产品是膳食营养补充剂,美国原装进口,产品本身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的商品在美国属于食品,在中国算保健品。”
对于股票异动,金达威15日晚回应称,公司在Doctor's Best天猫旗舰店销售的一款NMN产品占公司的销售比例很低,未对公司目前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且未来可实现的销售规模亦存在不确定性。
NMN真的能让人“抗衰老”吗?
公开资料显示,NMN即β-烟酰胺单核苷酸,在人体中是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称辅酶 I)的前体,后者则是一种催化细胞代谢功能的辅酶,可帮助促进糖、脂肪、氨基酸的代谢,参与能量的合成。
2020年5月,发布在《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的一篇综述指出,哺乳动物的NAD+水平随着衰老而降低;且由于不会被细胞吸收而无法直接补充,可以通过补充NAD+的前体来提高NAD+水平。在小鼠模型中,补充NAD+水平的策略延长了动物 健康 生活的寿命。
但从小鼠模型到人类临床应用之间隔着相当的距离。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王戈林曾谈及国际上对NMN和NR的相关研究。王戈林称,这些研究不仅与衰老相关、还与代谢疾病等相关,试图回答的科学问题是,在生物体内的利用度是多少,安全剂量是多少,是否对疾病有效等相关问题,以期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药物。
除了NMN外,NR(烟酰胺核糖)也是最常被检测的一种前体,前述综述指出,目前对NMN的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对NR的几项临床试验虽然结束,但是样本数目都比较小。该文章表示,在动物模型中展现的益处能否在人体中重现仍需要进一步确认。
缺乏人体临床数据是目前对于“NMN抗衰老”的最大质疑。
据界面新闻援引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观点称,“目前并无人体试验证据证明服用NMN或者NR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这种论证将非常难。”长城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NMN/NAD+的抗衰老、DNA修复等功效及机理尚未大规模临床应用于人类身上。
对于没有人体临床数据等质疑,另一NMN产品生产公司基因港的创始人王骏曾回应称,“做科研是一个 探索 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总要有人先试。”
综合来看,NMN的抗衰老“功效”对人类是否适用或尚缺乏定论。
产品价格不菲
NMN目前远未到可以被认定为“长生不老药”的地步,但市面上已不乏NMN商业化产品。这些被戏称为“长寿药”且价格不菲的产品来自哪里?
公开资料显示,NMN商业化起源可追溯至哈佛大学教授(David Sinclair)的一篇文章。2013年,在《细胞》上发文称,用NMN提升NAD+一周后,22个月大的小鼠与6个月大的小鼠在线粒体稳态、肌肉 健康 等关键指标上有相似的水平。
该理论后被多家公司引为理论基础或宣传手段,其中包括美国霍伯麦(Herbalmax)公司、金达威旗下doctorsbest等。其中,金达威的NMN产品宣传页上挂出了Sinclair的相关履历,并提到其“支持补充口服NMN补充NAD+”,来为自家产品背书。
目前主打NMN产品的公司并不多。据长城证券研报,主流NMN产品大多数来自美国、香港、日本等地,其中以美国的Herbalmax,香港的基因港和日本的Shinkowa等公司的下属品牌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巴菲特旗下供应链公司McLane表示同Herbalmax达成战略合作,以推动其产品普及。这似乎为NMN产品“背书”。
不过,NMN产品的价格都不便宜。淘宝上Herbalmax官方旗舰店的NMN产品售价有1980元、2980元两档;基因港官方旗舰店的NMN产品售价在499元至2000元之间。
上述公司并未对外披露过NMN产品的相关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港创始人王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大家能够用买“一杯咖啡”的成本来负担基因港的产品。这个愿景和目前基因港产品的定价相差不小。
A股概念股为何火热?
再看A股被热炒的“NMN概念股”,其中金达威、友阿股份、银禧 科技 的业务直接和NMN产品或NMN产品的销售有联系;雅本化学、兄弟 科技 和红太阳的业务则涉及到烟酰胺生产。
不过,《 财经 天下》周刊查阅金达威过往公告,并无更多涉及NMN产品的相关信息,也无相关财务数据。
友阿股份方面,公司仅在15日表示,于2020年年初与Herbalmax中国代理商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Herbalmax品牌已在公司电商平台售卖、在线下体验店体验展示。
银禧 科技 则表示,公司参股孙公司景航新材料投资的苏州引航生物 科技 NMN相关产品目前属于研发早期,未来能否研发成功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该公司尚处孵化期,尚未盈利。
对于其他仅涉及烟酰胺项目的“NMN概念股”来说,其股价更像是被带动上涨。
NMN概念被热炒时,有券商发文称看好NMN未来市场。中信证券化工首席分析师王喆认为,当前国内每1%保健品人口对应的NMN市场空间为304亿元。国信证券浙江分公司也在相关文章中表示,行业远期市场有望达到千亿规模。
不过,在NMN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刚才起步的当下,这尚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