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股票为什么涨停
㈠ A股三胎概念股开盘集体走高,三胎概念股都有哪些
五月三十一日政治局会议成功的召开,会议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同时也发布了配套支持的措施,做出这一决定是由于我国为了积极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在二胎政策开始全面实施之后,我国的年来累计多出生的二孩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万人,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群众的生育意愿近年来也逐年的下降,出生人口总体仍是呈下降趋势的,所以为了我国三胎政策的正常实施需要对配套的产业的服务提供支持,这也就使得三胎概念的公司存在了一定的利好。
A股中的市场风险十分的大,投资者一定是稳妥的来看待目前三胎概念在市场中的反应,如果不出意外在短时间内进入三胎概念股的资金会在获利后迅速的出手,到时三胎概念股留下的又会是一地的鸡毛了,所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希望各位股民们用不颗平常心来对待这次的炒作。
㈡ “三孩”政策刷屏,A股概念股狂飙7只涨停,你如何看待此现象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并且三孩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出台重大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今天封死涨停,第二天低开,还是出货,因为昨天进去的,今天低开没有获利,不情愿出,主力要出在你前头,而昨天没追进的,以为今天捡了便宜.有些在尾盘快速拉高的也是为了第二天低开出货。并且短短几个交易日,就翻翻的股票,大家要特别谨慎参与,尽量避免高位接盘
㈢ 贝因美股票为什么停牌
经查证核实,002570贝因美股票,今日没有停牌,最近一个时期也没有停牌记录,所以就不存在“为什么停牌”的问题,也许你说的是其他股票吧!!?
㈣ 贝因美的股价为什么跌的这么低
贝因美的股价之所以那么低,主要跟我国的出生率有一定的关系。贝因美是做奶粉系列,也就是说做婴幼儿系列的相关产品的,国家已经开放了,三胎,但是目前在开放了二胎和三胎的情况下,很多人依然不愿意生孩子,这也导致了对于这一块的需求直接减少。婴幼儿出生率下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那么对于贝因美未来的一个发展,以及公司的一个预期和业绩营收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自然也会有很多投资者不看好贝因美,翻翻就从他们的公司当中将股票售出,就会导致股票下跌。
目前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一个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抚养成本太高,所以各大医院也在积极的推广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对于奶粉这一个产业的需求也会慢慢的进行压缩,这也导致了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因素。
㈤ 17家上市乳企的Q3财报隐藏的“喜与愁”
品牌集中度持续提高,国内乳粉市场可能要迎来真正的“大变天”。
还没从2019年的经济寒冬中走出,又一头扎进了被疫情包围的2020年,“冷空气”的持续攻击,让母婴行业的各细分领域加速进入洗牌期,竞争愈加激烈。
自10月开始,中外各大乳企陆续向外递交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成绩单。
从现有的17份报告中来看: 大多数本土乳企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也有小部分本土乳企已实现扭亏,而外资头部品牌在中国市场无论是在销量上还是增速上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品牌集中度持续提高,国内乳企市场格局出现变化。
被誉为“白马股”的伊利发布业绩后股价闪崩,蒸发262亿元
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的伊利,1-9月以735.06亿元的总营收、60.24亿元的净利润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就在其发布财报的第二天,这支白马股开盘后股价大跳水直至跌停,仅一交易日就蒸发了262亿元。
伊利
从数字上来看,伊利的业绩呈双增长态势,不过为何会惨遭高位跌停呢?
对此,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和第三季度业绩增速不及预期有关。
据了解,伊利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49%至268.7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2.28%至25.92亿元。
反观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61.62亿元和22.89亿元,同比增长11.08%和23.73%。
由此不难看出,伊利Q3业绩增速要明显低于Q2。
而对于上市公司因“业绩不及预期”引起的崩盘,华西证券指出,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估值偏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伊利提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19-2023)》。
根据公告显示,本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五期解除限售,业绩考核解禁指标以2018年为基准,2019~2023年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8%、18%、28%、38%、48%;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
从本次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1-9月,伊利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增长了10.32%。
也就是说,第四季度只要完成与第三季度同样的增速,即可完成考核目标。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不确定,伊利能否成功完成目标还需继续观望。
皇氏、燕塘、科迪、天润等区域乳企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为区域性代表乳企:科迪乳业、天润乳业、燕塘乳业、三元股份、天润乳业、新乳业利润差异明显。
其中一度亏损的皇氏集团在经过调整经营结构,加强聚焦主业后成效显著,1-9月实现营收17.09亿元,同比增加8.12%;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加64.39%;扣非净利润59.43万,同比增长118.15%。
在第三季度中更是实现营收营收6.95亿元,同比增加16.39%;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加509.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加2338.32%。
同样天润乳业1-9月也实现营收13.19亿元,同比增加8.34%;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加2.17%;扣非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加3.83%。
新乳业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1.01亿元,同比增加39.00%;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加45.46%;扣非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加52.51%。1-9月实现营收46.57亿元,同比增加10.32%;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加3.70%;扣非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减少5.51%。
与之相反的是, 燕塘乳业和科迪乳业两家生意惨淡。
从财报中获悉,燕塘乳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91亿元,同比增加25.04%;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18.32%。
燕塘乳业
并且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燕塘乳业一直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财报显示:1-9月实现营收11.94亿元,同比增加9.35%;净利润0.96亿元,同比下降13.08%。
对于此次下滑,燕塘乳业并未在财报中表明原因。
但 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其大单品缺乏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以及过分依赖广东市场所致 (根据其2018年、2019年财报显示:燕塘乳业在广东省内(珠三角地区及以外地区)产生的营收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高达97%以上)。
此外,今年9月, 在燕塘乳业挂帅近7年的董事长黄宣因另有任用申请辞去了燕塘乳业第四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据了解,在黄宣在职的2014-2019年间,燕塘乳业除了2018年出现利润下滑外,其余几年营收和净利润均是正向增长状态。
而此次高层变动,不知会对燕塘乳业后续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科迪乳业
此外,曾经缔造网红“小白奶”的科迪乳业因一场谎言被戳破如今已是深陷泥潭,财报显示: 科迪乳业虽然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但仍不能挽救其业绩的颓势。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科迪乳业实现营收4.67亿元,同比减少37.65%;净利润0.01亿元,同比减少96.85%; 扣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减少172.00%, 成为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幅度较大的乳企之一。
日前,科迪集团发布关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股东建议函回复的公告表示,预计,在1年内用实物资产、土地、商标无形资产及不少于2亿的货币资金等偿还全部欠款,部分资产所有权转移存在法律障碍,科迪集团正在积极办理解除手续,确保在1年内提前完成清偿。
三元
除却科迪乳业外,业绩亏损较大的还有三元乳业。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三元实现营收54.21亿元,同比减少13.73%;净利润-0.46亿元,同比下降122.67%; 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减少142.86%。
从业绩表现来看,三元显然有些差强人意。
要知道作为北京地区的“奶业大佬”,三元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北京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即使在亏损状态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强势"补贴输血"化险为夷。
但是随着三鹿、太子奶等一个个“拖油瓶”的上身,让本就没有拿的出手的大单品,以及渠道商网络元气大伤的三元乳业业绩持续下滑,即使在“背后有人”的情况下,也最终回天乏术。
上游牧场: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目前披露财报的上游牧场来看,庄园牧场业绩仍未实现反转,而西部牧业已实现扭亏。
财报显示:西部牧业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32亿元,同比增加27.64%;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加781.41%;扣非净利润0.03亿元,同比增加232.10%
而庄园牧场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减少3.87%;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减少28.42%;扣非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减少45.20%。
同样,庄园牧场业绩也是连年下滑,2016年-2019年,庄园牧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6亿元、6.28亿元、6.58亿元和8.14亿元,其中,2016年-2018年的营收几乎是原地踏步;2016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0.68亿元、0.64亿元和0.51亿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营收5.26亿元,同比减少13.2%;净利润0.06,同比减少83.69%。
为了挽回业绩,近两年来庄园牧场也做了许多努力。
2019年底,为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庄园牧场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300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3.8亿元,用于“金川区万头奶牛养殖循环产业园项目”及“偿还银行借款”。
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一举措还并未起到提振业绩的作用。
贝因美、光明等曾经优势大佬,逐渐落于人后
曾在乳制品行业叱咤风云的贝因美和光明乳业的业绩也并不乐观,脱帽后贝因美业绩持续在亏损和盈利边缘疯狂试探,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其实现营收7.18亿元,同比下降0.53%;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50.12%; 扣非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322.84%。
贝因美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贝因美曾在之前的业绩公告中表示,原因有二:
1)后疫情时期,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2)消费者更为注重消费体验和产品的性价比,导致品类销售结构变化和业绩相应变动。
但是面对下滑,贝因美也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譬如发布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2亿元,用于新零售终端赋能等项目及补充资金,不过由于此举违反了深交所相关规定,所以只能被迫终止。
此外,根据此次披露的财报获悉,贝因美目前的存货高达5亿,而这只是账面上的存货,可能还不包括渠道和托盘商的存货,高额存货让贝因美早早的就拿出了3265.55万元做好了计提跌价的准备。
日前,谢宏对外表示:“我始终认为亲子(家庭)消费领域才是我们的蓝海”。
可是连奶粉这一科都还没做好的贝因美,去做全品类是否又能成功呢?
光明
而作为昔日与蒙牛、伊利齐头并进的“三雄”之一,光明也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财报显示:1-9月,光明实现营收187.25亿元,同比增加9.26%;净利润4.26亿元,同比下降4.16%;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32.14%。
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持续掉队,让光明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品牌声量的措施。
譬如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但是由于受委托方在一则视频广告中未将中国领土表示完整,而光明乳业又未将审核工作做仔细,导致自身被罚款30万,引起了 社会 热议。
虽然广告确有提振业绩的功能,但在如今这个传播过度的 社会 中,是否能激发消费者购买欲和增加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粘性值得考量。
熊猫、均瑶等新上市乳企,偏科严重
熊猫乳业和均瑶乳业都是股市近期的新晋企业,其中熊猫乳品的主营业务为浓缩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乳品贸易,主要产品包括“熊猫”牌系列调制甜炼乳、全脂甜炼乳、调制淡炼乳、全脂淡炼乳、甜奶酱、马苏里拉奶酪、奶酪棒、稀奶油等。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来看,第三季度熊猫乳品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增加3.26%;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降8.23%。
但是1-9月实现营收4.37亿元,同比增加6.98%;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减少4.73%。
随着熊猫乳品的上市,其自身问题逐一显露, 包括熊猫乳品对核心产品“炼乳”倚仗过重。
相关资料显示,2016-2018年度以及2019年1-9月,熊猫乳品浓缩乳制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77亿元、3.62亿元、4.51亿元以及2.83亿元,占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的67.98%、67.95%、75.15%以及69.52%。
众所周知,过度依赖某一个产品,意味着企业面对的风险就越大,而偏科的熊猫乳品提升企业产品矩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还有均瑶乳业,据了解,均瑶乳业主要生产乳制品、含乳饮料和植物饮料。
翻阅其以往财报,2017年-2019年,均瑶乳业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和12.46亿元,而乳酸菌饮品占比分别为98.6%、97.2%和93.7%。
产品线单一导致其自身市场受限,而这也体现在其财报中。
据悉,1-9月,均瑶乳业实现营收7.10亿元,同比减少27.41%;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减少33.84%;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减少37.26%。
外资乳企增速下滑、销量下降,
国内市场面临洗牌
除本土乳企外,雅培、美赞臣、美赞臣、雀巢(包括惠氏)等外资乳业也纷纷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业绩,但 相较于本土头部乳企的高增速发展,外资乳企从整体情况来看,增速和销量明显放缓。
其中雅培婴幼儿营养品业务第三季度的全球销售额为19.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24亿元),同比增长2.6%。
但是雅培表示, 在大中华区的挑战性环境抵消了东南亚带来的增长。
达能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营收16.98亿欧元,同比下降5.7%。
而 作为达能第二大“战区”的中国市场,因奶粉业务表现不佳出现了双位数下滑,致使其全球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销量和销售额均下降约2.9%。
美赞臣母公司利洁时发布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利洁时旗下的营养品业务同比增长4.1%,达到8.06亿英镑;其中,婴幼儿营养品(注:IFCN,即美赞臣奶粉业务)同比持平,与上半年相比有所上涨。
雀巢旗下惠氏婴幼儿奶粉在中国市场销售继续萎缩, 但对于惠氏在中国销售情况不佳的原因,雀巢在报告中并未解释。
随着本土乳企不断倒逼自己向上游产业、科研技术、数字化工程要红利,以及消费者教育的持续深化,不难想象,中国乳粉市场将真正迎来“大变天”。
㈥ 贝因美更名“去食品化”,贝因美股价上涨与此有关吗
据消息显示,贝因美更名遭问询。据了解,该公司此前拟将“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但证券简称保持不变。值得一提的是,贝因美公司股价近日以来有较大幅度上涨,不少股民认为,此现象或与其更名有关。
据资料显示,贝因美一度涉足母婴店、母婴平台等。2012年,贝因美作出两项重大战略转型决定,剥离了生活馆、保险代理、婴童用品等非食品业务,将战略由“孕婴童产业综合运营商”转变为“婴童食品第一品牌”。有业内人士表示,贝因美市场份额已被其他品牌赶超,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此时不在主营业务上发力还去搞其他业务,并不是明智选择。
其他方面,随着外资合作伙伴恒天然的决意退出,浙江省国资委正在洽谈入股贝因美,并就进入方式和持股比例等问题与后者大股东展开讨论。此次更名反映了贝因美在企业生存上的一次革新,对整个公司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㈦ 贝因美股价为什么跌的这么低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年轻的夫妇都不愿意生孩子,甚至是不敢生孩子,要知道如今养育孩子的成本,完全不能和以前相提并论。仅仅是婴儿用品,都可以让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压力重大,更何况还没有涉及到孩子的教育投资。即使国家目前已经开放三胎,面对于孩子抚养的支出,很多人都止步于此。
在当今竞争压力激烈的今天,从事任何事情面对机遇的同时也有存在挑战。无论从事任何事情时,凡事都要与时俱进,才有可能扭转乾坤。
㈧ 十字星见底这些股票大股东增持凸显信心!
大股东增持是好是坏?A股市场上股票价格影响因素众多,影响程度也各有不同,那么大股东增持对股票有什么影响?是好还是坏呢?
首先从大股东自身背景来说,他们作为最熟悉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人,比普通投资者了解更多所在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包括经营情况、盈利能力、成长潜力、项目甚至是并购重组等重要信息。
所以,对于所在上市公司股价是低估还是高估,大股东们必定比其他人更明了,当大股东斥巨资增持自己股票之时,也凸显他们对自家股票的信心,透露出不错的投资机会。
其次从大股东增持行为的心理影响上来看,他们斥巨资增持在二级市场上提振了普通投资者的信心,在心理层面上给予了暗示,特别是在公司股价持续走低之时,对股价有支撑作用。
此外,大股东拿出这么多真金白银也是需要有公司基本面支撑的,清楚自家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谁也不是傻子,赔钱去赚吆喝。
哪些股票被大股东增持?
通过查询上市公司公告,4月21日有贝因美和骅威文化发布增持计划公告,都是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累计不超过2%。
4月20日上市公司增持计划公告数最多,有6家公司,也就是说昨天四连阴的终结日上市公司集中发布增持计划。在增持金额上,阳普医疗、鹏起科技计划增持金额在亿元级别。
4月19日和4月17日分别有1家上市公司发布增持计划公告,分别是金科娱乐和腾信股份,从增持股数上来看,腾信股份力度更大一些。
4月18日有3家上市公司发布增持计划公告,其中科融环境拟12个月内增持不低于1亿元不高于10亿元,有一定增持想象空间。
大股东增持支撑股价
通过A股二级市场表现,我们发现科融环境自4月18日发布增持公告后次日涨停,随后连续上涨并在周五创新高元。此外,近10只个股在增持计划公告后都有企稳回升迹象,其中有些已经开始上涨,如贝因美、骅威文化、高升控股、德尔股份。
与此同时,有部分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增持计划实施公告,其中新湖中宝增持金额和增持比例都是最高,3月9日至4月18日累计增持了亿元,占股比为5%,其股价周五收涨;其次是鹏起科技增持亿元,占股比为其股价周五也收红。
从这5只实施增持计划的股票的股价来看,我们发现鹏起科技、新湖中宝大股东增持均价高于股价,也就是说大股东持仓成本高于现在的股票价格,对股价有极大支撑作用。此外,福星股份和凯迪生态大股东持仓成本接近股价。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对股价的影响更多的是正面而积极的,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也要多关注上市公司背后这股强大的力量,他们的眼光总不会差,而且更偏向自己公司股票的真实价值。针对本周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增持的行为,投资者结合市场表现多少能领悟其中暗藏的这些信息!